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以下詞語
回答 (4)
1911年4月27日-黃花崗之役
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同盟會的許多幹部產生了嚴重的氣餒情緒。“舉目前途,眾有憂色,詢及將來計畫,莫不唏噓太息,相視無言。”孫中山有鑒於此,在1910年3月向黃興提出了在廣州再次發動起義的意見,並針對革命黨內因失敗而氣餒的錯誤思想指出:“今日吾輩雖窮,而革命之風潮已盛,華僑之思想已開,從今而後,只慮吾人之無計畫,無勇氣耳”。黃興回應了孫中山再次發難廣州的倡議。
1910年11月13日 ,孫中山在檳榔嶼召集黃興、趙聲、胡漢民等同盟會重要骨幹及南洋和國內東南各省的代表秘密會議,討論繼續發動起義的有關問題。會議決定,“傾全黨人力財力”,籌集鉅款,以新軍為骨幹,同時聯絡防營與會黨再次在廣州發難。佔領廣州後,由黃興率一軍出湖南趨湖北;由趙聲率一軍出江西趨南京;長江流域各省由譚人鳳、焦達峰等率兵回應,會師南京,即行北伐。鑒於過去多次起義因事前無充分準備,同盟會決定加強廣州起義的準備工作。於是會後在香港組織統籌部,以黃興、趙聲為正副部長,派譚人鳳赴湘、鄂,聯絡長江中游革命黨回應;派方君瑛等往來桂林、香港之間,聯絡廣西新軍:派鄭贊成聯絡浙、皖一帶。接著又在廣州遍設秘密機關,議定挑選黨員800人為“先鋒”敢死隊,作為起義中堅力量,分十路進攻廣州。
經過半年多的準備,“先鋒”陸續至香港集中,在廣州設立的秘密據點已達38處,省城內外及各省革命力量也大致聯絡就緒。1911年4月8日 ,統籌部在香港會議,預定4月13日 在廣州起義,由趙聲、黃興擔任革命軍正、副總司令,但由於同盟會員溫生才單獨行動,槍殺了清署理廣州將軍孚琦,引起清吏加緊戒嚴,起義未能按原計劃如期實現。
4月23日 ,黃興入廣州指揮起事,因內奸告密,清政府在全城大肆搜捕革命黨人。同盟會起義部署被打亂,參加起義人數銳減,黃興只好將原定十路進攻計畫改為四路。4月27日 下午,以黃興為首的“先鋒”120余人,臂纏白巾,手執機械炸彈,猛攻督署,總督張岐聞變先逃。革命軍焚毀督署,轉攻督練公所,途遇清提督李准率兵來迎戰,革命党人林時爽等戰死,黃興受傷。嗣後,黃興率部往迎巡防營接應,和防營哨官溫帶雄相遇,因誤會雙方互相射擊,溫死。其他各路也經過激烈戰鬥,終因寡不敵眾,只好陸續退卻。28日晨,趙聲、胡漢民率300人來援,知起義軍之敗,只好折回香港。黃興也於次日脫險到香港。這次起義總計犧牲百餘人,後經革命志士收殮屍骸72具,葬于廣州城郊紅花崗,並改紅花崗為黃花崗,故名“黃花崗之役”。
希望可以幫到你啦!!!
