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的軍事實力
雖然中國軍事質素比日軍低很多,可是從戰術思想來說,國軍原來一點也不差。其中一個原因,是國軍當時實現軍事現代化,師從德國,不但購得一些德國軍事裝備,而且學習德國當時領先世界的軍事思想,再加上民國成立以來內戰不斷,很多領軍將領都累積了極豐富的作戰經驗,如李宗仁、薜岳等。因此就算從整體來說,國軍武裝力量較低,仍能憑著出色的機動防禦戰術、進取的反攻戰術、勇於犠牲的精神,給予日軍極大的傷亡代價,例如徐州會戰、常德會戰等。
日軍的軍事實力
日軍的武備雖然比國軍先進,可是相比起歐美,日軍的武器仍然停留在一次大戰時的水平。空軍和海軍還好,陸軍方面則沒甚可圈可點之處了,不但坦克簿弱,數量也少得可憐,火炮口徑和射程都很有限。至於日軍的機械化程度則更為缺善可陳,難以應付中國廣闊的戰場。日軍單憑這些武力,實難以在戰略層次上對國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而事實上從1937年到1945年間,雖然中國的半壁江山淪陷,可是日軍從來未能有效消滅中國軍隊的有生力量,而在戰略的意義上來說,殲滅敵軍比起佔領土地更為重要。
日軍的戰略
日軍於徐州會戰之後,深陷於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更糟糕的是,日軍打從一開始,根本完全缺乏佔領中國的全盤計劃與決心,還以為自己所面對的對手仍然是滿清時期的中國軍隊〈在諾門罕戰爭中面對蘇軍的態度也是如此〉,一廂情願地期望中國軍隊喪失抵抗意志而崩潰。可惜事與願違,國軍不惜犠牲所有人民抗戰到底的精神,令日軍始料不及。
當太平洋戰爭開啟後,日軍的軍隊部署重心逐漸由中國轉移向太平洋。從1943年開始,太平洋戰區日軍節節敗退,中國戰區的日軍漸漸不再策動新的攻勢,而以穩定中國日佔區的政策為先,轉進防守態勢,大大降低國軍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