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對人生有什麼看法?

2008-01-29 12:11 am
你們對人生有什麼看法?對這生有什麼感想?
有什麼好玩,有什麼值得留戀的?

回答 (4)

2008-01-29 12:16 am
✔ 最佳答案
人生為活出自己係人生真正的生存價值和意義,係教你點樣「用心做人」而成長。長大以後做人,運用知識,能懷著「知識的良心」,去做對的事,幫助別人,不做以及阻止別人做錯的事,你自己就係「良心的回答」,係父母最主要對你成長的期望。
因此,成長中人生觀、價值觀的變動是正常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其實並不需要立即全盤接受某一套人生觀、價值觀。年輕時的想法,到了中老年可能會改變,年輕時重視學業感情,中年時重視事業婚姻,老年時重視健康安全,這是可以理解的。
當你有著較成熟的人生觀,認為快樂同時也可能伴著痛苦,不會無限制地表現自己的慾望。
生命的價值或成就,係為長年累積而成,因人而異,不可比較,感悟抽象而正面,並非是自我的認同和別人賜予。
每個人都在追求一個成功的人生,但對生命如有不同的定義。而且很可能的是,我們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裡,會給予生命不同的定義。
對這個問題,大致分成兩種反應:一種是十分遲疑,另一種是覺得根本不需要問。
最後的答案,倒是大同小異。不外是賺多少的錢,有做多大的事業,或是如何的功成名就、幸福快樂。或然經驗告之:現在許多人,雖然心念追尋生命中最重要的定義,研究成功之道,但忘卻自已,便忽略了對家人關懷和其他的美好事物造就成快樂的因素。
「求學就是求分數,有好成績就是有「錢途」」,「眯洩底,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已是眾多家長對孩子們從小人生教育的「成功規條」。就奠定係孩子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意義。
更甚父母者,視孩子為的自己產業,期望伸延自己未滿的志願抱負,拔尖式投資在孩子身上,目標遠大,不停地潛移默化催谷,望子成材(財),就冠名為「栽培潛能」。
∴賺錢≠生活∫會賺錢不等並會生活,但「學會生活」要比會賺錢重要千百倍。
生活中沒有金錢是不行的,但金錢並不萬能的。也許還有許多人無法說明的原因,但有一點至重要的原因卻可以肯定,就是學會了賺錢的本事,卻沒有學會怎麼生活。賺錢是為了更好更舒適的生活,但生命中最重要的意義並不在於賺錢。
金錢並不是一切,懂得生活、快樂地度過一生,要比賺錢才來得重要。毫無疑問,天底下貧窮人比富有多,可他們又比會賺錢的幸福得多,那實在是遠不計其數。
但真正活出生命的價值的人從不會計較自己所擁多少,而是明白他可以捨棄多少。而「滿足感」不是來自滿足於你想要的,而是瞭解到你所擁有的已是那麼多。
∴「真正的富有」=瞭解生命中生活的意義。
除了在事業上成功外,更重要的忽略了,那就是人格培育的成長,是「人生的成功」。
學習「人生的成功」不衹是擁有所需的金錢,舒適的生活,還包括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和生活愉快。世界上是有一些東西是金錢、名利收買不到的,永駕於金錢名利之上,那就是人格健康的成長、親情和心靈上的快樂,誰也不可取締,那該是「生命的成就」。
任何人都會變老,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長大。先學會做人,就識學會做事:對人真誠、認真做事,寬人嚴已地處事。
達到平衡兩種「雙嬴」之前,何妨不採用「知識的良心」去判斷,努力奮鬥中就不要太計較得失了,不要輕言棄餒,不彷思考「吃虧就是討便宜」的哲學;當「吃虧」中積累了許多失敗的教訓,從學習教訓中得到資源就是「經驗」;走錯失敗的路經驗多了,邁向「生命的成就」的出路還遠嗎?
「從未與人相比,只求突破自己。」來自於廣告標語,意者就是不斷的超越自我,已經是成功。「生命的成就」不在於你擁有多少,在於你克服了多少的困難。
