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遠洋商船 - 南海一號己成功整體出水住在[水晶宮]

2008-02-04 12:56 pm
可...唔...可...以...簡...畧...介...紹 --
南....海....一....號 ------ 既 身 世?

回答 (1)

2008-02-04 4:40 p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image.wenweipo.com/2007/12/25/ch1225c3.jpg

有十一難題為您破解!
謎團1:「南海一號」是哪裡建造的?
 多數專家認定,「南海一號」是一艘中國製造的從中國運載貨物出口國外的遠航貨船,主要依據是:船上發現的「錨」,是麻石製的長方形條板,已經被考古專家鑒定為中國宋代的通用船錨;前期探摸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些古船身上的碎木塊,這些木塊的材質大部分是馬尾松木,馬尾松多見於福建、廣東等地。因此,「南海一號」極有可能是在南中國地區製造的。有專家認為,船隻採用了「水密隔艙」的構造,具有鮮明的廣船特徵,船的式樣跟古籍上記載的「廣船」類似。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南海一號」水下考古親歷者張威則認為,「南海一號」為福船的可能性最大,福船是一種尖底的海船,以行駛於南洋和遠海著稱。
謎團2「南海一號」的始發港是哪裡?
 專家根據最新情況判定,「南海一號」始發港肯定在中國。
 一些專家根據船載貨物推斷,在沉船上打撈出水的瓷器是中國福建、浙江、江西等地生產的,因此,始發港在泉州港及其以北沿海地區的可能性較大,畢竟泉州是當時享譽世界的「東方第一大港」。
 而另一些專家則提出不同觀點,他們認為,在2001年至今,考古人員僅從其外圍及其中一個船艙,已經打撈出金、銅、鐵、瓷類等器物5000多件以及古銅錢1萬多枚,估計整船文物可能達到6萬至8萬件,如此多的文物只能集中在同一個地方採購。而在宋代初年,廣州是全國各地瓷器集散地,因而古船可能在廣州始發。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曹家齊從另外的角度證明了這一觀點:當時對於出海到國外的商船,其始發港宋朝政府都有一定的規定,規定必須從政府指定的港口出發。一般情況下,發往日本和高麗的商船,要從明州或杭州出發,假如發往南方或西南諸國的商船,一般要從廣州出發,南宋以後,基本上沿用這個制度,從這種情形來看,「南海一號」假如是南宋商船,很有可能是從廣州出發的。即便是從泉州出發,也應該先從泉州,再航海到廣州,辦理出國手續。
謎團3:船的目的地是哪裡?
 專家們普遍認為,「南海一號」船頭朝向西南240度,沉沒朝向應該與當年的航向大致一樣,通過這個朝向大概可判斷當時「南海一號」不是從國外駛入中國,而是從中國駛出,赴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地區或中東地區進行海外貿易。另外,船上出水的不少文物具有濃郁的西亞風格,沉船上還發現了兩具眼鏡蛇遺骨,專家認為,眼鏡蛇為其飼養的寵物,船上曾住有阿拉伯、印度商人,並推測當年「南海一號」是開往印度、西亞。但具體目的地是哪裡,尚無實證。
謎團4:沉船的主人是誰?
 是南宋中國商人載貨出海時沉沒的?還是外國「倒爺」到中國結束採購行程後返航時沉沒的?由於海底週遭並未發現任何人類遺骸,至今無從判定船主的國籍。
 此前,「南海一號」曾經出水一條1.8米有明顯的阿拉伯風格的鎏金腰帶,由四股八條金線編織而成。由此有專家分析推測,佩戴這樣的黃金首飾的船主可能非常富裕,而且船主應該是一名身材魁梧、體格巨碩的古代西域商人。但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季認為,唐時大明宮就有不少異國器物。南宋中國人使用異國器物不稀奇。
謎團5:古船到底裝了多少稀世文物?
 有專家根據探測估計,「南海一號」整船文物有6萬—8萬件,足以「武裝」一個省級博物館。但是船上到底有多少文物,只有等到其出水開箱後,一一清點才能知道完整的文物有多少件,包括哪些門類。
 據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峻介紹,根據初探,「南海一號」上最多的文物品種是瓷器,而已經出水的瓷器大部分是產自浙江龍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鎮等南宋幾大名窯的瓷器,品種超過30種,多數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其中,極具異域風格的瓷器也大量出現,如仿銀器的瓷碗、類似阿拉伯人吃手抓飯時使用的瓷盤等。「南海一號」在前期探摸中出水的文物,除瓷器外,還有金飾、漆器、金屬製品等。
謎團6:能否確定古船準確的沉沒時間?
 有專家認為,近年來,從「南海一號」出水的1萬多枚銅錢和銀錠,其中最晚的為南宋建立後20年左右,由此可以判斷,「南海一號」大約沉沒在南宋初年,可能為宋高宗時期。但亦有專家認為,這個日期只能等到「南海一號」露出真實的面容後才能確定,這是因為從目前打撈上來的文物只是集中在其中一個船艙裡,只有在其他船艙打開後,發現其他文物後才能下結論。
謎團7「南海一號」為何沉沒?
 「南海一號」的沉沒是因為天災還是人禍?目前許多專家各有說法。
