有冇水仙花的歷史?

2008-02-11 9:19 pm
水仙花在哪裏出產?

回答 (3)

2008-02-20 8:23 am
  近人舒迎瀾先生所撰寫的《古代花卉》一書,對於水仙花的歷史有很詳細的記載,參見是書第七章第三節,頁243-251。我多年前曾把此書逐頁逐字抄下來,存放於電腦,今天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但是原文很長,接近六千字,只好把最後部分刪掉。此外,還有一篇專題論文,您要的話,請再發問一新帖,我亦曾逐字抄下,大可奉送。

《古代花卉》原文如下:
  水仙(Narcissus tazetta L. var. chinensis Roem.),或稱中國水仙,系石蒜科水仙屬多年生草本花卉或球根花卉。鱗莖卵圓形,外被乾朕質鱗片葉,基生葉與花葶同時抽出,葉綠色,帶狀,頂端鈍。花葶直立,中空,有花多朵排成傘形花序,著生於花葶頂端,總苞膜質,呈佛焰苞狀,花柄長短不一,伸出總苞外,花高腳碟形,具芳香,花被管細短,近三棱形,綠色,上部6裂;花被片倒卵形,平展,白色,其內有副花冠,淺杯狀,黃色。雄蕊6個,著生在花被管內,花藥直立,背著花絲頂端。下位于房,3室,中軸胎座,每室胚珠多個,柱頭3裂,花期2~3月,花後有蒴果形成,但高度不育。

  該屬植物約60種,多分佈於中歐、北非、地中海沿岸和西亞地區,供花卉栽培的約30種;而中國水仙則分佈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以浙江、福建、上海、江蘇、廣東、湖南、湖北為最多見,而漳州、崇明的水仙更已名間遐邇。其他省市如北京、河南、陝西、甘肅、內蒙,也有零星種植。最近發現,舟山地區靠近普陀山的洛迦山等海島上,都有野生水仙生長,人稱之為普陀水仙 。因此,當研究中國水仙的起源時,應當注意這一事實。

  冬春之交,與蠟梅、梅花一樣,水仙也是校校者。四水仙株叢嬌小。葉片青綠,花開之際,寒香冷豔,神骨清絕,故最適於窗臺、案擺設,又宜於園林、庭院佈置花壇•花境,或雜植于松竹林下,古梅、奇石之間。甚為幽雅。且此類花卉,栽培於土壤,使可多年開花,而不必每年種植。因此,也可作為地被花卉,沿線或成片栽培。如經促成栽培,水仙可控制在元旦、春節期間開花,從而增添節日的情趣,倍受人們的喜受。水仙也是良好的切花植物。據說水中加鹽少許,可延長觀花時間。

  經測定,水仙鱗莖含石蒜鹼、多花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鱗莖及莖幹多汁有毒,牛羊誤食,會出現暴瀉、痙攣和瞳孔放大等中毒症狀,因此,其插花用水和養花用水切勿混入飲用水中。但水仙可供入藥,鱗莖用於鎮痛,又鮮鱗莖搗爛,能敷治癰腫。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水仙根氣味苦、微辛,主治癰腫及魚骨哽。該書引《衛生易簡方》提到,花可作香澤塗身,理髮去風氣,又療婦人五心發熱,同乾荷葉、赤芍藥等分為末,白湯每服 2錢,熱自退。又據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引汪連仕語提到,千葉水仙即土黎蘆,黃白者入藥,紅者不可服,取根罨毒曬燥研末,合通關散搐鼻,令人吐痰,一切風症多可用之。

  歷史上水仙又名配玄、儷蘭、天蒜、雅蒜、天蔥、金盞銀台、金盞三台、銀盞玉台、姚女花、女史花等名。南宋程棨《三柳軒雜識》列花開五十客,稱水仙為雅客。明王世懋《學圃雜疏》認水仙為歲寒友;張謙德《瓶花譜》評水仙為一品九命。古人留下許多吟詠水仙的名篇佳作。如宋高似孫寫了約400字的《水仙花前賦》,又寫了近千字的《水仙花後賦》,其前賦有序贊道:「水仙花非花也,幽楚窈眇,脫去埃滓,全如近湘君、湘夫人、離騷大大與宋玉諸人。世無能通花之清明者輒見乎辭。」宋黃庭堅有詩《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盈盈步微月。是誰指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從此,比喻水仙為淩波仙子這一芳名代代相傳,家喻戶曉。宋趙溍有《長相思》一詞,讚美水仙花的姿態與神韻:「金璞明,玉璞明,小小杯伴翠袖擎,滿將春色盛。仙佩鳴,玉佩鳴,雪月花中過洞庭,此時人獨清。」明王路《花史左編》歌唱水仙花:「風翩翩,月娟娟,一莖當筵,眾芳失鮮,吾折之以問天,天名之曰水仙。」又清汪灝《廣群芳譜》引無名氏《南歌子》寫道:「翠袖熏龍腦,烏雲映玉台,春蔥一簇屬金杯,曾記西樓同醉角聲催。裊裊凌波淺,深深步月來。隔紗微笑恐郎猜,素豔濃香依舊去年開。」並且,古代畫家也樂於以水仙花為題材,創作了不少著名的畫卷。