祇有這樣堅持,我們能獲得金錢等「物質財富」以外,同時也能夠獲得健康、家庭、快樂等「精神財富」。
生命總是平衡的,以一種我們瞭解或是不瞭解的方式,用心去探討、學習和經歷中,乃是一物降一物,有得有失。
人一開始思考,生命便有了重量。煩惱與壓力如影隨形而至,再難有單純的快樂和毫無陰影的樂觀。但我知道我是幸福的,更要珍惜,因為我認同我的不完美;且相信自己的不完美,或許正是別人渴望的完美呢。
我並非憤世嫉俗,也不是道學奉拜者,更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我有我的信仰,那就是紀錄我成長歷程中,培養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我的理想、抱負和精神力量之所在。
每當生命付託有「能量」而成長,就輕易發現「它」的存在:它很難觸摸,卻容易感受到;它不隨便付出,卻可無私的施予;當我們擁有和發揚它,可創造無限的力量...
那就是「愛」,孕育相傳始於父母,在帶我有生命萌起的那天而存有著。「愛」因生命不斷生長延續而生,卻沒有因生命終結而枯滅;「愛」永遠存在我的心靈間。
從始,我相信,它會給我人生一個很好的指引。
當擁有了成功與財富,但是心中遺失掉了重要的「愛」,你認為你還會快樂嗎?
「父母」一生得一對,無可改變替換,「你」就是他們的事業和成就。他們的叮囑及窩心關懷是對你一生一世的愛,永不改變的事實。
俗語有話「養子一百年,長憂九十九。」作為父母的,在年老時得到我們行動上的關懷,看到我們有積極的人生和健康成長,相信即使少許操心,心裡也是滿足的。
現在你已出身成人,是父母一生付出的慈愛身教所賜。當他們已日漸老邁,極需要我們照顧關懷上的孝道回饋。
反之,離開他們的「事業」,你必須要自省。照顧父母是一生盡孝的回報,也是必然的責任,請銘記於心和繼續履行,免得終生留有難以彌補的遺憾失落。親情是難以找回的,請深思和承諾「你的選擇」。
確實,半個世紀裡的勞碌生活可真驗證了的真諦,是父母親們在去二三十年裡「嚴言心教」陪伴著我們成長,換得卻是滿面皺紋,一身酸痛…「父親的一半」加上「母親的一半」孕育成我們今日特質,形成自我價值觀,對愛情、事物的信仰和參考榜樣,像賜給我們一對「自由翅膀」,讓我們可以去找「另一伴」而「結伴飛翔」,延續他們的夢想,是父母留給我們最為珍貴心靈內的禮物,那亦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兒女所期望永存的一片關懷之心(祇是呈現的形式、態度和感覺不同),默默無言地灌溉在我們的「心靈溫室」裡,薪火相傳展現出不求回饋「真摰的愛」罷。
人生在「心靈溫室」不斷成熟裡,父母會給我們最為珍貴心靈內的禮物-「潔身自愛」。
「潔身自愛」是對生命敬畏和珍惜,使人看重自己,珍惜自己,珍惜每一個學習機會,努力充實自己,追求知識;修身立德。因此而發展自己其他多方面美善的氣質。
「潔身自愛」的人,是肯真正面對自己。並且因在自愛中而自然也愛護別人,這是「自愛」的人必有的表現。
「潔身自愛」是「內省智慧」,明白自己的內在世界,分享自己的感受,亦用心去感受周圍的一切。敞開自己,讓所經歷、所領悟的,成為承擔責任的能力。生活有方向;單寶貴地珍惜自己,更能從容地活在人前。
最重要是因自愛而能對人尊重、關懷,能設身處地看待人。
『一個人的氣質,在他二十歲時,他的氣質完全來自父母;卅歲時,就一半是父母,一半是自己;四十歲時,就完全看你自己了!』
如何可以今自己更了解自己?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11904615
人判斷事物常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11100578
一個成功既男人需要條件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8011300793
女人是喜歡什麼的男仔的?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8010403990
參考: 情教署發言人
2015-10-06 3:01 am
絕對的真理,不可動搖的真理,

