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藏族

2008-02-05 12:09 am
少數民族-藏族的衣服(男,女),習俗,節日,居住環境和分佈

回答 (3)

✔ 最佳答案
藏族是主要居住在中國境內的操藏語的民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省也有分佈,中國境內人口約541萬余人(2000年)。另外,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國境內也有藏族分佈。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一位在拉薩八廓街上轉經的藏族老婆婆 藏族自稱「博巴」(bod-pa)。漢語的名稱「藏」來自藏語gtsang「後藏」。gtsang這個名稱的原來意義可能是「雅魯藏布江yar-klungs gtsang-po流經之地」。
藏族以農牧業為主,藏族地區森林茂密,盛產各種珍禽異獸和名貴藥材。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和酥油茶、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男女都蓄辮,喜帶首飾。藏族人信仰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宗教寺院遍佈藏族地區,著名建築有布達拉宮、大昭寺、昌都寺、拉卜楞寺、塔爾寺等,展示了藏族建築藝術的高超水準。
藏族有自己的文字語言,藏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藏文文獻卷帙浩繁,內容豐富,著有舉世聞名的《甘珠爾》、《丹珠爾》兩大佛學叢書。藏族有藏醫、藏藥。「望果節」、「展佛節」、「失勤節」、「雪頓節」、「藏曆新年」等是藏族主要節日。藏族使用本民族的曆法。藏族服裝具有長袖、寬腰、大襟、肥大等特點。

民族自治區域 西藏自治區青海省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四川省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 甘肅省 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縣 雲南省 迪慶藏族自治州
外部連結 藏族服飾論壇 中華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官方劃分) 阿昌族 - 白族 - 保安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朝鮮族 - 達斡爾族 - 傣族 - 德昂族 - 東鄉族 - 侗族 - 獨龍族 - 俄羅斯族 - 鄂倫春族 - 鄂溫克族 - 仡佬族 - 哈尼族 - 哈薩克族 - 赫哲族 - 回族 - 高山族 - 漢族 - 基諾族 - 京族 - 景頗族 - 柯爾克孜族 - 拉祜族 - 黎族 - 傈僳族 - 珞巴族 - 滿族 - 毛南族 - 門巴族 - 蒙古族 - 苗族 - 仫佬族 - 納西族 - 怒族 - 普米族 - 羌族 - 撒拉族 - 畲族 - 水族 - 塔吉克族 - 塔塔爾族 - 土家族 - 土族 - 佤族 - 維吾爾族 - 烏茲別克族 - 錫伯族 - 瑤族 - 彝族 - 裕固族 - 藏族 - 壯族 3個分類: 中華民族 | 藏族 | 民族
參考: myself
2008-02-06 1:07 am
簡介 人口 主要分布 有趣風俗
簡介: 藏族的先民很早就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區。7世紀,松贊干布統轄了整個西藏,史稱吐蕃。「吐蕃」是藏族自稱「博巴」的唐代音譯。人口: 5,422,954人.主要分布: 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臨近省 在藏曆五月間於紮什倫布寺舉行大佛瞻仰節。有趣風俗:展佛台建在紮什倫布寺的後山坡上,佛台高28米,長41米。瞻仰節歷時三日,每天展出不同的佛像,供信徒朝拜瞻仰。
2008-02-05 12:22 am
藏族

藏族自稱“博”,歷史上有吐蕃、西番等不同稱呼。藏族以農牧業為主,信仰藏傳佛教。

人口:四百六十萬

分佈: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海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縣以及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

藏族自稱“博巴”,意為農業人群,是最早起源於雅魯藏布江流域的一個農業部落。兩漢時屬於西羌人的一支,7世紀贊普松贊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稱其為“吐蕃”,直到康熙年間才稱“西藏”,藏族稱謂亦由此而來。

藏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方、安多三種方言。現行藏文是7世紀初根據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10世紀到16世紀,是藏族文化興盛時期。

