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既資料&詩歌

2008-02-01 4:37 am
如題.........
更新1:

D詩歌最好有埋解釋

回答 (3)

2008-02-01 4:44 am
✔ 最佳答案
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編輯]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現在一般認為是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為任城尉。705年,李白五歲時,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蜀郡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開始接受啟蒙教育。景雲元年(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開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開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余,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

據《舊唐書》記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姦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1][2]。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編輯]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編輯]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葬當塗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為了摘月失足墮水而死。《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編輯] 作品


李白唯一存世的真跡《上陽臺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靜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他所鍾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編輯] 藝術成就
李白為盛唐浪漫詩派的代表,把中國詩歌的浪漫主義推向高峰。正是如此,他取得了「詩仙」之譽。再者,李白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創作性的發展。他的作品內涵豐富,想像超絕而且取材宏富。李白曾批評詩歌:「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因此,他的作品明朗自然,一掃六朝以來的浮靡詩風。李白的思想和詩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時代的特徵,即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識。

李白廣泛吸取了歷史文化遺產,融合百家之說,形成了他複雜獨特的思想面貌。儒家仁民愛物的思想,使他的詩歌充滿了熱愛人民關心百姓的高尚情感。如《丁都護歌》、《秋浦歌》等。道家的批判意識和變化觀,使他透過社會繁盛的外表看出了大唐盛世由盛變衰的種種跡象和隱藏的弊病。在長安的一系列詩歌都體現了他的這種憂慮。墨家任俠的博愛精神,使他仗義疏財,樂於助人,他的《俠客行》、《少年行》就是李白自己任俠精神的寫照。

杜甫對李白評價甚高,稱讚他的詩「驚風雨」、「泣鬼神」[3],而且無敵於世、卓然不群。[4]

郭沫若評價說:「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樣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著發出不滅的光輝



詩歌:
1)李白 巴女詞

巴水急如箭
巴船去欲飛
十月三千里
郎行幾歲歸
2)李白 巴陵贈賈舍人

賈生西望憶京華
湘浦南遷莫怨嗟
聖主恩深漢文帝
憐君不遣到長沙
3)李白 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
相期邈雲漢
4)李白 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5)李白 子夜四時歌 春歌

秦地羅敷女
采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
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
五馬莫留連
6)李白 子夜四時歌 夏歌

鏡湖三百里
菡萏發荷花
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
歸去越王家
7)李白 子夜四時歌 秋歌

長安一片月
萬戶擣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
8)李白 子夜四時歌 冬歌

明朝驛使發
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鍼冷
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
幾日到臨洮
9)李白 山中問答

問余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10)李白 山中與幽人對酌

兩人對酌山花開
一盃一盃復一盃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來
11)李白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
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
玲瓏望秋月
12)李白 古意

君為女蘿草 妾作菟絲花
輕條不自引 為逐春風斜
百丈託遠松 纏綿成一家
誰言會面易 各在青山崖
女蘿發馨香 菟絲斷人腸
枝枝相糾結 葉葉競飄揚
生子不知根 因誰共芬芳
中巢雙翡翠 上宿紫鴛鴦
若識二草心 海潮易可量
13)李白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
輕舟己過萬重山
14)李白 自遣

對酒不覺瞑
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
鳥還人亦稀
15)李白 行路難三首之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盤珍羞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暗天
閑來垂釣碧溪上
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
行路難
多歧路
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挂雲帆濟滄海
16)李白 行路難三首之三

有耳莫洗潁川水
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
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
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
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
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
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
吳中張翰稱達生
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
何須身後千載名
17)李白 估客行

海客乘天風
將船遠行役
譬如雲中鳥
一去無蹤跡
18)李白 把酒問月 故人賈淳令余問之

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酒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影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
綠煙來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
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
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常照金樽裡
19)李白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髮弄扁舟
20)李白 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
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
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
斯人不可聞
明朝挂帆席
楓葉落紛紛
21)李白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參考: ME上網找
2008-02-01 4:42 am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現在一般認為是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為任城尉。705年,李白五歲時,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蜀郡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開始接受啟蒙教育。景雲元年(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開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開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余,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

據《舊唐書》記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姦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1][2]。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編輯]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編輯]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葬當塗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為了摘月失足墮水而死。《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編輯] 作品

李白唯一存世的真跡《上陽臺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靜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他所鍾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編輯] 藝術成就
李白為盛唐浪漫詩派的代表,把中國詩歌的浪漫主義推向高峰。正是如此,他取得了「詩仙」之譽。再者,李白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創作性的發展。他的作品內涵豐富,想像超絕而且取材宏富。李白曾批評詩歌:「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因此,他的作品明朗自然,一掃六朝以來的浮靡詩風。李白的思想和詩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時代的特徵,即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識。

李白廣泛吸取了歷史文化遺產,融合百家之說,形成了他複雜獨特的思想面貌。儒家仁民愛物的思想,使他的詩歌充滿了熱愛人民關心百姓的高尚情感。如《丁都護歌》、《秋浦歌》等。道家的批判意識和變化觀,使他透過社會繁盛的外表看出了大唐盛世由盛變衰的種種跡象和隱藏的弊病。在長安的一系列詩歌都體現了他的這種憂慮。墨家任俠的博愛精神,使他仗義疏財,樂於助人,他的《俠客行》、《少年行》就是李白自己任俠精神的寫照。

杜甫對李白評價甚高,稱讚他的詩「驚風雨」、「泣鬼神」[3],而且無敵於世、卓然不群。[4]

郭沫若評價說:「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樣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著發出不滅的光輝。」[5]


收錄日期: 2021-04-29 13:40: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31000051KK025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