樓主啊!網友啊!

「記住!我只能告訴你真相。」探求真相,解脫煩惱,便是修行的實義,......



億萬人口渾渾噩噩過活,完全無知。

如是、如是眾生無明多愚癡,易如是「蠅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

難如是「蠅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



這時,話若是要說透機,淚水是撥抹離.......



樓主、網友
你有沒有看著這世界,

驚嘆它的完美和造物主的天才呢?

億萬人口渾渾噩噩過活,完全無知。

──《駭客任務》對白


詳細,請恭閱[佛教正覺同修會]正犀菩薩的慈悲開示

請恭閱

十方論壇 http://a202.idv.tw/discuz/forum.php

我看電影《駭客任務》 (第4期目次5)

我看電影「駭客任務」

你有沒有看著這世界,

驚嘆它的完美和造物主的天才呢?

億萬人口渾渾噩噩過活,完全無知。

──《駭客任務》對白


電影”Matrix”(台灣譯為《駭客任務》,香港譯為《廿二世紀殺人網絡──主體》)第二集於今年(2003年)上演,我還沒看過,我現在講的是第一集,好像是在1999年上演。這部電影我已在有線電視上看過二、三次,但是精彩的對話太多,來不及抄下來,只好租DVD回家慢慢欣賞。這部電影真的很難得,即使佛教界自己籌資,拍一部電影來介紹佛法,恐怕也很難比《駭客任務》拍得更好。它從頭到尾都沒有佛學名相,也沒有佛像和宗教人物,講的卻是根本的佛法;雖然沒有講得很徹底,但只要稍加補充說明,就是很好的佛學教材。

故事是說,二十一世紀初,人工智慧的技術有重大的突破,電腦能夠自行學習,代替人類做很多事,但是電腦卻發展出自我意識,不願再聽命於人類。人類企圖關閉電源,結束電腦的自我意識,電腦卻搶先一步宰制人類的命運,培植人類做為電力的來源。每一個人從出生開始,都被放在一個個的電池槽裡,全身插滿了管線,電腦建構一個稱之為「母體」(Matrix)的龐大系統,產生虛擬實境的訊號,欺騙人類的大腦,讓人以為自己是生活在二十世紀末的社會裡。只有少數反抗軍沒有被電腦奴役,他們扮演駭客(Hakers),不斷侵入母體,企圖拯救被奴役的人們。

主角尼歐(Neo)被解放之後,離開電池槽,來到駭客的太空船。為了讓他了解什麼叫做「母體」,他再度進入虛擬實境。在虛擬實境中,尼歐摸摸高背椅,問:「這都不是真的?」反抗軍領袖莫斐斯(Morpheus)答:「什麼是真實?真實該怎麼定義?如果你指的是觸覺、嗅覺、味覺和視覺,那全是大腦接收的電子訊號。你以為的真實世界,其實是互動的虛擬世界──我們所謂的『母體』。你一直活在夢世界,尼歐!」

這段話揭露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大腦位於身內,為頭顱、血肉、皮膚…等組織所包裹,根本接觸不到外境!既然接觸不到外境,我們卻看得到、聽得到、嗅得到、嚐得到、摸得到,這真是奇怪的事。以視覺來說,光線只能射到眼球感知光線的部位,再進去全是光線照不到的內部組織,現代生理學告訴我們,是視神經系統負起傳導的功能,讓大腦以為自己能看到外境。視覺如此,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也都是這樣,外五塵(色、聲、香、味、觸)無法進入大腦,必須透過神經系統才能傳送到大腦。既然大腦需要的只是訊號,並不是外境;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模擬神經系統的訊號,使大腦感受到虛擬的五塵境界。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人類就不必那麼辛苦的追求物理世界的享樂了。沒有餘錢到國外渡假的打工仔,只要在身上插上訊號線,預先選好想去的地方,由電腦產生虛擬實境,效果和真的出國渡假並沒有兩樣。電腦甚至可以模擬你最「哈」的電影明星,讓你在虛擬實境中,與她(他)相會。

毛斯(Mouse)問尼歐:「早餐〔麥片的品牌〕麥片你吃過嗎?」「沒有。」另一位駭客Switch答:「實際上誰都沒吃過。」這段話很有意思,和禪師所說的:「終日吃飯,不曾咬著一粒米」,倒有九分神似。毛斯又說:「一點也沒錯!這不禁令人納悶,電腦怎麼知道麥片的味道?也許它們搞錯了,也許麥片的味道其實很像鮪魚三明治。我開始懷疑,就拿雞肉來說,它們搞不清雞肉的味道,所以和很多肉都像,也許……」在影片中毛斯是一個丑角,用搞笑的方式來討論嚴肅的話題,免得觀眾覺得太無聊。

小時候我曾經想過類似的問題:我們用「酸、甜、苦、辣」等語言文字,來形容食物的滋味,可是天曉得,也許這個人的酸,是另一個人的甜,說不定這是某些人特別偏好漬酸食品的原因。譬如大部分的色盲,他們一樣能分辨紅綠燈,單獨的顏色也不會說錯,只有特殊設計的圖形,才會說錯;這證明色盲所說的青黃赤白,雖然和一般人一樣,但所看到的顏色其實是不同的。根據腦神經醫學的記載,曾有一個畫家,發生車禍之後,所看到的東西全部變成黑白的。神經所傳達的訊號,不等於實境,因此會因為神經系統和大腦的各別差異,使得我們所感覺到的外境也有所不同。譬如電視和攝影機的機型不同,或者有新舊、故障、傳輸障礙等因素,所攝取的影像固然一樣,顯示出來的畫質,卻有所差異。

莫斐斯說:「你曾做過一種夢,彷彿實實在在的發生過?要是你醒不過來呢?你該怎麼分辨夢世界和真實世界?」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前面是說神經系統傳達外境的訊號給大腦,訊號不等於外境,大腦所感知的外境,其實就是這些訊號。可是當我們在熟睡時,五官的分辨功能暫時停頓,根本就沒有外境與之對應,為什麼會有夢境?

