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咪唔餵野雀,就冇禽流感

2008-02-10 5:07 am
天寒地凍,d 野雀冇野食,咪冇營養囉,咁咪攞唔到足夠熱量去底抗寒流囉,咁咪容易傷風囉,究竟政府有冇腦ga 咩嘢叫流感,知唔知ga,佢地有冇e 方面常識呀,點可以話餵飼野雀會同禽流感扯上關係ga,攪到班餵飼雀仔ge人咁慘過做漢奸,點解,因為有班無知市民會同無知政府同聲同氣
更新1:

想問婷婷天使,香港有冇相關法例,如在私人地方餵飼可受法例規管

更新2:

另外,我想知咩野叫留鳥,如何去規範,我應該如何去向e 班人解釋餵野雀唔會令到佢地有禽流感呀,唔該啦

回答 (3)

2008-02-11 2:52 am
人是怎樣感染禽流感的?

人是與活家禽接觸而感染禽流感的,禽流感病毒在人類之間的傳播能力十分低。最近多個亞洲及歐洲國家報告有禽鳥出現禽流感,並發現人類受感染個案。本港有一個嚴密和有效的人類及禽鳥流感監察系統,生署正密切注意事態發展,並已採取適當措施防止禽流感傳入本港。

既然H5N1病毒通常不會感染人類,那它與我何干?

禽流感可以從活鳥身上感染人類,現時人傳人的效率雖然不大,但所有流感病毒都有出現基因變異的能力,因此科學家都很關注H5N1病毒終有一天會輕易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而且因為這種病毒感染在人類身上並不常見,人體抵抗這種病毒的免疫力極低,甚至根本沒有免疫力,一旦病毒能夠輕易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就會出現一場流感大流行。沒有人能預計大流行甚麼時候會出現,但全球專家均密切監察H5N1的情況,防備該病毒日後有機會更輕易地於人類之間廣泛傳播。

哪些人較易受到感染?

與活家禽有近距離接觸的人士較易受到感染。長者、兒童,或長期病患者一旦受感染,較容易出現併發症,如支氣管炎、肺炎等。

2008-02-10 19:09:11 補充:
你知道什麼是「留鳥」嗎?讓我告訴你,人們叫一年四季都住在香港的鳥為「留鳥」。牠們的體型比較細小,大約15厘米長,跟你媽媽的手掌長度差不多;至於羽毛,便和栗子那樣是啡啡色的,背脊有黑色的紋;喉部和臉頰兩旁,都長有黑斑。我們的嘴巴,是紅粉粉的,但牠們的嘴巴,則是尖尖黑黑的,可以把植物的種子壓碎吞食。牠們的家,就在樹洞或石壁的小洞上,像皮球般圓,以雜草結成。
2008-02-10 5:23 am
 不單止餵飼野鳥會傳播禽流感,還有其他因素可以令人感染禽流感的;如散養家禽、接觸禽類之後又不洗手等。餵飼野鳥只是其中一個感染的途徑,不代表一定會感染到禽流感。
 野鳥即使自己覓食,就算牠們身上帶有禽流感病毒,也乏力去吃東西,繼而會病發死去。而政府不准餵野鳥的政策,無非都是想餵雀的人好,因為人們不知道哪隻野鳥有病,哪隻野鳥沒有病。
參考: 個人見解
2008-02-10 5:16 am
No
禽流感,全名鳥禽類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動物傳染病,通常只感染鳥類,少見情況會感染豬。禽流感病毒高度針對特定物種,但在罕有情況下會跨越物種障礙感染人。自從1997年在香港發現人類也會感染禽流感之後,此病症引起全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關注。其後,本病一直在亞洲區零星爆發,但在2003年12月開始,禽流感在東亞多國──主要在越南、韓國、泰國──嚴重爆發,並造成越南多名病人喪生。直到2005年中,疫症不單未有平息的跡象,而且還不斷擴散。現時遠至東歐多個國家亦有案例。

根據核蛋白的抗原性分類,禽流感病毒則屬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是根據位於其包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經氨酸酶的抗原性分為若干亞型,血凝素(H)有15個亞型;神經氨酸酶(N)有9個亞型。所有的這些亞型都可以感染鳥,在禽類中高致病性的屬於H5、H7亞型。典型的雞禽流感病毒是H7N7,造成1983年、1984年在美國東部大流行的是H5N2。目前東南亞地區出現的人類感染是H5N1型。1997年發現的H5N1型毒株被認定是當時流行性感冒的病源。1999年,香港出現過H9N2型禽流感的人類感染,2003年,荷蘭出現過H7N7型禽流感的人類感染;2006年1月,美國出現H3N2。

基於在家禽種群中的毒性不同,禽流感可以分為低致病型(LPAI)和高致病型(HPAI)。H5和H7亞型的毒株在高致病型和低致病型中都有發現,H9型只發現在低致病型中。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癥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 ,出現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為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高, 感染的雞群常常全部死亡 。

