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三法印與四法印的分別?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獵)槃寂靜我懂, 但有漏皆苦我就不明白, 煩請大德師兄師姐開示, 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
更新1:

謹此致謝一樓,三樓,四樓3位師兄開示, 惟二樓無來無去及其會正覺同修會之友我又來了, 真如無二, 圓滿風多次被指為非正信外道, 本人更曾被圓滿風咒罵。3,4法印茲事體大, 趁大家在此平台上的機會, 我佛慈悲, 眾生平等; 就請各位理性辯論此題目, 高下立見; 亦請無來無去諸位去執悟法, 慎擇慈師, 皈依正信, 免墮地獄道之劫, 阿彌陀佛!

更新2:

因無來無去沒提四法印, 故其他問題交付投票, 阿彌陀佛!

回答 (3)

2008-02-06 12:49 am
有漏皆苦:------
漏者即「穿孔」。
有漏,即漏落三界內的, 不能脫離, 生世六道輪迴。

無漏則解脫一切苦:-------
無漏即「不穿孔」。
無漏,即不漏落三界內的, 已脫離六道輪迴, 乃聖者。
--------------------------------------------------------------------------------

「法印」-----
印者,妙法之印璽,也用以證明是「佛之正法者」,故曰「印」o
所以「法印」即用作「佛之正法」之標準。

http://www.karmakagyu.org.hk/home/teachings/teachings_05.html
四法印 (摘自泰錫度仁波切著作《修行之道》)

***諸小乘經,「三法印」------
若有「無常」,「無我」,「涅槃」三印,
合乎三印之則是佛法,依之修行即可得道,
不合三法印者,即是魔說。


***大乘經, 「一實相印」印之,印證其為大乘之了義教(般若教化)。


***佛法的「四法印」是:
(一)諸行無常------「無常」法印;
(二)有為皆苦------「苦」法印;
(三)涅槃寂靜------「涅槃」法印; 及
(四)諸法無我------「無我」法印

1. 諸行無常
因緣所生法悉皆無常,不僅必有終了之時,而且時時在變。生之終是死,善之終是惡,惡之終是善,聚之終是散,造作之終是毀滅,和合之終是分解。切事物悉皆無常。

2.有為皆苦
任何已完成的(能結業果的)惡行,都顯然是有為的,但即使是已完成的善行,若含自私的動機,也是有為的。更精細入微的來說,即使是為了利他而完成的善行,若含有自他「二見」的觀念,還是有為的。這些有為之行而產生的痛苦是三個層面的痛苦:「苦苦」、「行苦」、「原苦」。

3. 涅槃寂靜
「證悟是安」( 或譯作「涅槃寂靜」)是佛法的第三印。修行最後所得的涅槃證悟,並不是新來的或是另外增加的東西。證悟的意思就是圓滿的積聚資糧和激底的淨化(我們的心)

4. 諸法無我
人「我」和法「我」。有生命的我和無生命的我。
前者,有生命的我,又與「我」及「我所」有關。我們一說「我」,就有「惑」在。「我」是幻。這一點可以很容易的用理智和邏輯來證明,因為「我」若實有,「我」就必須是獨立和永恒的,「我」既極具依賴性和相對性,所以「我」不可能是實有的。「我」之依他而起,只是幻相。「我」既無,「我所」亦不能存在。佛學對此有極其詳盡的分析。
2008-02-02 6:10 am
三世諸佛開示了八萬四千法門以接引各種根器、習性的眾生成佛。各種法門雖在表相上有所分別,但只要是正法,便不離佛法的主旨--般若空相。三法印或四法印便是以"空"為準則來衡量諸法合乎正道與否。維基百科全書對三法印的解釋頗為簡潔易明:
【凡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三法印指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

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往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
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無有我的實體;所謂我的存在只是相對的生理和心理幻象。
涅槃寂靜是說涅槃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
三法印同時也是佛教與在其之前的婆羅門教,以及其他宗教所較不同之處。佛教許多方面承襲或相似於婆羅門教,如禪定、苦行等, 但三法印即是佛教與婆羅門教的不同處,三法印為佛教自身所創。此外,三法印也是佛教的核心價值,與其他宗教不同的,佛教允許在謹守三法印的價值與教義上,對其他方面進行方便性變動、改變、變化,即是不違反三法印,可以用各種方式傳教、修行,包括用密法加速修行(如密宗),也因此使佛教富於變化與多樣性,相 對的有部分宗教對於教義、教規、教條、傳法、授法、修法等有著較嚴格的堅守性,不允許任意或隨時地需求而變異。】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9%E6%B3%95%E5%8D%B0&variant=zh-tw