夢中的見聞覺知,顯然不是神經系統的訊號所能解釋的,它是獨立於外五塵而存在的。夢境大都很真實,很少人能察覺到自己正在作夢,可見夢境中的見聞覺知,和清醒時的見聞覺知,並沒有明顯的差別。我們平常只覺得夢境很像「真實」(清醒時所覺知的五塵境界),反過來說「真實」也很像夢境,全部不是實境、不是客觀存在的外五塵,都是透過某種機制而模擬的;就像電視、電影的聲光,都是經過轉換的。這種模擬機制,無論是在夢境或清醒時,都是持續的運作。清醒的時候,它根據五官的神經系統所傳遞的訊號而模擬;夢境當中,則獨立作用。

如果你只在電視上看過愛因斯坦,你不會說你看過愛因斯坦,照這個標準來說,你不只沒看過愛因斯坦,你也沒看過你的父母、你的小孩──你根本沒看過任何人。乃至欲界的貪愛、兩性的燕好,本質上與夢境並無不同,仍然是透過某種機制而模擬的;翻雲覆雨擁抱了半天,竟然沒有碰到任何人,我們就是這樣活在人生大夢裡!

那個能夠模擬世間相的東西,唯識學稱之為阿賴耶識,很像電影中的「母體」。「母體無所不在,隨處可見,它甚至在這房間。你從窗戶外可以看到它,或在電視上也會看到它,上班時感覺它的存在,當你上教堂或納稅時也一樣。它是虛擬世界,在你眼前製造假象,蒙蔽真相。」「什麼真相?」「你是個奴隸。每個人呱呱落地後,就活在一個沒有知覺的牢獄,一個心靈的牢籠。」

對無知的人們而言,母體固然是心靈的牢籠,但反抗軍卻充分利用母體的特性,甚至仿照母體的模式,自行撰寫資料載入程式。資料載入程式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提供衣服、器材、武器、模擬訓練,和反抗軍所需的一切。母體的作用廣大,不一定是惡,了解真相的人可以將它運用在善的一面。

有的人已經隱隱約約感受到母體的作用,企圖將它找出來,可是卻找不到,終日寄掛著此事,乃至食不知味,有如行屍走肉──男主角尼歐就是這樣。女主角崔尼蒂(Trinity)告訴尼歐:「我知道你來的目的,還有你在做什麼。我知道你輾轉難眠,每天晚上都獨自一個人,坐在電腦前工作。你在找他。我也曾找過同一個人,當他找到我,他說其實我不是在找他,而是在尋找一個答案。有個問題驅使著我們,尼歐!這問題把你帶來這裡。」這裡所謂的「他」,是指莫斐斯,象徵真善知識。尼歐探求真相的心情,十分的渴切,要是沒有這種心情,勉強把真相告訴他,他會受不了。

莫斐斯在解放尼歐之前,告訴他:「記住!我只能告訴你真相。」探求真相,解脫煩惱,便是修行的實義,這中間全都是「真」,如果有自欺或欺人的心態,便是背道而馳;但是很多人會因為現實利益,而選擇虛假,甚至甘心受他人欺騙。譬如影片中有一個人物塞佛(Cypher),他被解放之後,感到很痛苦,因為以前他活在花花世界,酒肉美女,盡情享樂,解放之後,只能活在狹窄破舊的太空船裡,穿破舊的衣服,吃淡而無味像是漿糊的食品;他厭倦平淡的生活、厭惡與電腦人(電腦人是無明的象徵)對抗,埋怨莫斐斯欺騙他,最後竟背叛反抗軍,自願為電腦提供電源,回到虛幻的花花世界裡。

我問一位小朋友:「如果真實平淡無味,像是一坨漿糊,而虛偽卻是有聲、有色、有享樂,你要選擇哪個?」他告訴我:「我寧可選擇真實,不然的話,我會有被騙的感覺。」這位小朋友很有智慧,有的人恐怕寧可選擇虛偽,譬如那些沈迷於網路遊戲的朋友,明知道是假的,還願意花大把鈔票,把時間虛耗在遊戲裡,就為了提升自己在網路遊戲中的等級,以便打敗更厲害的怪獸、魔王。還有一些熱戀中的朋友,寧願陶醉於甜蜜的謊言中,不聽好友善意的規勸。