藏戲獨具特色,歌曲和舞蹈充分體現了民族風格。藏族雕刻技藝高超。位於西藏首府拉薩紅山上的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堡建築群,以其建築特色、輝煌的繪畫、雕塑藝術和珍貴的文物聞名遐邇。

藏醫藥學是中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藏藥講求炮製技術,尤對獸醫有獨到之處。醫藥學著作主要有《醫方四續》。算學可以預測日、月蝕及地方近期氣象。

藏族信奉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儀式和內容,形成具有藏族色彩的“藏傳佛教”。藏族對活佛高僧尊為上人,藏語稱為喇嘛,故藏傳佛教又被稱為喇嘛教。藏區經濟以畜牧業和農業為主。

習俗
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鬥裏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吃飯時講究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製作時還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綹白毛,表示吉祥。   

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釐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食俗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農忙或勞動強度較大時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習慣。絕大部分藏族以糌粑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細粉。特別是在牧區,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糧食製品。食用糌粑時,要拌上濃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於儲藏又便於攜帶,食用時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區,隨時可見身上帶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餓了隨時皆可食用。

藏族過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為主,豬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講究新鮮,民間吃肉時不用筷子,而是將大塊肉盛入盤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則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腸中製成血腸。肉類的儲存多用風乾法。一般在入冬後宰殺的牛、羊肉一時食用不了,多切成條塊,掛在通風之處,使其風乾。冬季製作風乾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凍附,能保持風乾肉的新鮮色味。

最常見的是從牛、羊奶中提煉的酥油,除飯菜都用酥油外,還大量用於製作酥油茶。酸奶、乳酪、奶疙瘩和奶渣等也是經常製作的乳製品,

藏族普遍喜歡飲用青稞製成的青稞酒。在節日或喜慶的日子尤甚。 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體。在藏族地區,家家都備有酥油茶筒、奶茶壺。大部分地區的藏族都以幹牛糞為燃料,以鐵三角架為灶。雲南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銅制。其他地區的藏族喜用木碗並漆上紅、黃、橙色的油漆。比較講究的還要在碗上包銀。牧區的藏族都要隨身配帶一把精製的藏刀,主要用來切割食物,還用於宰羊、剝皮、削帳房厥子等勞動,藏刀的製作歷史悠久,工藝精湛。

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還有很多,例如:足瑪米飯,藏族傳統宴席食品,用足瑪、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血腸,藏族傳統菜肴,用牛(羊)血為主要原料製成。乳酪,藏族傳統菜肴,用牛、羊奶發酵後製成。

節慶
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曆為陰陽合曆,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陰陽配合十二生屬系年,每60年一周,以陰火兔年(丁卯)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閏;藏曆元旦是最重要的節日。藏曆正月十五,當地群眾有觀酥油花燈的習俗。4月15日紀念佛誕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間舉行慶祝活動。藏族的節日還有薩噶達瓦節、雪頓節、花燈節和望果節。

藏曆年 每年藏曆正月初一。藏曆年一般從藏曆十二月就開始準備、置辦年貨,家家都要用酥油炸果子。除夕時打掃衛生,在大門上用石灰粉畫出象徵永恆符號,表示祝賀吉祥如意。雲南的藏族除夕晚餐家家吃麵團(類似於餃子),在麵團裏分別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每一種東西都有一種不同的說法,比如吃到包石子的麵團,說明在新的一年裏他心腸硬;而吃到包羊毛的麵團者,表示他心腸軟。正月十五,大部分藏區都要進行宗教法會活動。

“雪頓節”  每年藏曆七月一日,原意為“酸奶宴”,屆時家家都要製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後來又增加了演藏戲的內容。雪頓節很多人都要提酥油筒、茶壺、保溫瓶,帶上食品到風景優美的地方飲茶喝酒。

“望果節” 在每年秋收以前,過望果節時要互相宴請並進行各種野餐活動,以迎接秋收。還要過“沐浴節”、“降冬節”等傳統節日。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4: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04000051KK020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