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信稱義與亞各書的疑問?

2008-02-05 7:58 pm
基本上基督教會都認為因信稱義事對的,即信耶穌能得救
但是雅各書裡說,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這又該怎麼說?
更新1:

如果因信心而成為義人,納保羅為啥說地上連一個義人也沒有呢?

回答 (6)

2008-02-06 5:47 am
✔ 最佳答案
我想版主可以先想一件事。所謂的因信稱義,
是因為人主動對神產生信心,然後神就被迫不得不稱我們為義人。
還是神把信心賜下給人,讓領受的人因著神賜的信而稱義?
如果版主認為後者較合理的話,那我們至少有個共識--在救恩的事上,
人是毫無功勞的。既是毫無功勞,所以救恩才叫做恩典。
神既然賜下信心給人使人稱義,人就會因著所領受的信受聖靈。
這是主耶穌離世前所應許的保惠師。
而受聖靈的人將會有什麼樣的表現?版主可以看看加拉太書五22聖靈的果實。
這些果實是不是好的行為的根本?

結論:
所以一個人如果說他信主,但並沒有好行為。
那根據上面的論述,我們能說他有信心嗎?
有領受信心的人會不結果子嗎?
所以,雅各書說: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是由行為的有無反推回來告訴我們,
由人的行為可以印證他的信心。因此雅各書和羅馬書並沒有衝突。
2008-02-06 11:32 pm
信心 只是docttrinal
行為 是behavior
Faith without action are believing.
Faith with actions are putting it together into it.
That means true love.
參考: Take some actions, would you?
2008-02-06 11:33 am
我相信地球是圓的,你應該也相信,但是牛頓不只相信,還因此提出萬有引力的學說,他的學說使得太空火箭可以發射到到太空,所以你我相信地球是圓的,沒有後續的行為,我們相信地球是圓的沒有用,是死的.
2008-02-06 1:56 am
1.「因信稱義就免去神的憤怒」的經文,都是講免去稱義前的罪惡,使神產生的憤怒。2.因信稱義,就像你辦了出國的入境簽証,但你還要有能力買機票、或船票,如果你把簽證文件搞丟了或被取消了, 或湊不足買票的錢,都去不了那國。所以因信稱義的義,會被後來的不義所否決。

所以信主的人有了天國的簽證,但還要行善結果子湊足票款,而不信主的人,雖因行善結果子湊足了票款,卻沒有簽證。

但是一般信主的人也不用因此刻意到處找善事做,除非是為此而設的機構,因為行為的心地最重要,主重視的是人行善時的心思意念,而不是善事件數的多寡大小。所以可能有人刻意行善一百件卻只能得一毫,有人一生只得一次機會卻足夠票款。所以機會難得,但你永遠不知主何時來。

[約壹 5:16人若看見弟兄犯了不至於死的罪,就當為他祈求,神必將生命賜給他;有至於死的罪,我不說當為這罪祈求。[17] 凡不義的事都是罪,也有不至於死的罪。],不至於死的罪,也不是就可以帶罪上天堂,還是要下地獄,[太 5:26我實在告訴你,若有一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裡出來。」],當然你可能說那我不犯罪就可以,問題是信神的人有神管教、引領,加添力量,不信神的要靠自力脫離罪的挾制是很難的,你看看能修成正果的和尚高僧古往今來有幾人?而且這些少數的人能對世界智賢愚不肖的眾生有何幫助?不都是自修自得,不修不得嗎?誰敢說自己慧根夠,能自力到達彼岸?就算你厲害,那你的家人、朋友跟你一樣厲害嗎?
2008-02-05 11:15 pm
人獲得神的救恩

