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古漢語異讀字的成因及其分類
異讀是古漢語的一個重要語音現象。從語言的演變、發展角度,論述了古漢語中某些字
詞異讀的成因。其中通用假借、古今字、外來語及古書註解相沿而致是主要原因,而「破讀」所致也是重要原因。
1.通假字的本義和假借義讀音不用。在古漢語的書面語言裡,常有這樣的情形:本來有的字不用,卻用另一個字來代替,造成讀者的不同。如「信」字,其本義是表示「誠實」、「信任」、「的確」、「任意」、「使者」等意思,讀xin。
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不怨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但有時卻假借為「伸展」、「伸張」的意思,即與「伸」同義,讀為shēn。
例:狼欣然從之,信足先生。馬中錫《中山狼傳》
△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隳《孫子·九地》
又如「歸」字,其本義是表示「返回」、「歸還」、「女子出嫁」、「歸附」等意思,讀guī。
2.古今字由於其分工不同,讀音亦不盡相同。在上古時代,特別是先秦時代,漢字的數量比後世要少得多,一個字往往要表示幾個不同的含義,這就造成某些字「兼職」過多的現象。譬如「說」字,就兼任「解說」、「講」、「言論」、「勸說」、「喜悅」等義項。當其表達「解說」、「講」、「言論」等意思時,讀shuō。
例: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墨子·公輸》當其表達「勸說」的意思時,讀shui
3.許多人名、地名、物名保留了古代的讀音,與今音異讀。如「食」、「其」等,在用於人名時,「食」讀yi,「其」讀j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