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兩語係咩?

2008-02-05 9:53 pm
如上 三文兩語係咩?
要詳細d!!!
要talk about 有咩好處

回答 (6)

2008-02-05 9:59 pm
✔ 最佳答案
本文將香港語文定義為香港常見的語言和文字。目前香港的法定語文(不稱作「官方語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即書面上使用中文白話文和英文、口語上使用廣州話(俗稱廣東話或粵語註)、普通話和英語。香港華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廣東話,而非華裔人口則多以英語作交際語。香港大部分居民都並非本地原居民,從中國大陸、以至世界各地遷居的人,都會把自己故鄉的語言帶到香港。另外香港文化也受世界各地的潮流所影響。因此,在香港所聽所見的語文遠不止廣東話和英語。
兩文三語為香港政府推廣的語言政策。兩文為中文和英文,三語為廣州話、英語和普通話。

  早於1997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剛上任已倡導「兩文三語」的教育目標。在第四號施政報告﹙2000.10﹚中,董氏再提出要保持香港的競爭優勢,增強學生「兩文三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考慮到香港的歷史、社會、經濟、與政治等因素,及香港目前所處的環境,這種想法不是沒有道理的。然而香港政府並未有定下全盤的推行方案,似乎是要民間自行決定響應。

  假使這標準的提出僅為了應付世務,應付商貿工作的往來及社會溝通的需要,那麼我們就要先瞭解到底甚麼水平是我們語文教育要達致的目標。語文教學宜定下具體的目標,及達成的方法與策略。故此,兩文三語的推動,目前仍停留在口號的階段。


甚麼叫「兩文三語」的教育?怎樣才算「兩文三語」均佳?如何才能達標?目前香港所有的官、津中小學,均有中文、英文及普通話科的學習。但在嚴謹的意義上言,「兩文三語」好的人並不多見,那簡直是學貫中西的人物,需要許多條件配合,並非光靠努力所能及。可見要達此目標,並不容易。

   本地語文教育強調「兩文三語」的學習,從學習語言的角度而言,難度非常高。因為香港有97%的人都是說粵語,中文書面語、普通話和英語都需要在學校學習,並須通過一定的努力始能達成的目標。
2008-02-05 10:14 pm
好難講嫁,不如自己買一本書來看!!!!
2008-02-05 10:11 pm
香港政府在香港主權移交(1997年)後實行「兩文三語」的語言政策:中文、英文書寫,廣州話、英語和普通話口語。香港政府在學校推行兩文三語教學。

兩文三語

近年來,「兩文三語」biliterate trilingualism一詞,經常掛在人們口邊,幾乎成了香港人一種共識。所謂「兩文」是指中文和英文,三語就是粵語、普通話和英語。「香港人需要兩文三語」,「需要教好下一代掌握這兩文三語」,這些都可說是大家公認的。但這兩文三語之間的關係應該如何、下一代應要怎樣學習、學校的語文教學要怎樣安排、兩文三語如何派用場、怎樣分高下,等等,則還無從下定論,甚至還沒有好好的討論過。本文試從語言和教育心理的角度,探討一下這些問題背後的基本概念。


世界上各種語言的溝通潛能雖然是平等的,但不同的語言,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卻顯然不是平等的。有些語言的使用者比較多、地理分佈比較廣,因而擁有較大的人口優勢。有些語言的使用者掌握著政治和軍事的權柄,得以控制一國的資源、法令和資訊。有些語言的使用者操縱一區、一國,或是跨國的經濟活動,得以左右生產和貿易的模式。這些語言的溝通潛能雖然不比勢力較薄弱的語言為佳,但在經濟、政治、科技、傳媒等層面、都肯定較為有利。它們的使用者可以運用自己在語言領域以外的優勢,把自己的語言欽定為「國語」或「國際語文」;透過政治和經濟力量,再進一步鞏固和擴張這語言的優勢。所謂「國語」或「規範語文」,原來不過是一個政權管治地域裡若干種地方語言(「方言」,dialect)之一,本來不一定比較別的「方言」有著內在的優勝;但一旦憑藉政治和軍事霸權,攀上「國語」的寶座,便可以利用法律、傳媒、教育等手段,壓抑排擠其他「方言」,貶斥它們為鄙俗的「俚語」(patois)。一九三零年代希特拉在德國奪得政權後,納粹黨的統一德語運動,傾力打壓「國語」以外的「方言」,就是最好的例子。殖民地統治者把原住民的語言貶稱「土語」(vernacular),也是同出一轍。
語言強弱、遠近

由此可見,「國語」和「方言」、「國際語文」和「土語」的劃分,不是看一種語言的內在優劣,而是取決於使用者的權勢。如果我們要澄清自己的思維,避免讓不必要的困惑左右我們對語言問題的探討,就應該放棄這些泛政治化或殖民主義的觀念,而採用比較客觀的、學術的概念。語言無分貴賤尊卑,但強勢、弱勢和遠近親疏畢竟是可以客觀地分辨的。


