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寶蓮寺位於大嶼山的昂平高原。大嶼山是香港二百多個島嶼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昂平高原則是其中的一塊山峽平原,面積約○.五平方英里,海拔高度達二千三百三十餘呎,是香港境內地勢最高的一所寺院。四面有蓮花山、彌勒山、獅子頭山和木魚峰環繞。鳳凰山是全港的第二高峰,寶蓮寺就位於鳳凰山與彌勒山之間。
寶蓮寺最早稱為大茅蓬,始建於清代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年),是由大悅、頓修、悅明三位志同道合的禪師從江蘇鎮江金山寺南來香港後,見此處高山平地,為建立道場之最佳場所,乃決意開發,先築小石室,再搭大茅蓬而成十方道場。
以後十方雲水僧眾,聞風而至,同耕同修,草創了禪寺的規範,開起了香港佛教的農禪生活,並由此道接千載,匯契中原佛教主流、百丈叢林的精神。至一九二四年,紀修和尚亦從金山寺來港,應大茅蓬三禪師之請,出任大茅蓬第一代住持,並正式改名為寶蓮寺。
以後歷年添建各種殿堂樓館,規模逐步擴大。特別是一九七六年開始策劃在木魚峰頂籌建天壇大佛,於一九八六年正式簽署建造合約後開始動工,歷時三年多,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全部安裝完畢,再加以外部環境的整修,終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廿九日舉行了開光典禮。
天壇大佛巍然屹立於海拔四百八十二米的木魚峰上,大佛身高廿三米,(連基座高三十四米),重二百○二噸,造像是參照龍門石窟及敦煌石窟佛像,兼備隋唐佛教全盛時期的造像特色而成,大佛的每一個細緻造型,皆有其象徵意義,面部表情慈顏微笑,青蓮花眼,手掌纖長圓潤,柔中帶剛。大佛的基座面積為二千二百三十九平方米,內有三層堂宇,而在大佛對面的地壇廣場上,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祖國前,又添置了一座中西結合的銅鼎,鼎高四.一米,重二萬三千公斤,鼎身有香港區徽紫荊花浮雕,上有雲彩,下有海濤,寓意香港回歸後如春回大地,欣欣向榮,故特區首長董建華先生題寫「香島春暖」四個大字。
天壇大佛的建成,不僅使寶蓮寺成為香港最具規模,最有代表性的名寺。而大嶼山也由於境內密布著上百座大大小小的各類寺、觀、祠、廟、精舍等群落,故前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國佛教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將之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相提並論,且稱之為「一佛四菩薩」的第五大名山,亦不為過。
在昂平地區由於山勢之形勝,早已有「鳳凰觀日」、「雲霧茶場」、「蓮花石景」、「環山塔景」、「鼓響大石」、「魚山夕照」等景觀,由於寶蓮寺的規模不斷擴大,所行善事遠及祖國大陸各省及東南亞地區,天壇大佛的建造,更使寶蓮寺成為聞名中外的世界名剎之一;而天壇大佛本身,也是世界少有的大佛之一,集宗教文化與雕塑藝術於一體,趙樸初先生曾寫《卜算子》一詞贊曰:「百二十年來,幾見蓬萊淺,奮翼衝天破九霄,閶闔開宮殿,威德保和平,工巧觀神變,兵氣銷為日月光,妙相莊嚴現」。足見大佛是祈求世界和平的象徵,故將「寶蓮禪寺」、「天壇大佛」與上述六景合稱為「昂平八景」。
就寶蓮寺本身的園林來看,除穿插於佛寺各種建築群落中的亭橋池石,樹木花草之外,目前已有三塊集中成片的園林。一是靠近山門的紫荊園,這是香港回歸祖國時,為展示香港市花而建;二是寺院東部的蘭花圃,此處不僅盆花數量多,品種豐富,養護管理也較為細緻,蘭花盆景,更是蔚然大觀;三是後花園內以紅楠(香港楠)為主的次生林,為自然森林的野趣。
十一月廿三日,筆者專程拜訪了數十年來對寶蓮寺園林綠化悉心關注,並親自經營實踐的智慧法師。法師在百忙之中高興地接待了我,並帶我遊遍了寶蓮寺的一草一木,詳加指導,介紹了他的實踐經驗與未來計劃,聆聽之餘,深感法師對寶蓮寺的園林綠化,不僅具有深刻的生態、環保的認識,而且也具有「古寺深林」那種中國傳統的宗教叢林藝術的觀念,現將法師所述匯總如下,作為寶蓮寺園林綠化現狀與未來的概略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