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長城始建於公元前七世紀春秋戰國時期。
當時割据一方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禦敵國的入侵,便在自己的領土上築起城牆,長度多為數十里至百里不等,因國而定。
而最早築起城牆的諸侯國為楚國,而後來各諸侯國都相繼效法,築起長城,而秦、燕、趙等與北方匈奴等遊牧民族相鄰的諸侯國,常受其侵擾,財物人命都慘受災害,故他們都築起了規模很大的城嬙,而這些恰好就成了秦始皇起長城的基礎。
後經歷代王朝陸續修築,漢、明兩代修築的規模更大得驚人,現存的長城為明朝所修築由渤海之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之嘉峪關,長城平均高度為7.8米,平均底部闊6.5米,而頂部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設一座長方形石台作為瞭望之用。
在古書中楚長城稱為“方城”。
之後,亦因城牆呈長形,故,人稱“長城”。
1928年在河南洛陽金村韓君墓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有一組編鐘共14件,叫做《【】羌鐘》,上面有銘文說,【】(音Bian)羌參加了對征伐齊國的戰爭,“入長城先,會於平陰”;他率領軍隊首先突入長城,再與諸侯軍會師於平陰(《兩周金文辭大繫》P234)。可見戰國初年齊長城已有準確的紀錄”。可見戰國初年已有“長城”之稱了。《水經注.濟水》所引《竹書紀年》記梁惠成王十二年派“龍賈率師築長城於西邊”之後,還有這樣一句話:“自亥谷以南,鄭所城矣。竹書云:是梁惠成王十五年(前355年)築也”。也可証明梁惠成王十五年(前355年)之前已稱為“長城”了。
秦始皇修築的萬里長城,現在仍有遺跡保存。在西段,臨洮一帶,仍可看到殘留的城牆若斷若續,如游動起伏的長龍。地名還有叫做“長城坡”、“長城口”的。由地名上亦可見秦時已延用了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