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見利忘義
解釋:
看見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
古藉例句:
唐.王勃.送劼赴太學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絕,輕進苟動,見利忘義,雖上一階履半級,何足恃哉!」
三國演義.第三回:「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
例句:
一、你這見利忘義的壞傢伙,竟然為了錢財而出買朋友!
二、煤礦管理層見利忘義,漠視工人的生命安全,根本未將安全生產制度當回事。
同義:利令智昏、忘恩負義
反義:見利思義、輕財仗義、仗義疏財
出處:
《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列傳》。
《漢書.卷四一.樊噲等列傳》
贊曰:「仲尼稱:『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言士不繫於世類也。語曰:『雖有茲基,不如逢時。』,信矣!樊噲、夏侯嬰、灌嬰之徒,方其鼓刀僕御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勤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若寄父為功臣而又執劫,雖摧呂祿,以安社稷,誼存君親,可也。」
譯文:
漢高祖過世後,即位的惠帝生性懦弱,由母親呂后掌握政權,其間殘害劉氏親屬,大力提拔呂氏宗親。呂后一死,宰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想趁機剷除呂氏外戚的勢力,但是周勃一直無法順利入主當時由呂祿掌管的北軍。陳平和周勃知道酈寄和呂祿是好友後,就挾持酈寄的父親酈商,要他騙呂祿出遊,酈寄沒辦法,只好答應。周勃入據北軍後,先誅殺呂祿,接著一一剷除朝中呂氏勢力,使得漢文帝順利的繼位。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這則歷史事件,並且做下評論:漢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不顧道義,出賣朋友。但酈寄會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救父親,一方面為了國家的安定,不能說他出賣朋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後來「見利忘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