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黄埔军校
[编辑首段]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黃埔軍校是一間中華民國國的軍事学校,培養了許多在中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原址设於中國廣東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軍校在1924年由中國國民黨成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然後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
黃埔軍校改制為陸軍軍官學校,並於國府遷台後,一併遷至台灣。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5/ROCanthemBySunYatSen.jpg/250px-ROCanthemBySunYatSen.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孫中山手書黃埔軍校訓詞。
目录[隐藏]
1 歷史沿革
1.1 校史
1.2 旧址建筑
1.3 大陸時期机构设置
1.4 大陸時期分校
2 校訓校歌
3 歷任校長
4 重大事件
5 著名校友
5.1 中國國民黨指揮官
5.2 中國共產黨指揮官
6 相關條目
7 外部連結
[编辑] 歷史沿革
[编辑] 校史
1923年9月,孫中山派蔣介石訪問蘇聯,學習建軍經驗。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命名成立的“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28日選定廣州長洲島上的原廣東陸軍學堂和廣東海軍學校的舊址上建立軍校。5月,任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隨後,任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b/Whampoa-Sun.jpg/200px-Whampoa-Sun.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结束后,同蒋介石(中)、何应钦(左)、王柏龄(右)合影
1924年5月,從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錄學生350名,備取120名。5月5日開始入學。6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孫中山的訓詞後來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歌歌詞。1925年2月,軍校出師東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國國民黨黨立陸軍軍官學校,以排斥共產黨人在校內的地位。學校在當時集中了革命軍中有才能的人。黃埔軍校最初有許多從蘇聯來的教員,但在北伐期間蔣介石與中國共產黨關係破裂,所以這些蘇聯教員離開了。
1926年,根據國民政府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將原陸軍軍官學校擴大改組,於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北伐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于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d/Whampoa-Wuhan.jpg/250px-Whampoa-Wuhan.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学盛况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廣州、武漢和南京分別出現了三所黃埔軍校。在武漢,3月22日,以國民黨中央的名義,決定將武漢分校擴大改組爲(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開展討蔣鬥爭。“七·一五”反共事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军官教导团,成为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便不复存在;在廣州,原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依然開辦,1928年5月,由副校長李濟深決定將学校改名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堅持至畢業,其余散往武漢、南京等地,稱黃埔六期生。1929年9月10日,校长蔣介石以國民政府名義,改稱学校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第七期學生畢業後,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在南京,1927年底,由蔣介石決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宣誓反共。1928年3月,以中央軍事委員會名義明令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1937年8月迁至成都。在八年抗戰中成了培養抗日官兵的大本營。各期畢業生都一律開赴抗日前線參戰。抗战结束后,實行軍校改制,于1946年元旦后改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長蔣介石改任名譽校長,由關麟徵升任校長。
1947年,孫立人在台灣奉命訓練新軍,決定在鳳山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直屬成都本校。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成都,学校停办,共办23期。蔣介石下令將台灣籍學生和國民黨高官政要的子弟200餘人空運到台湾。1950年10月,学校在臺灣高雄縣鳳山鎮(今鳳山市)以陸軍軍官學校之名復校。
[编辑] 旧址建筑
主条目:黄埔军校旧址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a/Merge-arrow.svg/50px-Merge-arrow.svg.png
本条目或者章节被建议合并到黄埔军校旧址。(讨论)
黄埔军校大部分建筑物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1965年,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6月16日奠基,11月12日落成,面积10,600平方米,耗资2000余万元,復原了孙中山、廖仲恺、周恩来及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但由于赶工期而埋下了不少质量隐患。2005年,又投入1400多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将严格按照“修旧如旧”和“不赶工期”两大原则。
1995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被评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0年,又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有军校正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建筑。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5/Whampoa-gate2.jpg/250px-Whampoa-gate2.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黄埔军校大门原貌
黄埔军校大门风格非常朴实,中央上方横匾上“陆军军官学校”几个大字,是谭延闿所书。校门于196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介石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黄埔军校校本部是一座日字形的二层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楼房。军校创办时在原陆军小学堂祠堂式大门前面增建欧陆式大门。中山故居即“史迹陈列室”,原为清朝广东海关黄埔分关的旧址,称为学海楼。砖瓦混凝土混合结构两层,建筑面积805平方米,1952年重修。其中陈列有伴随聂荣臻数十年的皮箱、自己装了轮子的椅子、墨镜、墨盒,解放军中唯一外籍将军洪水使用过的手纺毛毯,抗日远征军名将郑洞国的私章等珍贵文物及不少校友的捐赠。
位于孙中山故居西的学生俱乐部是欧式红色建筑,礼堂讲台中央和两侧分别悬挂孙中山像、总理遗训、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和林则徐焚鸦片、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天津、沙基惨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画;礼堂悬挂廖仲恺、朱执信、史坚如等名人像。黄埔军校当年的“清党”便是在俱乐部举行。俱乐部西侧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坞改建。
东征烈士墓园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是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为纪念因讨伐陈炯明等叛军而阵亡将士修建的,安葬有国共两党516位烈士遗体,面积5万多平方米,1926年6月落成。墓园前有1928年修建的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一座凯旋门式建筑,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后由墓道、墓冢、纪功坊、入伍生墓碑群构成长数百米的中轴线,墓冢东侧有蔡光举烈士墓,西侧有17位出身军校的将校墓。墓园于1984年修缮,1991年新建了“东征史迹陈列室”。北伐纪念碑矗立在长洲岛平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岗石碑,为纪念北伐阵亡的军校生建立的。由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世兮,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3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但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大部分共产党员阵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记。
黄埔军校后山的八卦山顶建有孙总理纪念碑,碑顶塑有孙总理铜像。1928年孙总理纪念碑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碑座高40米,孙中山先生铜像高达2.6米,重逾2000斤,是先生当年的日本好友梅屋庄吉出资,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场铸造。碑的正面为“孙中山纪念碑”六个隶书大字,背面为总理像,东面为总理遗训,西面为总理开学训词。从山底到山顶的阶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装饰,表面镶有校训“亲爱精诚”四个大字。
此外还有中山公园、仲恺公园、黄埔公园(又称中正公园)、济深公园;张之洞倡建的大坡地炮台、白鹤岗炮台;中国海军的黄埔军港等景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旧址
所在
广东省广州市
分类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时代
1924年-1927年
编号
3-21
登录
1988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