同樣的事情,也出現在少數修行人身上。修行人追求法界實相,好不容易得到真善知識的幫忙而找到阿賴耶識;然而阿賴耶識雖然是法界實相,卻沒什麼滋味,就像是一坨漿糊,不久之後,他便無法安忍,起心去追求意識變相或神通境界,因而退失真見道位。退失之後,猶自以為更上層樓,反過來誹謗幫他明心的真善知識,甚至破壞菩薩僧團,宛如電影中的塞佛一般。

尼歐在訓練程式中和莫斐斯動手過招,挨了幾下重擊,回到真實世界時,發現嘴角竟然在滲血,他感到很奇怪。DVD顯示的國語字幕:「我以為這是假的?」莫斐斯答:「你的大腦認為是真的。」「在虛擬世界裡死亡,也會死在這裡?」「大腦死了,身體也活不了。」這段話很精彩,可惜和原文有些出入。

「你的大腦認為是真的」,原文是”Your mind makes it real.”,直譯為:「你的心使它變成真的」。「大腦死了,身體也活不了」,原文是”The body cannot live without the mind.”,直譯為:「沒有心,身體便不能活」。很多人以為:「心的功能全部在於大腦,大腦就是心,離開了大腦,就沒有心」,所以將”mind”翻譯為「大腦」。他們以為精神現象只是身體──特別是大腦──的附屬品,照這樣的邏輯,人死之後應該一切歸於空無,不應該有中陰身,也不應該有未來世;所以這種想法其實是唯物思想、典型的斷滅論。我們知道有些人可以在禪定或被催眠中見到自己的前世;既有前世,則知必有後世,由此可知斷滅論不符合事實。

在一次的訓練課程,莫斐斯和尼歐置身於人潮往來的人行道上,甚至必須和虛擬實境裡頭的「人群」推擠碰撞,莫斐斯說:「你在虛擬世界看到什麼?上班族、教師、律師、木匠……都是我們想拯救的人。目前這些人被系統控制,所以就是我們的敵人。你要了解,許多人不能接受真實世界,更多人已經習慣,非常無望地依賴這系統,願意誓死保護它。」

已明心的菩薩道行者看到這段話,不知有何滋味?只要我執斷除,就可以取證無餘涅槃,永離諸苦(涅槃雖然沒有滋味,但也沒有覺知心,所以不會覺得無聊,更不會生厭);但無餘涅槃中無知無覺,沒有色身、也沒有口舌可以演示法義,根本無法度眾生,所以菩薩不能取證無餘涅槃,而必須生生世世,不斷的變現如夢如幻的五蘊身心,來到如夢如幻的世界,度化如夢如幻的眾生(便如電影中的駭客,必須侵入母體,才能解放被奴役的人類)。度眾很辛苦,而且人家多半不領情,你想把真相告訴他,救護他出離生死輪迴,他卻認為你在威脅他的信念和生存環境。「億萬人口渾渾噩噩過活,完全無知。」眾生就是這樣,為無明業力所牽引,認幻作真,迷失在生死輪迴中。

就在莫斐斯講這些話的時候,迎面走來一位笑容甜美、身材惹火的紅衣女郎,尼歐忍不住回頭多看她幾眼。莫斐斯問道:「你是在聽我說話,還是在看那個紅衣女郎?」上課不專心、愛看漂亮女生的毛病,被人家當場糾出來,別說尼歐有多難堪了,可是莫斐斯卻要他再看一遍。尼歐回頭一看,發現原來的紅衣少女,已變成一個電腦人,正拿著槍,指著自己的腦袋!

