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辛亥革命是指一場發生在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旨在推翻中國兩千年來封建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革命。辛亥革命成功顛覆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帝制,開启了民主共和新紀元。在中國農曆的干支纪年法中,1911年為辛亥年,故稱爲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重要口號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日)夜裡爆發的武昌起義,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一段時間的歷史。辛亥革命另一種廣義的用法,指自清末開始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滿清統治結束為止。現在中國的官方主流認為辛亥革命是失敗的,雖然推翻了清朝的帝制,但革命的成果旋即被北洋軍閥攫取,平均地權更是沒有實現。
国情
1840年發生的鴉片戰爭,一般认为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中國長期的閉關自守終於被迫劃上句號。國內部分官員及知識分子開始明白不變革並不足以應付中國千年未逢的挑戰。1860年代至1890年代(同治至光緒初年)的洋務運動,是一場由清室自發的改革。其重點為改良生產技術,透過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試圖以興辦工商業來加強中國的國力。然而中國在1894年的甲午戰爭再敗於日本,顯示只限於技術層面的洋務運動,並未能根本改變中國的落後。
康有為,維新派成員之一自1895年的公車上書,國內開始出現民間問政的風氣,在知識分子中普遍出現要求更深層的改革。當中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物成為維新派,主張在體制內的改良,提倡效法日本及俄國,在皇權之下大幅改變政治及社會制度。維新得到光緒皇帝的支持,而得以在1898年開展戊戌變法。但是進行103天以後,因清室內保守勢力發動政變而告流產。部分維新人物流亡海外後,主張繼續維持皇室;實行類似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將政治實權逐漸交出至民選政府,主張這種變革方法的當時被稱為“保皇黨”或“立憲派”。
1900年中国爆发義和團事件,导致八國聯軍入侵,朝廷内部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擊,在改革势力的呼吁下,慈禧同意開始推行康梁在戊戌變法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为清末新政。其中影響最大的政策,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廢除了延續一千三百年的科舉制度,開始興辦新式學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國已經有6万多所新式學堂。廢除科舉后,大量以參加科舉謀求官職的傳統文人失去了出路。
此外,清政府於1906年9月1日宣佈「預備仿行憲政」,頒佈《欽定憲法大綱》,即立憲運動。其後各省選出了以地方士紳為主要成分的諮議局代表,這些各省的實權人物,要求清政府加速推行制憲,成立內閣,但屢為清政府所阻。而宣統三年(1911年)5月所成立的內閣竟然是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3名内阁成员中有8名是满族其中還有5名是皇族,該內閣被稱為「皇族内阁」,這樣的結果更使立憲派人士大為失望。也因此種下在武昌起義之後,各省士紳由支持立憲轉而附和和支持革命。
我自己係十月十日出世,特別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