香港社會上通行的「兩文三語」都是強勢語言。

英語在世界各地各種不同活動都派用場,在香港是首要的國際貿易用語和科技用語,港英時期更是首要的官方語文,可以說是個超級強勢語文。
人的語言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但使用任何一種語言的能力都是需要學習的。

人的學習是多方面的,語言只是其中之一。但在人的成長過程之中,語言學習處於關鍵地位;如果任何語言學不好,其他方面的學習都會大打折扣。一個人語言學得好,思想才會清晰、周密;否則思維容易混亂、粗疏、欠缺條理,難以想通任何問題。

嬰兒生下來就有潛在的語言能力,可以學好一種以至多種語言。正常情況下,嬰兒幾個月大開始「牙牙學語」。他這階段學習的語言,我們稱之為母語,因為一般是從母親、父親和其他家人學習這第一語言的。此後四五年內,他逐漸掌握了母語的基本詞彙、語音、句式。到了五歲左右,幼童一般已經能夠流利、正確地使用母語,表達多方面的思想和感情。這是他語言發展的基礎階段。如果由於成年人疏於教導或其他原因,一個幼童錯過了這階段,到了六七歲還沒有掌握好任何一種語言的基礎,他以後語言能力的發展以至其他方面的學習,會遭受很大的障礙。
母語是小學和中學教育最有效的教學媒介,這是大多數教育心理學家公認的;但這不等如小孩子不應該學習第二、第三以至更多的語言。多學語文有很多好處,除了便利溝通的功能價值(和市場價值)之外,語文學習還有更深層的教育意義,對學生的心智成長很有利益──但必須教得其法。
因此,學習第二、第三語文,不只是為了這些語文的經濟效益,而是有更重要的教育價值。多學習母語以外的語文,既能擴闊視野,擴闊接觸面,培養宏大的世界意識,同時也有助於反思和批判母語所代表的文化傳承,對自己的文化和社會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和歸屬。

結語

香港社會上所謂「兩文三語」,都是強勢的、廣用的語言;無論從教育角度或實用角度看,都是值得學習、需要學習的。但「兩文三語」的教與學,必須建基於語言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發現,尊重母語的優先地位。更不應把「學習第二、第三語文」與「使用第二、第三語文作為教學媒介」兩者混淆。這樣,才能達致「相增式雙語教學」,讓普遍香港學生成功地掌握「兩文三語」。
參考: 網上
2008-02-05 10:00 pm
I think you gotiti worng, it should be 兩文三語.

兩文 means Chinese and English
三語 means Cantonese, Putonghua and English


Advantages:1. Imporve the language proficiency of the students
2. Improve the exposures of hte students
2008-02-05 10:00 pm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8010202189
兩文三語為香港政府推廣的語言政策。兩文為中文和英文,三語為廣州話、英語和普通話。

早於1997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剛上任已倡導「兩文三語」的教育目標。在第四號施政報告﹙2000.10﹚中,董氏再提出要保持香港的競爭優勢,增強學生「兩文三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考慮到香港的歷史、社會、經濟、與政治等因素,及香港目前所處的環境,這種想法不是沒有道理的。然而香港政府並未有定下全盤的推行方案,似乎是要民間自行決定響應。

  假使這標準的提出僅為了應付世務,應付商貿工作的往來及社會溝通的需要,那麼我們就要先瞭解到底甚麼水平是我們語文教育要達致的目標。語文教學宜定下具體的目標,及達成的方法與策略。故此,兩文三語的推動,目前仍停留在口號的階段。

甚麼叫「兩文三語」的教育?怎樣才算「兩文三語」均佳?如何才能達標?目前香港所有的官、津中小學,均有中文、英文及普通話科的學習。但在嚴謹的意義上言,「兩文三語」好的人並不多見,那簡直是學貫中西的人物,需要許多條件配合,並非光靠努力所能及。可見要達此目標,並不容易。

   本地語文教育強調「兩文三語」的學習,從學習語言的角度而言,難度非常高。因為香港有97%的人都是說粵語,中文書面語、普通話和英語都需要在學校學習,並須通過一定的努力始能達成的目標。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52003805
本文將香港語文定義為香港常見的語言和文字。目前香港的法定語文(不稱作「官方語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語文政策是「兩文三語」,即書面上使用中文白話文和英文、口語上使用廣州話(俗稱廣東話或粵語註)、普通話和英語。香港華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廣東話,而非華裔人口則多以英語作交際語。香港大部分居民都並非本地原居民,從中國大陸、以至世界各地遷居的人,都會把自己故鄉的語言帶到香港。另外香港文化也受世界各地的潮流所影響。因此,在香港所聽所見的語文遠不止廣東話和英語。
參考: 呢度
2008-02-05 9:58 pm
功課自己做啦!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05: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05000051KK014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