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諺語?

2008-01-30 6:32 am
What is 諺語?

回答 (1)

2008-01-30 6:38 am
✔ 最佳答案
所謂諺語是一些民間流傳的常語,通常指一些含有豐富的知識、經驗,有思想,有教育意義的俗語。例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它是先民們生活經驗與智慧的結晶,這些諺語流傳久遠,雖然都以口語方式表現,但許多諺語對人們的影響並不下於四書五經呢!各地諺語的內容非常多,本單元主要在介紹流傳在大眾口中的一些常聽到的諺語。

諺語是民間口頭格言,也是一種口頭文學;是老百姓生活、生產的經驗總結,蘊藏著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深刻哲理。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諺語,有的已經流傳了上千年。

由於時代久遠,有的諺語帶有明顯的時代色彩,如「打好的媳婦揉白的麵」,就表現了封建社會對婦女的歧視;「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是巧取豪奪的「致富經」,等等。但是大部分諺語至今仍是指導人們生活、工作的有益的思想格言。

什麼是戲劇諺語?藝術家在長期藝術實踐活動中的經驗總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哲理性、指導性。這些諺語,言簡意賅,形象生動,是好幾代藝術家智慧的結晶,有一些已經成為戲劇演員創作和實踐的潛規則。現將搜集到的部分戲劇諺語,加以詮釋、考證,謂之《諺語悟戲錄》,倘能對今天的戲劇藝術發展和繁榮、更多人才脫穎而出有所助益,則幸甚矣。
過去的學藝之人,大都出身貧寒,當「戲子」往往被人瞧不起,社會地位很低,梨園的這個諺語,是藝人自嘲,也是藝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宋元明清各朝,藝人的政治待遇是很低的,元代的《通制條格》規定倡優(藝人)的子弟不許參加科考:「倡優之家,及患廢疾,若犯十惡、奸盜之人,不許應試。」與犯人同等待遇。甚至衣食住行都受到限制。規定倡優出門不准騎馬坐轎,衣服的顏色也有一定的規定,明初規定倡優男子帶綠巾,腰繫紅褡膊,足穿帶毛豬皮鞋,以示區別,其實是一種歧視。此外,還要受班主的欺壓。諺語的意思是:藝人在台上,天天穿綾羅綢緞(戲服),可實際上,是被人瞧不起的窮骨頭,唱一輩子戲,到老就生活無著,是叫化子的命。所以有「窮要讀書,富莫學藝」的說法。
舊時的戲劇團體,游離性很強,幾個人合起來,就可以拼湊成班子,像跑江湖一樣,到處唱,被稱之為草台班。覺得合適就幹下去,覺得不合適了,又可以另擇高枝,沒有什麼保障可言。一年伊始,從正月到臘月,基本上是跑生活,大至繁華都市,小至墟鎮鄉村,演幾天就轉移。有的是挈婦將雛,扛著大包小包、演戲的行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所到之處,遭人白眼,生老病死,聽天由命,可謂苦不堪言。半年下來,生意好的話,就分一次賬,誰多誰少,按照班主的指定分配。各地的做法不盡相同,也有年底分賬的。唱得好,一炮打響,大紅大紫了,成為名戲班子,到處請唱,那就能過上一陣好日子。不過發財的是班主,藝人的命運,卻不會因此改變,依舊是「絲羅包窮骨」。
藝人們最怕的是班主請吃「過班飯」。一桌大魚大肉,還有酒,多好呀,還怕什麼呀?但這頓飯吃的是藝人的辛酸淚,誰被班主請到上席入座,那麼這頓飯吃完,他就得走人,現在叫「炒魷魚」。這坐上席的藝人,怎麼也吃不下,有的當場向班主下跪,聲淚俱下,要求班主開恩,不要趕他走。而班主還假惺惺扶他起來,親自夾魚夾肉往他碗裡放,還不斷敬酒,自己也流下幾滴眼淚,還說「要高興,哭啥?」的假話。
「吃」完「過班飯」,痛哭流涕之後,為了以後的生計,又得托人保薦,到另外的戲班子裡去。到了新的戲班子,又得「重新做人做戲」。由於情況不熟,處處得小心謹慎,不敢大意失荊州。所以有「過班猶如投胎」的說法。
有的戲班子,一年到頭沒有好角兒入伙,唱不響,沒人看,蕭條冷落,混到年底,嚴冬將至,藝人等錢過年,班主身上沒有錢,那就只好「朱仙散營」(岳飛死後將士被迫散營),淒涼苦痛之狀可想而知。
這是中國舊社會藝人的生活境遇,與現在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相比之下,是很給人啟發的 諺語又分為 事理類的諺語 , 規戒類的諺語,風土類的諺語, 常識類的諺語,

事理類的諺語,其實是揭示或總結某種客觀規律,以推理、陳述等語氣,讓人們了解客觀的事實、道理等,往往帶有一定的哲理性。

eg. 花無常好,月無常圓
人有失足,馬有失蹄
真金不怕火煉
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會直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規戒類的諺語,其實是指在為人做事方面提出某些勸告或警告,有教育及勸勉意味,教導人們如何處世、反映世態人心、道德觀及是非觀等。
eg. 天無絕人之路
百聞不如一見
活到老,學到老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有志者事竟成

風土類的諺語,其實是概括某個地方的風土景物特點或特產,反映中國山河壯麗、風俗人情、物產豐富,從中窺見中國的江山多嬌、各地的特產、風俗習慣等。
eg.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桂林山水甲天下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食在廣州,住在蘇州
失敗乃成功之母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常識類的諺語,實指人們衣、食、住、行等生活常識的某個方面道理加以總結。這些諺語帶有感情色彩,範圍廣泛,包括天文、節令、地理、衣食住行、動植物等生活知識。
eg.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諺語】
注音一式 |ㄢˋ ㄩˇ
注音二式 yn y
相似詞
相反詞
解釋 民間流傳的俗語。句形簡短、音調和諧。如「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諺語雖是精簡的句子,但卻是古人長遠累積的智慧。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23: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29000051KK034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