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Q:我們點解新年要食團年飯?
A:新年要食團年飯,最早有記錄可追溯至南北朝時代。
南朝梁宗懍在《荊楚歲時記》有載:“歲暮家傢俱肴蔌,詣宿歲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飲。”意思是每逢歲晚,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肉類與蔬菜(即肴蔌) ,前往守歲的地方,去迎接新年,一眾人還會相聚一起飲酒;這就是最早有記錄的團年飯。
但早在西周時期,民間就有過年吃喝慶豐收的風俗,只是當時的新年並不是在我們現在的年初一,而是在冬至或立春等時間。《穀粱傳·桓公三年》:“五穀皆熟,爲有年也。”大概我們的祖先認爲,一年辛辛苦苦勞作,到了五穀大熟之後,就應該用吃吃喝喝來慶賀歲序更新。
為什麼除夕要吃年夜飯?
因為在古代,人們認為年夜飯有逐疫、驅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飯的特點是全家大團圓的宴會,吃過年夜飯後大家身體健康,去除穢氣。此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為了這個團圓,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趕在除夕前返回家來。圍爐時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 了才可開動;如果有人沒能及時趕回來,餐桌上就一定要給未歸人留一個空位,擺一雙筷,表示全家團聚。在人際關係疏離的現代社會中,象徵團圓的年夜飯尤為重要。
團年飯又稱團圓飯,又或稱年夜飯,顧名思義就是過年前一夜的一頓飯。我國知名民俗專家曹保明亦介紹說,在除夕夜晚的年夜飯又可稱“闔家歡” 。“闔家歡” 一名就出現在清人顧祿所著的《清嘉錄》:“除夜家庭聚宴,長幼鹹集,多作吉利語,名曰‘年夜飯’,俗呼‘閤家歡’ ”。又出現在清人周宗泰的《姑蘇竹枝詞》:“妻孥一室話團,魚肉蔬茄雜果盤。下筋頻教聽懺語,家家家裏闔家歡。” 清末民初,上海的一首映雪老人《除夕竹枝詞》也是同一格調:“年年吃慣閣家歡,鮮肉紅燒水笋乾,鶏切塊頭魚切片,醋烹芥辣十分酸。”上海的閣家歡(年夜飯)的菜肴中有水笋紅燒肉、白斬鶏、炒魚片和醋烹芥辣菜,確是地道的上海風味。另外,又因為這頓飯以後就要告別舊歲迎來新歲了,所以又稱“分歲”。 團年飯古又有圍爐之稱,起源於古人吃年夜飯時,皆圍著爐子吃飯。
年夜飯要吃飯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嚐一嚐。有幾 道菜餚,因含有吉祥意味,在 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如:「長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年壽才能 長長久久;「菜頭」表示好彩頭;「全雞」象徵全家福(「雞」 與「家」諧音);吃「蚶」與「胖」諧音,取其發福之意;吃魚丸、蝦丸、肉丸,乃「三元及第」 之意(即狀元、會元、解元,為古時不同考試之第一名)。各地的年夜飯餐桌上必需有魚,魚與“余”諧音,吃穿有餘,財帛有餘;有的專吃鰱魚,寓連年有餘;還有的不把魚吃完,留著明天再吃,明天就是新年了,不是年年有餘了?
北方人年夜飯吃餃子,蓋因餃子太像元寶了,子夜時餃子煮熟了撈食,謂之“撈元寶”,而且是今年撈到明年,還不發大財?所以即便貧寒之家,平日裏已也要早作準備節省一點,年夜飯非要買點白麵割點肉,吃上頓餃子不可,吃了餃子代表招財進寶之意。羨慕吃餃子撈元寶發大財的緣故吧,別的地方吃餃子的也多了起來。有些人還會將錢幣包入餃子內,吃到包了錢幣的餃子,就表示新的一年將 會發大財。
江南年三十晚上吃餛飩,寓意糧滿囤;又餛飩形如畚箕,可以兜財,上海人因此對餛飩情有獨鍾。還有吃湯糰、園子,寓意和美團圓。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吃饅頭,寓“發”、蒸蒸日上……
自古兩湖地區年夜飯安排十二道菜,意為菜與“財”諧音,一年到頭十二個月月月有財。台灣等地有一道菜是大菜頭,一人吃一個人人都有,謂財頭吃進財必多。
南方如廣州人,年夜飯要上一道發菜湯,寓發財之意。有上甜菜的,寓生活甜蜜······總之,全國各地年夜飯的飯和菜多有寓意,如團圓、發財、有餘、甜美等等,都表示了人們對新年的祝願與憧憬。
東北的許多農家,年夜飯依然保持著古時的許多風俗,如吃飯前祭祖,放鞭炮,吃餃子等。他們認為年夜飯必須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滿桌的酒菜中必須要有魚,表示新的一年有余錢、余糧,一切都很寬裕。還必須有一碗紅燒丸子,表示闔家團圓。關東老百姓還有“窮過年,富過年,不吃餃子沒過年”的說法。
http://big5.ce.cn/culture/custom/200605/05/t20060505_6882169_5.shtml
http://www.tangben.com/Shanghai/shevefan.htm
http://www.gio.gov.tw/info/festival_c/spring/dinner.htm
http://culture.163.com/special/00281OMC/nianyefan2.html
http://life.people.com.cn/BIG5/35076/537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