莫斐斯喊「停格」,虛擬實境的人潮和電腦人全停在那裡,只剩下莫斐斯和尼歐能夠自由活動。他接著說道:「電腦人能在任何軟體自由進出,它們化身為任何人,它們無所不在。」前面說過,電腦人是無明的象徵,為什麼呢?譬如我們擇偶、追求異性,往往從外表的條件來判斷,便如尼歐喜歡看漂亮的女生,可是親密交往之後,她(他)的毛病,諸如占有、操控、吃醋、猜疑、傲慢、刻薄、計較、嫉妒、虛榮……等等,逐一浮現,她(他)的無明和你的無明,內外勾結為患,讓你墮入痛苦的深淵,無所逃離。每個人都有心病,平時也許溫文有禮,發作起來卻很可怕。無明千變萬化、神出鬼沒,所以在母體內,電腦人所扮演的角色是情治人員,他們沒有顯赫的地位,卻掌握生殺大權,悄悄的掌控眾生的身口意行。

電腦人最可怕的,是它動作快,可以躲過連發的子彈,就算被人家打死,借另一個人的身體,馬上又活過來。無明也是如此,不但迅如霹靂,而且隨時都在作用,當你接觸到境界的瞬間,貪、嗔、慢、我愛……等等煩惱,立刻就起現行。嫻熟於道共戒的修行人,在無明起現行的當下便能察覺,立刻以見道的智慧,化解無明的現行;但它不是幾次智慧的現觀就可以斷除的,必須經過百千萬次不斷的對治,才能徹底將它斷除,只要一時疏忽或懈怠,立刻被無明業習牽著鼻子走。見道的人尚且如此辛苦,沒有能力現觀無明如何運作的人,就更別提了;你自以為懂得佛法,境界現前時,還沒有搞清楚狀況,已被無明生吞入腹。

那些駭客明知道自己身在虛擬世界中,可是看到電腦人還是得溜之大吉。自己和世界都是虛妄,電腦人也是虛妄,怎麼會有被電腦人殺死的事?又怎麼須要逃呢?如《大寶積經》卷105所說:「何處有諸佛,法僧亦復然;父母本自無,阿羅漢空寂;是處無有殺,云何有業果?如幻無所生,諸法性如是。」虛擬世界中,即使有殺人和被殺,也都是幻化,並非實有其事;雖有業報,亦是如夢如幻的業報,與清淨本心全不相干。

「你的心使它變成真的」,此處的心,主要是指末那識而言。解脫道的無明,分為「分別我見」和「俱生我見」,見道的人已經親證「我空」(自己虛妄)和「我所空」(世界虛妄),斷分別我見,但末那識仍然無法擺脫無始以來,認妄作真的慣性,此種慣性即是俱生我見,又稱為「我執」。俱生我見與末那識相應,微細難斷,必須到四果才能斷除。以未斷俱生我見這一點來說,三果以下的見道者和未見道的人並沒有不同,都還有生死的問題。由於這種認妄作真的慣性,如夢如幻的業報,照樣能讓你害怕、痛苦。

毛斯便是這樣,明知道是假的,還要去玩弄取樂,得意洋洋的向尼歐推介他所寫的紅衣女郎程式,說他可以安排尼歐在虛擬實境中與她相會。面對「電子皮條客」(皮條客,俚語,指媒介色情的人)的譏刺,毛斯辯解道:「別管這些偽君子,壓抑自己的情慾,就是否定與生俱來的人性。」不只凡夫如此,初見道的人也在所難免;不過見道的人不會講這種話,因為他已經可以現觀:七情六慾的心,是虛幻不實的。毛斯認妄作真的習氣很強烈,既然會執著虛假的樂,就一定會執著虛假的苦,所以他後來在虛擬實境中被殺,就真的死了。

尼歐就不一樣了!他也在虛擬實境中被殺,卻能死而復生,進一步親眼見到整個虛擬世界,只是一堆電子訊號。他的動作變得比電腦人更快,用一隻左手對付電腦人全力的進擊,還可以取勝──象徵見道的人,現觀無明的起處,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無明已經無所能為。尼歐甚至鑽入電腦人的身體,把電腦人炸成碎片──象徵他已經粉碎了無明,能夠脫離生死輪迴──故事到這裡也進入尾聲。

電影裡面還有一些有趣的意象,包括:崔尼蒂料理了四個前來逮捕她的警察、一隻蟲子從肚臍鑽入身體、插滿管線的尼歐從白色的黏稠物中掙脫電池槽、尼歐在訓練程式中很快的學會武術、祭師(Oracle)對尼歐的演示、電腦人企圖打探錫安密碼……等等,我不認為它們是單純的劇情,讀者不妨以佛法的知見自行解讀看看。