又稱廣州三•二九之役。1910年11月13日孫中山在檳榔嶼召開會議,決定在廣州發難。會後孫到美洲向華僑募款,黃興則回香港主持軍事。1911年1月底在香港跑馬地成立統籌部,由黃興、趙聲分任正、副部長,下設出納、秘書、儲備、調度、交通、編制、調查、總務八課,各司其職。又在廣州設立秘密機關三十八處,並組織“選鋒”(敢死隊)800人,由南洋華僑革命青年和國內閩、蘇、皖、川、桂、粵各省抽調革命黨人組成。建立統一的指揮部,由趙聲、黃興分任正、副總指揮。總指揮部設于越華街小東營5號。4月8日統籌部召集會議,決定13日起義,分兵十路攻城。不料開會當天發生同盟會員溫生才槍殺廣州將軍孚琦事件,省城戒嚴,被迫改期。23日黃由香港到廣州主持一切,因走漏風聲,清兩廣總督張鳴岐嚴加戒備,黃被迫推遲起義日期,由趙率選鋒300餘人離省赴港暫避,以保存實力。事後黃得到情況,若再推遲起義時間,則更為被動,遂決定27日起義,因起義人數銳減,臨時改為四路進攻。由黃興、姚雨平、陳炯明、胡毅生各領一路,分別進攻督署、小北門、督練公所(今中山紀念堂所在地)、大南門。後陳、胡均未發動,姚因領不到槍械無法發動,只有黃一路孤軍作戰。4月27日(陰曆三月二十七日)下午5時30分黃率選鋒約130人,臂纏白巾,從小東營直奔督署,殺死管帶金振邦,沖入內堂。張鳴岐聞變,潛入厚祥街逃到水師行台。黃等放火焚燒督署後退出,在東轅門外與李淮衛隊相遇,互有傷亡。黃分三路突圍,攻襲督練公所等處,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終因孤軍作戰,傷亡甚重,堅持一晝夜而失敗。黃興、朱執信等負傷後化裝逃脫,喻培倫、方聲洞、林覺民等86人死難。後由革命党人潘達微通過善堂出面,收殮烈士遺骸七十二具,葬于紅花崗,改名黃花崗。故這次起義稱為黃花崗起義。孫在美國芝加哥得悉起義失敗,認為此役義軍的“勇敢英烈”,為世界各國所“未曾有”,“革命之聲威從此愈振,而人心更奮發矣”。稱這次起義雖然失敗,“然其影響世界各國實非常之大,而我海內外之同胞,無不以此而大生奮感”。1912年5月15日孫發表《祭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文》,說“寂寂黃花,離離宿草,出師未捷,埋恨千古”。1914年又說“第一次革命,雖由武昌起義,而實廣東三月廿九之役為之先”。在《建國方略》中寫道:“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與彼虜為最後之一搏。事雖不成,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1921年12月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中又說“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還為黃花崗紀功坊題寫“浩氣長存”四字。1924年5月2日又發表《祭黃花崗烈士文》,應邀出席嶺南大學舉行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紀念大會,併發表演說,號召學習烈士的志氣,“我國家,為人民,為社會,為世界來服務”。“這種替眾人來服務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
Wong Fa Gong's labour .
參考: No
宣統元年(1909年)秋黃興受孫中山之托,在香港成立同盟會南方支部,策劃于次年春在廣州新軍中發動起義,起義再次失敗,同年十月與孫中山等在南洋檳榔嶼(馬來西亞)集會,決定在廣州再舉行起義。宣統三年三月,率敢死隊百餘人,攻入兩廣總督衙門,發現總督張鳴歧已逃跑,此次起義多人犧牲,黃興右手負傷,斷兩指,化裝逃至香港治傷,起義失敗,事後收鹼殉難者遺體,有72具,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 習稱“黃花崗72烈士”,現已查明,實際上是86 ...
他們是黃花崗起義中年齡最小的華僑烈士。他們的行動充分表現出廣大華僑和留學生在民族危亡關頭所具有的捨己為人、舍家為國的高尚情操
黃花崗所埋屍體共72具,故後人便以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相稱,但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直到民國11年(1922年)春才完全查出,乃在黃花岡上勒石記名,下面是七十二位烈士的姓名籍貫:
廣東人:徐佩旒,徐禮明,徐日培,徐廣滔,徐臨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滿淩,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輝,徐容九,徐進照,徐褶成,徐應安,李柄輝,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陳春,陳潮,陳文褒,羅仲霍,羅坤,龐雄,周華,游壽,江繼複,郭繼枚,勞培,杜鳳書,餘東雄,馬侶,黃鶴鳴,饒輔廷,張學銓,周增,林修明
福建人:方聲洞,馮超驤,羅乃琳,卓秋元,黃忠炳,王燦登,胡應升,林覺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時爽,劉六符,劉元棟,魏金龍,陳可鈞,陳更新,陳與焱,陳清疇,陳發炎
廣西人:韋樹模,韋榮初,韋統淮,韋統鈐,李德山,林盛初
四川人:秦炳,喻培倫,饒國梁
安徽人:程良,宋玉琳,石德寬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確實有這些人!但在起義後因犧牲或被捕逃亡!!人數眾多,不清楚是生是死!就依當時找到且能辨認是革命軍人或知道姓名的屍體,一共有72名烈士!!所以實際上廣州起意當時不只72人壯烈犧牲!!
