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紅包,亦稱紅封包,在中國南方稱為利市(又寫作利是、利事),是將金錢放置紅色封套內做成的一種小禮物。送利市是中國傳統習俗。最常見的是在各種喜慶場合,例如春節、婚禮﹑生辰等致送金錢作為禮物時都會使用。紅色在中國文化內代表喜慶。利市內一般會放入有吉祥數字的金錢,例如有8字,或以雙數結尾的數目。
傳統的利市是以一張紅紙包裹金錢。但近年在很多地方都已改用機器印製的小信封。每年臨近春節前,各大商業機構都有製作利市封派發給顧客。
春節紅包----
* 中國傳統文化習慣,紅包內所放金錢的多少經常與雙方交情成比例。
* 在除夕由家長派給小朋友的紅包稱作壓歲錢。
* 每年春節期間有發紅包(香港稱為派利是)的習俗,部份地區(如廣東、香港)是已婚人士發給未結婚的親友,粵語稱為「逗利市」,不過,現在香港一些同居多年的情侶或未婚的中老年人士亦會發紅包。在中國內地,發紅包的習慣一般只存在於比較親近的親戚朋友之間。在台灣則是二十一、二歲左右,已經出社會的人派給二十一歲以下未出社會的後輩。在部分地區,新年發紅包的範圍比較廣泛,例如鄰居家的小朋友、普通交情的同事之間都有可能發紅包,但這種紅包內的金額往往比較小,有些人甚至會在紅包里放上5元、10元的紙幣。
* 此外,亦有部份人會以不同理由,送紅包給大廈管理員、助手,以至酒樓侍應等。
* 在部分地區,春節時一般各機構都會向所有員工發一封「開工利市」。而公司內已結婚的員工或上司,一般亦會向同事或下屬派利市。
* 今時今日,很多人已習慣於用全新印製的紙幣來做紅包,有人認為除了比較雅觀外亦寓意去舊迎新,因此每年春節前許多銀行的現鈔提取量就會急劇增大。印鈔廠也會有增印新鈔的壓力。部分環保主義者認為這一習慣不利於環保。因此,2006年香港政府也倡議市民在春節期間用舊鈔來包紅包。
紅包袋----
相傳送紅包的習俗,在很久以前就流行,但當時人們不過是以寓意吉祥的鮮紅色紙,包著一張寫滿祝福字句的字條,送給親朋好友,以表心意。到了約300年前,人們則改用一張形狀與正方形相若的紅紙,包裹銅錢,封作「利市」。而第一代的紅包袋,約於1900年,印刷技術開始廣爲所用時,才得以問世。當時的所謂紅包袋,做法非常簡單,只以紅紙印上黃油,再於未乾的黃油上綴上金粉,效果就如現今燙了金字的紅包袋般,而圖案則多以簡單爲主,再配以吉利的字句。
賀禮紅包----
除了春節以外,在其他喜慶場合,例如婚禮、新店開張等亦有送利市的習慣。由於賀禮紅包的金額往往不菲,因此許多人在頻繁收到婚禮請柬的時候,將之戲稱為「紅色炸彈」,意味著又將掏出一筆賀禮做紅包。香港俗稱為「做人情」。
其他用途----
利市亦有用作包封平安符﹑籤文和一些金飾﹑玉器之用。
其他民族相似的習俗----
* 越南:派「利市」(Lì xì)。
* 日本:家長會派「お年玉」給小孩,但お年玉是用白色封套的,而且封套上會寫上接受人的名字。
* 馬來西亞:傳統馬來人會派一種有金錢在內的綠色封套,附有一些伊斯蘭的圖案。
貪污手法----
* 送利市以往亦成為華人慣常使用的貪污手法。行賄的一方給予對方利市,以作為某種服務的報酬。在香港,向政府人員送利市曾經是日常生活的部份,但在廉政公署成立以後,送利市已接近絕跡。根據現行的法例,公務員只有收受親屬的利市不受限制;私交好友的利市不能超過2,000港元;其他人不得超過1,000元;同時不准收受有公事往來及下屬的利是。而若果送利市是用作行賄,則無論何人、任何數量的利市都屬違法。一些地方,仍保留此制度。
* 在香港的春節期間,亦曾有一些不法之徒(一般是三合會成員)假意送財神、送年桔、送揮春、舞獅賀年等手法,強迫一些商戶及市民派利市以作回謝,以圖勒索金錢。
1.紅包的由來:
在所有的婚喪喜慶中,主家都會準備紅包給親戚朋友中前來幫忙的對象,其實在以前,是準備「香、燭、禮炮、金紙」給這些前來幫忙的人。而幾斤的香、幾對的燭、幾串的炮、幾包的金紙準備下來,不僅是打點的人負擔重,受謝禮的人其實也帶得麻煩。有時候五術界的老師一天中要替許多人處理大小不同的事務,一天下來收到的「香、燭、禮炮、金紙」可能有一牛車,根本搬不回家,於是才有紅包折現,讓拿紅包者自己去買香、燭、禮炮、金紙來答謝祖恩、祖德。而後的演變,才會有「拿人錢財,與人消災」這句話,作為各人因果各人挑,不擔他人因果罪的藉詞。
2.壓歲錢的由來:
[壓歲錢]又稱為[過年錢],古時候是用紅線將一百個銅錢串起來,拿到的人表示可以長命百歲。現在是將紙幣(因為銅板已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了),放進紅包袋內。在除夕夜全家吃團圓飯時,由家中長者分發給小孩壓歲,祝福其長命百歲。當然紙幣一定要取其2、6、8、0之雙數,表吉利。
當然現在則是由已成家立業的成年人,包紅包給父母親,以感謝雙親的養育之恩。
一般小孩子拿到紅包當晚,要將紅包置於枕頭下睡覺。這也是壓歲的由來。
3.傳說有一種怪獸叫做祟,祟會在過年的時候出來抓小孩子
大人給小孩的錢錢可以讓小孩用來保護自己不被祟抓走
所以叫做壓祟錢,祟歲同音,久了以後 壓祟錢就變成壓歲錢了
過 年 給 壓 歲 錢 的 習 俗 始 見 於 清 朝 。
《 清嘉錄 》 卷十二上記載 :「長幼度歲, 互以糕果, 朱提相獻,謂之『 壓歲盤 』.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 謂之『壓歲錢 』:置橘,荔諸果於枕畔, 謂之『 壓歲果子 』. 元旦睡覺時食之 , 取讖於吉利 , 為新年休徵 」. 從前 旳硬幣是內方外圓的銅錢, 講究一點的人家, 會用綵繩穿錢, 編作龍形, 掛在小孩的床腳, 或者是掛在床帳上, 據說可以鎮壓邪崇. 一般小孩子拿到紅包當晚, 要將紅包置於枕頭下睡覺. 這也是壓歲的由來.
派「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
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根據華人的觀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裡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因此,在分派紅包的長輩面前打開紅包,是不禮貌的做法。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繫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