  大約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始有水仙生長的傳說;文震亨《長物志》提到水仙,六朝人呼之為雅蒜。唐代則出現了紅水仙,據王象晉《群芳譜》載:唐玄宗賜虢國大人紅水仙十二盆,盆皆金玉七寶所造。又據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十八記載:「捺祗出拂林國,苗長三四尺,根大如鴨卵,葉似蒜葉,中心抽條甚長,莖端有花六出,紅白色,花心黃赤,不結子,其草冬生夏死,與蕎(一作薺)麥相類,取其花,壓以為油,塗身,除風氣,拂林國王及國內貴人皆用之。」由文字描述可知,這種來自西方的植物,與水仙十分相似,僅花色有所不同。值得指出,「捺祗」一詞恰好與當今水仙屬的拉丁文學名發音基本相同。因而,學界普遍認為,捺祗或紅水仙,是一種花單生、花被白色、副花冠淺碟形、黃色而邊緣帶紅色的水仙屬植物,其名稱為紅口水仙或口紅火仙(N. poeticus L.),以上文獻記載足以證明,紅口水仙在唐代已傳入中國,並且受到當時帝王的青睞,但此種水仙,在中國未見廣泛傳播。

  自宋代起,水仙栽培日益普遍,北宋黃庭堅作詩《劉邦直送水仙花》:「錢塘昔聞水仙廟,荊州今見水仙花。暗香靚色撩詩句,宜在林逋處士家。」據清康熙《古今圖書集成》傅物彙編草木典第一百二十一卷水仙部紀事「筆記」提到,北宋,浙江錢塘有水仙王廟,林和靖(即林逋)祠堂近之,故黃庭堅題水仙花詩,談及水仙廟與林逋處士家。另據《花史左編》提到,宋楊仲淵,自蕭山得水仙一二百本,極盛,便以兩古銅洗藝之,並學洛神賦體作水仙花賦。由上述詩文可見,昔日浙江杭州、蕭山一帶以及湖北,已有水仙栽種。這個時期,周師厚《洛陽花木記》對此花也有記載:水仙叢生下濕地,根似蒜頭,外有薄赤皮,冬生葉如萱草,色綠而厚,春初于葉中抽一莖,莖頭開花數朵,大如簪頭,白色,圓如酒杯,上有五尖,中承黃心,宛然盞樣,故有金盞銀台之名。儘管這段描述不完全準確,但不難看出,他所提的水仙,每一花莖,上有花序,著花數朵,其花冠白色,副花冠黃色。因此,這不是紅口水仙,而是最早描述的中國水仙。看來,當時中原地區,也有水仙分佈。

  明清時期,關於水仙的神話、傳說與記載,急劇增多。據《古今圖書集成》等書引《三餘帖》記載:「和氣旁薄,陰陽得理,則配玄榮於庭,配玄即水仙花也,一名儷蘭,一曰女星。」《廣群芳譜》引《內觀日疏》提到,姚姥住長離橋,十一日夜半,大寒,夢觀星墜於地,化為水仙花一叢,甚香美,摘食之覺而產一女,長而令淑有文,因以為名,觀星即女史星,在天柱下,故迄今水仙花名女史花,又名姚女花。該書又引《花史》提到,謝公夢一仙女捧水仙花一束,明日生謝夫人,長而聰慧,能吟詠。由此可見,古人常把水仙作為聰明美麗女子的化身。然而,也有例外。《群芳譜》引《清冷傳》提到:「湯夷華陰人,服水仙八石為水仙,是名河伯。」

  有關水仙的起源,也有零星記載。如《廣群芳譜》引《南陽詩注》提到:「此花外白中黃,莖幹虛通如蔥,本生武當山谷間,土人謂之大蔥。」又《古今圖書集成》和乾隆《湖南通志》物產均引《太平清話》提到:「寶慶人呼水仙為野蒜。」按寶慶即今湖南邵陽一帶,根據這二則記載,聯繫到上述北宋黃庭堅歌唱荊州水仙花的詩,筆者推測,武當山山谷和長江兩岸可能是中國水仙的起源地之一。