是無法帶任何的代價

因為沒有一個人有能力買的起那個代價



人被神買贖後

透過聖靈,人理解了救恩的真義

人在被神的感動下

該做的不去做

人對神這樣的救恩回應是死的
2008-02-05 8:22 pm
答:YES!因信稱義是在主裏完全和堅穩的狀態。信心是基督教的核心,其對今日基督徒的重要性,可從復原派的誕生得知。復原派的誕生始於重新發現「義人必因信得生」(羅一17)這重要的語句。
信心在新舊兩約中接受了幾個意思。它可以簡單解作單純地信任神或神的話語,有時也差不多等同於主動的順服。信心亦可透過信經裏確定的語句來表達。如此,信心也可解作基督徒所領受整體的教導和真理。所以,歌羅西書二章7節暗示:「信心」是要被全然接受,並體現於個人的生活中。在提摩太後書四章7節,保羅作證說自己已「守住了所信的道」。
保羅在他的書信中,曾以不同的角度來描寫信心。與「律法的行為」相對,他以信心為人稱義惟一和真正的基礎(羅一至四;加一至四)。他也借助亞伯拉罕來證明他的觀點:「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加三6;參創十五6;羅四5)。這完全與律法無關(羅三21);稱義是神給予人的恩典。人因信耶穌基督,特別是祂的救贖工作,得稱為義。在保羅的信念背後,隱含他對人因極端敗壞的罪性而完全無助的了悟。人類死在罪中,但因信靠福音書所傳耶穌的言行,得以活過來。
所以,信心就是對耶穌基督的信賴。保羅運用了甚多的暗喻來形容信心的果效。信徒是因著信而得以稱義(羅五1)、與神和好(林後五18)、蒙救贖(弗一7)、再活過來(弗二5)、成為神的兒女(羅八15、16)、作新造的人(林後五17)、遷進新的國度(西一13)和得著自由(加五1)。對於保羅來說,救恩的各方面,從使人歸正的恩典,以致主再來時,完全的承受產業,信心都是絕對必須的條件。
在保羅的書信中,信心與愛心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因信稱義偉大的講解者,也成了基督徒獨特之愛心的清晰辨解人。若說救恩不可缺少信心,只是真理的一部分,因信心也是透過愛來彰顯的:「原來在基督耶穌裏,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加五6);「我若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林前十三2)。愛是信心的之始,也是信心的終極表現。故此,甚至保羅也不能完全把信心與行為分割。保羅筆下所指的愛,是人在信心生活中所表現出來最重要的聖靈果子。人只有倚靠內住的聖靈,才能以愛來顯出信心。
雅各所說的信心,是因行為而得以完全的(雅二22)。他反對信心的概念只限於信條上的認信,或只信某事為真確,卻無相應的行動。雅各像保羅一樣,也認定信心的重要,卻向那些作出錯誤結論的人提出警告。信心沒有了行為,便不是真信心,只是死的信心而已(二20)。信心的實踐,是這書信主要的重點。
希伯來書的作者認清,信心是神的子民和他們中間特蒙選召之領袖們的特質。信心能使一些本來含糊不清和不能確定的事情,變得實在;又使那些看不見的事情,變得確鑿。神的子民因著信,在他們的生活和行為上,比世人更有把握(來十一1)。那一大群如雲彩般的見證人(十二1),以信心見證了神的信實。
信心需用神的話來開啟,並靠著神所賜下、為耶穌基督的主權作見證的聖靈表明出來。
信心和理性
討論信心,不能不關注到信心與理性之間的關係。在歷史上,就這問題主要有三大觀點。
多馬派
理性先於信心,至少部分信心對象的真相可透過推理邏輯顯示出來。因此,任何有理性的人,若願意誠實地考查證據,便可以證實神的存在。某些持這種立場的人試圖證明整個基督教信仰,所以,信心實質上成了理性的一個功能。而另有一些主張,則認為信心是接續於理性,基於理性未能確立的權威去接受和信靠。
奧古斯丁派
信心先於理性,但信心有助理性的運用。從信心的角度,就可產生理解。故此,信心雖並非出於理性,卻能與理性和諧共存。但信心和理性不能分割。
特土良派
信心與理性並不互相支持。所以,人接受信仰,是不管理性的。這種主張通常被稱為「信心論」,認為信心和理性是獨立的,兩者互不相干,甚或是互相對立的。若屬後者,則信心與理性之間便呈現分裂,引致衝突或張力。
因此引起了3個問題:(1)作為創造者的神,跟那一位向受造之物啟示自己的此神之間的內在關係;(2)在神的創造中居首位的人類的結構;(3)一般宗教信仰的意義,並基督教思想的獨特含義。
神作為創造者,在世界建立了一種結構模式。祂把人放在世界裏,又向人的心思把自己啟示出來。因此,人要有能力去接收神的啟示,不僅是印象,更是知識。人的墮落使這事更形重要,因為任何復和的計劃,都需要經過人的思想。這樣,就揭示了人的心靈和他的需要之間,必須有清晰的交接點好讓他相信,並回應神的恩召。
人類是神創造的高峰。神把人安置在一個充滿記號的世界裏,其中包括了有關世界的本質的資料。
聖經在這方面給予我們很寶貴的幫助。保羅指出:「屬血氣的人」
沒有信心的理性,會淪為資料的搜集──一些永遠無法完整處理的資料。信心離開了理性,也會變得含糊不清,毫無意義。
Robert W. Lyon


收錄日期: 2021-04-27 13:08: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05000015KK032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