禽流行性感冒可以傳染給許多種動物,包括鳥類、豬、馬、海豹、鯨和人類。但是,野生鳥類充當著無癥狀載體,將其傳染給更易感的家禽。在鳥類間主要通過呼吸和糞口途徑傳染,現在還沒有證據表明病毒能在熟肉中存活。病毒首先感染的是鳥類的消化道,它們在小腸的上皮細胞內複製,並最終隨糞便擴散。禽流感在動物中的發病症狀很不一樣,但劇毒的類型可能在幾天內致死。

禽流感傳染給人後的癥狀於其他流感的癥狀很相似,有發燒、咳嗽、咽喉疼、肌肉酸痛、結膜炎等,嚴重者出現呼吸問題和肺炎,這些可能會危及生命。還有一些不典型的癥狀,在一個病例中,一個被H5N1病毒感染的男孩出現了腹瀉。

禽流感的防控
控制傳染病必須要從傳染病的三個環節入手: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傳染源
要好好預防禽流感,就要先從感染源頭方面著手。相關報告指出,極端的家禽飼養環境是促使禽流感病毒發生變異的重要因素,因而改善家禽飼養環境,降低養殖場飼養密度從長遠來看是預防禽流感病毒變異以及疫病爆發的根本手段,此外將不同種類的家禽分開飼養,也有助於控制疫病的傳播:鴨、鵝和雞分開飼養,可以免雞隻感染到鴨、鵝的病毒而大量死亡。

現時為家禽作防疫注射,已證實是控制禽流感的最快速和有效的方法。不過,香港有專家表示,中國內地農場現時為所有禽鳥都注射疫苗的方法有一定風險,就是所有禽鳥都接受防疫注射,使所有禽鳥都有抗病能力。這樣,一但禽流感再度爆發,由於所有禽鳥都有抗病能力,使農場主人未能及早察覺,對有關當局作出預警。現時香港的做法,要求所有農場都要保留少量禽鳥不作任何防疫注射。這樣,一但禽流感再臨,這一批沒有作防疫注射的禽鳥就可以起到預警的作用,提醒其他農場要留意病毒再臨。另外,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工作報告,濫用疫苗也是誘導流感病毒發生變異的重要因素,因而過度注射疫苗並不值得提倡。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2005年10月29日發佈的禽類撲殺指導原則主要包括撲殺禽類應在專業獸醫專家指導下進行、做好人員生物防護及確保動物福利等方面。

傳播途徑
候鳥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轉播者,但將所有已經染病的候鳥屠殺是不可能的,且對候鳥的撲殺將會驅散原本聚集的鳥類,使病毒的擴散更加難以控制,因而將家禽和候鳥隔離,以免出現交叉感染是控制禽流感傳播的有效手段。在中國不少農場都在飼養家禽的農場上掛上巨型的網,以防止帶病毒的候鳥感染家禽。另外,歐洲部份國家要求農場把禽鳥移入室內飼養,這亦是從傳播途徑方面斷絕家禽與野鳥之間的接觸。儘管家禽移入室內會使牠們的活動空間減少,以致影響禽肉的質感,但這亦比因為禽鳥染病而導致需要消滅全體禽鳥所帶來的損失為少。

除了鳥類遷徙世界範圍的鳥類貿易也是禽流感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合法的鳥類貿易會依照相關法規進行嚴格的動物防疫檢查,傳播疾病的機會相對較少,但非法的鳥類貿易,尤其是野生鳥類的走私活動則不受動物防疫的監控,捕捉、販運、銷售、食用以及放生野生鳥類不僅會造成病毒跨地域的傳播,而且由於操作者與野生鳥類密切接觸,有可能會造成病毒在鳥與人間的傳播。所以,嚴格監控合法以及非法的鳥類貿易也是防控禽流感傳播的重要環節。

較為嚴厲的應對措施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遷徙物種公約工作組公佈的技術文件,從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入手防控禽流感的思路是正確的,但是在全球性的禽流感恐慌下,出現了一些較為嚴厲,甚至乎過份恐慌的應對措施。在中國的一些動物園,為區隔野生鳥類與園內飼養的鳥類,管理者徹夜開啟探照燈,以期驅趕野生烏鴉;在澳門政府將麻雀列為需要驅趕的害鳥;此外一些地方完全禁止了與鳥類有關的任何活動,包括活禽貿易、野生動物救治以及對鳥類的野外觀測。事實上包括烏鴉、麻雀在內的許多城市常見鳥類,均為留鳥,不進行長途遷徙,傳播禽流感的幾率極低,而對鳥類的一般性研究和適當的接觸,並不會顯著增加接觸者罹患禽流感的幾率。對禽流感的過度反應,將會製造社會恐慌,為鳥類研究和禽流感的正常防控製造人為的障礙。2006年2月香港也實施了相應措施將散養對家禽進行管制,大部份家禽被屠宰,事件引起不少市民不滿。

台北市政府正式取締「隨意餵養鴿子、鳥禽行為」,環保局人員只要發現民眾投擲穀物、麵包給鳥禽吃,而且屢勸不聽,就可以《廢棄物清理法》中的「亂丟垃圾」,處1200到6000元罰鍰,經限期未改善者,還可按日連續處罰。但此處罰方法可能違反了不當連結禁止原則,將屬於違法的行政行為。
參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收錄日期: 2021-04-19 00:25: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09000051KK0256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