四法印是在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之間加入有漏皆苦(或作"有為皆苦"),更明確地教導眾生放下一切觀念的桎梏才可得自在。漏即是指煩惱,煩惱皆因執著而起。執於善、執於惡皆會引發煩惱:作惡固然速引惡報受苦,若執善而不能三輪體空,亦終會因無法事事如意而生煩惱。

六祖大師說:「不思善,不思惡,如何是你本來面目。 」,心經云「不垢不淨…..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苦集滅道」。無明、苦集滅道等等原本都是佛法內涵,但當佛子體悟後,便須明白一切有文字相的仍是“有為法”,要"無無明",再反觀之而超越此境界-- "無無明盡",再反觀而再超越…..放下四聖諦,淨宗佛子放下佛號/觀想、密宗佛子放下三密、禪宗佛子放下話頭…..的束縛,才可進一步證入空性。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三/四法印可應用於任何法門上。林崇安教授分別以禪修及日常生活為例,解釋了四法印的次第:

http://www.insights.org.tw/xoops/modules/articles/print.php?id=140

http://bauswj.org/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26&bdsn=942&fullscreen=


師兄精進密行,以下泰錫度仁波切開示的四法印 (摘自《修行之道》) 謹供參考:
http://www.karmakagyu.org.hk/home/teachings/teachings_05.html


阿彌陀佛。

2008-02-01 5:36 am
其實三法印與四法印是無有抵觸的,首先我們要了解四法印的意義
佛說如來不思議秘密大乘經 護世品第十九之二
復次大祕密主如來於一切法中總略而說有四法印。何等為四。
一者諸行無常。為諸沙門婆羅門及長壽天執常語者破常想故。
二者諸行是苦。為諸天人計樂想者破樂想故。
三者諸法無我。為彼執我諸外道等破其我想。
四者涅槃寂靜。為諸增上慢者起尋求行破彼增上慢故。
此言無常者。即是畢竟無有常法增語。
此言苦者。即是遠離願求增語。
此言無我者。即是空相增語。
涅槃寂靜者。即是無相作證增語。
大祕密主。此如是法。若諸菩薩深固信解勤行修習。即於善法而不減失。速能圓滿菩提分法。
從上可知四法印是為四類眾生宣說的,而且從"此言無我者。即是空相增語。"中明言了諸法無我非如蕭某所說的聲聞乘之法無我智者,即是三法印之「諸法無我」,既然是空相增上又怎可能只淪為聲聞呢?如果只淪為法無我,又哪可能"涅槃寂靜"呢?蕭某不要把佛法拉下來給自己墊腳好嗎?
再來看看三法印與四法印的關係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 八念義第三十六之餘(卷二十二)
問曰。佛說聲聞法有四種實。摩訶衍中有一實。今何以故說三實。
答曰。佛說三種實法印。廣說則四種。略說則一種。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第四十
此三唯說有為。即不合苦入無常也。
由此可知四法印是最初由佛所宣說的,而四法印是廣說,如果略說的話更只有一種,就是般若中觀正見,而三法印就是將無常與苦別合成了一支,這並沒有什麼不對,因為人的苦可以說明白點也是無常所引起的,因此將苦歸入無常支,故三法印實為四法印的濃縮,再濃縮下去更只有一實法印就是空,所以無需對四,三或一實法印產生疑慮,只是因才施教的安立而已

2008-01-31 23:57:28 補充:
蕭外道執一恆有的如來藏明顯已與"諸行無常"及"諸法無我"相違背,但蕭某只"依文解義"才會鬧出"聲聞乘之法無我智者"就是"三法印之「諸法無我」,"之笑話,諸法無我的第一個字"諸"就是指一切,所以"諸法"是包括了"能與所"二取,亦即包含了"人與法"二執而俱生之我執,故"諸法無我"非如蕭外道所言只是"法無我",是故無來去所引用蕭氏之文實屬"不求甚解"之謬誤,


收錄日期: 2021-04-22 00:44:4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29000051KK035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