大乘佛法是以證解阿賴耶識為見道,阿賴耶識本體不生不滅,能夠圓成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包括器世間、有根身(身體和器官),乃至走路、吃飯、穿衣服……等等。阿賴耶識的作用廣大,世間沒有任何一個東西,可以和祂相提並論,因此很難找到一個東西來做比喻,《駭客任務》所述的「母體」,是我意外的發現。大家要注意的是,譬喻有它的極限,因此還是有不相同的地方,包括:阿賴耶識是從無始以來就存在的,電影中的「母體」則是電腦創造出來的;而且「母體」只能創造虛擬實境,阿賴耶識卻可以圓成世間、出世間的一切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差別──在電影裡面,駭客可以在「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中來回遊走,但明心的人永遠只能活在虛擬世界中,一旦離開阿賴耶識,就沒有「真實世界」可言。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讀者可否告訴我:「瞭解虛擬實境,但未找到母體的人」,是什麼樣的人?「找到母體而能駕馭它的人」,是什麼樣的人?「能完全理解母體,並完全改造它的人」,又是什麼樣的人?如果您能回答這三個問題,您就知道解脫道和佛菩提道大概的內涵了。



十方論壇 

《正覺電子報》 (第4期目次5)

http://www.a202.idv.tw/Discu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800&extra=page%3D4

我看電影「駭客任務」










如尚有問題未決,建議是請樓主您、網友您當一心恭敬請示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解說!(註: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所以請在共修時間洽詢,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網查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2008-01-29 1:00 am
人生為活出自己係人生真正的生存價值和意義,係教你點樣「用心做人」而成長。長大以後做人,運用知識,能懷著「知識的良心」,去做對的事,幫助別人,不做以及阻止別人做錯的事,你自己就係「良心的回答」,係父母最主要對你成長的期望。

因此,成長中人生觀、價值觀的變動是正常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其實並不需要立即全盤接受某一套人生觀、價值觀。年輕時的想法,到了中老年可能會改變,年輕時重視學業感情,中年時重視事業婚姻,老年時重視健康安全,這是可以理解的。

當你有著較成熟的人生觀,認為快樂同時也可能伴著痛苦,不會無限制地表現自己的慾望。

生命的價值或成就,係為長年累積而成,因人而異,不可比較,感悟抽象而正面,並非是自我的認同和別人賜予。

每個人都在追求一個成功的人生,但對生命如有不同的定義。而且很可能的是,我們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裡,會給予生命不同的定義。

對這個問題,大致分成兩種反應:一種是十分遲疑,另一種是覺得根本不需要問。

最後的答案,倒是大同小異。不外是賺多少的錢,有做多大的事業,或是如何的功成名就、幸福快樂。或然經驗告之:現在許多人,雖然心念追尋生命中最重要的定義,研究成功之道,但忘卻自已,便忽略了對家人關懷和其他的美好事物造就成快樂的因素。

「求學就是求分數,有好成績就是有「錢途」」,「眯洩底,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已是眾多家長對孩子們從小人生教育的「成功規條」。就奠定係孩子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意義。

更甚父母者,視孩子為的自己產業,期望伸延自己未滿的志願抱負,拔尖式投資在孩子身上,目標遠大,不停地潛移默化催谷,望子成材(財),就冠名為「栽培潛能」。

∴賺錢≠生活∫會賺錢不等並會生活,但「學會生活」要比會賺錢重要千百倍。

生活中沒有金錢是不行的,但金錢並不萬能的。也許還有許多人無法說明的原因,但有一點至重要的原因卻可以肯定,就是學會了賺錢的本事,卻沒有學會怎麼生活。賺錢是為了更好更舒適的生活,但生命中最重要的意義並不在於賺錢。

金錢並不是一切,懂得生活、快樂地度過一生,要比賺錢才來得重要。毫無疑問,天底下貧窮人比富有多,可他們又比會賺錢的幸福得多,那實在是遠不計其數。

但真正活出生命的價值的人從不會計較自己所擁多少,而是明白他可以捨棄多少。而「滿足感」不是來自滿足於你想要的,而是瞭解到你所擁有的已是那麼多。

∴「真正的富有」=瞭解生命中生活的意義。

除了在事業上成功外,更重要的忽略了,那就是人格培育的成長,是「人生的成功」。

學習「人生的成功」不衹是擁有所需的金錢,舒適的生活,還包括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和生活愉快。世界上是有一些東西是金錢、名利收買不到的,永駕於金錢名利之上,那就是人格健康的成長、親情和心靈上的快樂,誰也不可取締,那該是「生命的成就」。

任何人都會變老,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長大。先學會做人,就識學會做事:對人真誠、認真做事,寬人嚴已地處事。

達到平衡兩種「雙嬴」之前,何妨不採用「知識的良心」去判斷,努力奮鬥中就不要太計較得失了,不要輕言棄餒,不彷思考「吃虧就是討便宜」的哲學;當「吃虧」中積累了許多失敗的教訓,從學習教訓中得到資源就是「經驗」;走錯失敗的路經驗多了,邁向「生命的成就」的出路還遠嗎?