總督府保安當局先是在一九一三年五月中,探悉新竹廳後?支廳的羅福星革命組織,此項組織令日人大感恐懼,是因中國辛亥革命是漢民族的覺醒,不知如此快速的漫延到台灣來。對此必須在未雨綢繆立即捕滅。後來又獲知李阿齊擬攻關帝廟的計劃,又在同年十月中、因發現在新竹廳大湖支廳的倉庫內失去槍枝六枝。即倉皇指揮警察與保甲進行大搜索,在大湖天后宮捕獲了被大湖區長指控為革命黨員者八人。並且在全台灣秘密進行的這大檢舉中賴來恰在東勢角奮勇起義。因此總督府當局愈感辛亥革命的威力。即加強督促警察擴大其搜捕範圍,嚴密檢舉抗日份子,自一九一三年十月至翌年一九一四年一月之間,抗日台灣人共有五百三十五人被捕。
在全台灣的大逮捕後,佐久間總督把以上的大甲、大湖事件、南投事件、關帝廟事件、東勢角事件,雖每一事件未必有所關聯,但因發生在苗栗的人物較多,所以統稱為苗栗事件。在一九一四年二月十六日開設「苗栗臨時法院」、將苗栗羅福星、關帝廟李阿齊、東勢角賴來、大湖張火爐、南投陳阿榮等在各地被捕的抗日義士共九百二十一人全部集中審判。到三月三日苗栗臨時法院結案時,被判死刑者二十人,被處有期徒刑者二百八十五人,受業已被日警殺害四人美其名為行政處分,無罪三十四人。又在檢察庭受不起訴處分者五百七十八人。受刑者在日人監獄中,受盡虐待,但意氣高昂,從容就義,為我勇敢台灣人之典範。
羅福星在手記中寫有「粉身碎骨,殺身成仁,願為台灣人民永久的紀念人物。」遺留有其所著作的「苗栗部共和黨機關失敗風潮紀念」一書及在獄中所做的幾首詩。中有一首以羅東亞之名所寫的「絕命詩」如下:
獨飄彩色漢旗黃 十萬橫磨劍吐光 齊唱從軍新樂府 戰雲開處陣堂堂
海外煙飛突一島 吾民今日賦同仇 犧牲血肉尋常事 莫怕輕生愛自由
鎗在右肩刀在腰 軍書傳檄不崇朝 爺娘妻子走相送 笑把兵事行解嘲
背鄉離井赴瀛山 掃空東庭指顧間 世界腥羶應滌淨 男兒不識大刀還
彈丸如雨砲如雷 喇叭聲聲戰鼓催 大好頭顱誰取去 何須馬革裏屍回
勇士飛揚唱大風 黔首皆悲我獨雄 三百萬民齊奮力 投鞭短吐氣如虹
青年尚武奮精神 睥睨東夷肯讓人 三島區區原弱小 莫怕日本大和魂
軍樂揚揚列隊過 天朗風清感慨多 男兒開口從軍樂 同唱台疆報國歌
東來客族據吾藩 驅逐夷蠻我國尊 白種更傳黃禍說 何難今日此爭存
收錄日期: 2021-04-25 22:10: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29000051KK026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