  《本草綱目》認為,水仙宜長卑濕處,不可缺水,故名水仙,根據花之形狀,則稱金盞銀台。他還提到,一種千葉者,花皺,下輕黃,而上淡白,不作杯狀,人重之,指為真水仙。但李時珍把單葉水仙和千葉仙誤認為兩個不同的種,王世懋在《學圃雜疏》中對單瓣水仙和重瓣水仙也作了評論,他認為凡花重台者為貴,而水仙則以單瓣者為貴;明代嘉定,出單瓣水仙,短葉高花,宜種置瓶中,得水則不枯,為最佳品種。

  當時水仙已有大面積栽培,如明王圻《三才圖會》談到,他家有宅園香雪林,常蒔水仙數畝,每花時芳氣撩人,望之如白地明光錦。他酷愛水仙,並且稱為水仙居士。《群芳譜》記述杭州近江處,園丁種水仙成林,花開繁茂。此處描寫雖有誇張之處,然而也能看出,當時錢塘江兩岸,水仙栽種之盛。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水仙作為生產性栽培並進入市場,大約起始于清初。據17世紀後期清屈大均撰《廣東新語》記載:水仙頭,秋盡從吳門(今蘇州一帶)運至廣州等地,以沙水種之,輒作六出花,隔歲則不再花,必歲歲買之,牡丹亦然。他並作詩,記述了這一情況:「冬盡人人爭買花,水仙頭共牡丹芽。」一般水仙的三年生鱗莖,于伏天休眠時有花芽分化,這種有花芽的鱗莖為商品花頭,花頭經水培開花以後,貯藏養分消耗殆盡,次年不復開花,而失去栽培價值,正因為盆栽水仙有這種特點,且花頭體積小,適於長途販運,故水仙成為一種商品性很強的花卉,各個城市栽培水仙依靠水仙產區提供商品花頭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今日。

  除了蘇州以外,福建漳州的水仙栽培更為著名。據《台海使槎錄》卷三提到:水仙歲底盛開,一本五六莖,一莖可十餘蕊,鮮芳絕倫。清代廣東市場所標寫的臺灣水仙花頭,其實非臺灣所產,而是由海船自漳州及蘇州轉售至南方,蘇州種不及漳州種肥大。另據方志記載,福建栽種水仙的歷史較為悠久。如明弘治《八閩通志》(1489年)就已提到,水仙葉如蒜,一莖數花,花白,中有黃心如盞,當地人稱之為金盞銀台。....
2008-02-14 10:54 pm
水仙花
學名: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sis Roem.
科名:石蒜科
別名:金盞銀台、玉玲瓏、雅蒜
產地及習性:
原產歐亞溫帶地區,喜溫暖濕潤氣候,富含有機質和水分充足的壤土,中國一般在東南沿海地區栽培較多。著名的品種有漳州水仙、崇明水仙和舟山水仙,以漳州水仙為最佳。漳州水仙一個鱗莖能開7-8枝花,崇明水仙一個莖只開一枝花。
生長狀態:
多年生草本。鱗莖肥大渾圓,廣卵狀球形,莖底生有許多白色的鬚根。葉從鱗莖內抽出,狹長帶形,前端鈍圓。花莖從葉中生出,稍高於葉。花有單瓣和重瓣之分,單瓣花有內外兩層,中間的一層稱作副冠,杯狀,這是水仙花特有的。中國水仙花的副冠都是黃色,外面一層都是白色,平展像一隻小盤。這些特有形態,一般稱作「金盞銀台」,香氣較濃。重瓣花品種花心部分由副冠及雄蕊瓣分化而來,瓣形似漏斗或狀如飛碟,黃白相間,十分雅致,叫做「玉玲瓏」。隆冬飄雪,百花凋落,水仙花卻競相開放,淡雅俊秀,妍靜幽香。
水仙花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最早記載見於唐代,至今已超過1300年,在許多民間歌謠和歷代詩詞歌賦中,都有關於水仙花的描繪,古人以「清波出素鱗」、「清香從風飄」讚美水仙的清新脫俗,在民間故事中更將水仙花喻為洞庭湖上「凌波仙子」的化身。由於水仙花從臘月開花持續到隔年春節,花葉俱美又帶著濃郁香味,清水培養就會開花,更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春節應景花卉。
水仙花的傳說http://stu.wpes.tcc.edu.tw/~s88273/

2008-02-11 9:34 pm
水仙花就叫做 narcissus.
漳州栽種水仙花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主產地在圓山山麓東南。這裏靠近溪濱,而且有地下溫泉流經,雖為嚴冬,仍然地氣溫暖,極宜水仙花生長。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06: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11000051KK0142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