 「南海一號」沉沒原因可能與海上風浪有關,魏峻認為,對於這艘船沉沒的原因,現在還缺少確切證據。在這個海域附近沒有礁石,船體也沒有發生大規模斷裂,不大可能是因觸礁而沉沒。南海海域颱風等氣象災害頻繁,沉船有可能是受海況影響。潛水員亦證實,古船首尾均有斷裂,桅桿亦折斷,很可能是因為被颱風摧毀,船體入水沉沒。
 陽江文聯主席馮崢認為,如果是遇到颱風而沉沒,「南海一號」沉沒海底的狀態應該是翻傾。但是,從「南海一號」沉沒的狀態看,甲板幾乎與海平面平行,「南海一號」端坐在海底說明不是受風浪的影響。陽江自古以來都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補給站,因而可判斷「南海一號」是在陽江補給後沉沒的。考古人員對「南海一號」前期探摸時,發現了一塊體積巨大的凝結物,其中有一定數量的鐵器,這就證明「南海一號」上不僅可能載有大量瓷器,還有一批鐵鍋等鐵器,古船會平平地沉沒,可能是因超載造成船體爆裂而沉沒。
 對超載造成「南海一號」沉沒的說法,張威稱,如果「南海一號」是超載沉沒的,那它為什麼會離岸那麼遠之後才沉沒呢?「南海一號」沉沒的地理位置水流規律十分不穩定,容易發生海難。沉沒是否跟天氣、洋流有關等,還需等打撈起來後進一步考古發掘,但基本可以判定,「南海一號」不是迅速翻船,而是在沉沒的過程中就傾斜了,船上的很多東西都滾落下來了。「南海一號」到底因何沉沒,也許要等待專家考證完古船後再作「事故原因鑒定」。
謎團8船上人員是否逃生?
 據廣東省考古所專家介紹,從1987年發現「南海一號」到該船整體打撈出水這整整的20年時間裡,打撈人員多次下水探摸,雖然在沉船上發現了兩具眼鏡蛇遺骨,但卻一直沒有發現船員骸骨。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船員已經成功逃生了呢?專家表示,「南海一號」是一艘木船,與一些鋼結構船不同,它的沉沒速度會比較緩慢;而且整船長約30.5米,寬9.8米,船身並不算龐大,門窗不高。沉船事故發生時,船上人員想要逃離船隻並不難,所以很有可能「南海一號」沉沒後只有貨、沒有人。至於船上人員逃離後,最終能否脫險,則要看運氣和當時沉船遭遇的海況了,但是該謎團最終還得看能不能從船內文物中發現人骨才能破解,而且即使今後在船內沒有發現人骨,也不能證明船員順利逃生。
謎團9木質船為何800多年不腐?
 「南海一號」位於海面下20米深處,被2米多厚的淤泥覆蓋。令人驚奇的是,這艘沉沒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體保存相當完好,整艘船沒有翻、沒有側,而是端坐在海底,船體的木質比較堅硬。為何「南海一號」能夠長存水下800年而不腐?「南海一號」水環境課題組負責人、中山大學生物科學院徐教授介紹說,「南海一號」在浸泡800多年後仍保存完好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南海一號」所沉沒的水下環境氧濃度低,可以推測,船在沉沒後的短時間內周圍很快附著了大量淤泥,從而使船體與外界隔絕,避免了氧化破壞。二是「南海一號」所使用的材質是松木。廣東民間有一種說法——水泡千年松,風吹萬年杉。松木是抗浸泡比較好的造船材料。
謎團10「南海一號」價值幾何?
 這場爭論已經無休止地探討了20年,並且還會繼續爭論下去。
 數月前,還有媒體報道,「南海一號」上的文物價值超千億美元。一語激起千層浪,各方為此爭了個面紅耳赤。全國政協委員、社科院學部委員、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劉慶柱認為,文物是有形的、相對容易發掘的,但更重要的是隱含的文化信息,「南海一號」對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他說,最有價值的不是船上的一兩件物品,而是整體的沉船。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表示:「『南海一號』出水文物中有一小片竹篾席,它有多少價值?我看是無價,它比『南海一號』上出水的一些金器要寶貴得多,文物價值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謎團11「南海一號」如何才能保護好?
 據知情人士透露,早些年從「南海一號」上打撈出的幾千件瓷器,已有部分出現了裂縫。主要因為脫鹽脫水處理不當。「南海一號」在海底沉睡800多年還保存較為完整,說明它適應了所在的海底環境。如果離開這種環境,光照條件、水循環及沉船上附著的微生物等因素都會發生改變,保護「南海一號」方面有哪些技術難度?魏峻表示,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難度:第一是對800多年保存基本完好的文物和遺址進行保護,世界上沒有一個成熟的方案可借鑒;第二是對船上鐵器、凝結物的保護也是個難題,尤其是從海洋環境移至陸地,保護更是個難題;第三,對出水瓷器的保護也是個難題。
 張威說,「南海一號」進駐「水晶宮」後,一個新的世界性難題又迎面而來,如何依靠當前考古技術去保存、發現古船的歷史訊息,需要一段漫長時間。相比於打撈,保護似乎難度更大。「『南海一號』打撈出水,只是萬里長征走過的第一步。」


收錄日期: 2021-04-22 22:29: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204000051KK0045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