「從未與人相比,只求突破自己。」來自於廣告標語,意者就是不斷的超越自我,已經是成功。「生命的成就」不在於你擁有多少,在於你克服了多少的困難。

祇有這樣堅持,我們能獲得金錢等「物質財富」以外,同時也能夠獲得健康、家庭、快樂等「精神財富」。

生命總是平衡的,以一種我們瞭解或是不瞭解的方式,用心去探討、學習和經歷中,乃是一物降一物,有得有失。

人一開始思考,生命便有了重量。煩惱與壓力如影隨形而至,再難有單純的快樂和毫無陰影的樂觀。但我知道我是幸福的,更要珍惜,因為我認同我的不完美;且相信自己的不完美,或許正是別人渴望的完美呢。

我並非憤世嫉俗,也不是道學奉拜者,更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我有我的信仰,那就是紀錄我成長歷程中,培養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我的理想、抱負和精神力量之所在。

每當生命付託有「能量」而成長,就輕易發現「它」的存在:它很難觸摸,卻容易感受到;它不隨便付出,卻可無私的施予;當我們擁有和發揚它,可創造無限的力量...

那就是「愛」,孕育相傳始於父母,在帶我有生命萌起的那天而存有著。「愛」因生命不斷生長延續而生,卻沒有因生命終結而枯滅;「愛」永遠存在我的心靈間。

從始,我相信,它會給我人生一個很好的指引。

當擁有了成功與財富,但是心中遺失掉了重要的「愛」,你認為你還會快樂嗎?

「父母」一生得一對,無可改變替換,「你」就是他們的事業和成就。他們的叮囑及窩心關懷是對你一生一世的愛,永不改變的事實。

俗語有話「養子一百年,長憂九十九。」作為父母的,在年老時得到我們行動上的關懷,看到我們有積極的人生和健康成長,相信即使少許操心,心裡也是滿足的。

現在你已出身成人,是父母一生付出的慈愛身教所賜。當他們已日漸老邁,極需要我們照顧關懷上的孝道回饋。

反之,離開他們的「事業」,你必須要自省。照顧父母是一生盡孝的回報,也是必然的責任,請銘記於心和繼續履行,免得終生留有難以彌補的遺憾失落。親情是難以找回的,請深思和承諾「你的選擇」。

確實,半個世紀裡的勞碌生活可真驗證了的真諦,是父母親們在去二三十年裡「嚴言心教」陪伴著我們成長,換得卻是滿面皺紋,一身酸痛…「父親的一半」加上「母親的一半」孕育成我們今日特質,形成自我價值觀,對愛情、事物的信仰和參考榜樣,像賜給我們一對「自由翅膀」,讓我們可以去找「另一伴」而「結伴飛翔」,延續他們的夢想,是父母留給我們最為珍貴心靈內的禮物,那亦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兒女所期望永存的一片關懷之心(祇是呈現的形式、態度和感覺不同),默默無言地灌溉在我們的「心靈溫室」裡,薪火相傳展現出不求回饋「真摰的愛」罷。

人生在「心靈溫室」不斷成熟裡,父母會給我們最為珍貴心靈內的禮物-「潔身自愛」。

「潔身自愛」是對生命敬畏和珍惜,使人看重自己,珍惜自己,珍惜每一個學習機會,努力充實自己,追求知識;修身立德。因此而發展自己其他多方面美善的氣質。

「潔身自愛」的人,是肯真正面對自己。並且因在自愛中而自然也愛護別人,這是「自愛」的人必有的表現。

「潔身自愛」是「內省智慧」,明白自己的內在世界,分享自己的感受,亦用心去感受周圍的一切。敞開自己,讓所經歷、所領悟的,成為承擔責任的能力。生活有方向;單寶貴地珍惜自己,更能從容地活在人前。

最重要是因自愛而能對人尊重、關懷,能設身處地看待人。

『一個人的氣質,在他二十歲時,他的氣質完全來自父母;卅歲時,就一半是父母,一半是自己;四十歲時,就完全看你自己了!』

如何可以今自己更了解自己?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11904615
人判斷事物常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011100578
一個成功既男人需要條件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8011300793
女人是喜歡什麼的男仔的?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8010403990

參考資料:
參考: me
2008-01-29 12:31 am
出世目的是等死,其實沒什麼好玩,值得留戀的只有做愛的快感,做完的一刻同等死沒分別,出世目的就是為了等死


收錄日期: 2021-04-15 19:40: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28000051KK014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