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個文言文的譯文

2008-01-27 8:29 pm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疑鄰竊斧

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人,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


幫幫手!唔係好識!

回答 (2)

2008-01-27 8:36 pm
✔ 最佳答案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寓言故事:疑鄰竊斧

文/阿哲
【明慧學校】先入為主的觀念,就如同戴著墨鏡看東西一樣,會使自己看到的事物蒙上一層陰影,以致影響我們的判斷能力。

《列子.說符》中有這樣的一則寓言:有一個人丟了斧子,怎麼找也沒有找到,於是懷疑被鄰居家的兒子給偷走了。然後,就仔細觀察對方的言行舉止,覺得他走路像偷斧子的樣子,說話像偷斧子的樣子,臉上的表情、動作,沒有一樣不像偷了自己斧子的樣子。

過了不久,他偶然在一個地方發現了自己丟失的斧子,才想起來是自己前幾天幹活時忘在那兒了。這時他再看鄰居家的兒子,發現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很正常,怎麼看也不像偷了自己斧子的樣子。

想一想:

為什麼丟失斧子的人,會有這樣的錯覺呢?原因是他一開始就懷疑鄰居家兒子偷了自己的斧子,從而在思想中形成了一種主觀的印象,結果就成了怎麼看都「像偷了他斧子的樣子」了。

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類似這種事例,也是屢見不鮮的。小到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偏見,大到整個社會出現的集體錯覺。形式雖然各有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先入為主的觀念所產生的誤導作用。

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就如同戴著墨鏡看東西一樣,會使自己看到的事物蒙上一層陰影,以致影響我們的判斷能力。現實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共為了鎮壓法輪功自導自演捏造了一齣所謂的「天安門自焚案」,然後把這些恐怖的畫面透過電視媒體密集的播放,使絕大部分原本同情法輪功的老百姓,一夕之間產生了集體錯覺。結果再看法輪功學員的言行舉止之後,就成了怎麼看都「像會自焚的樣子」了。
2008-01-29 2:57 am
鄭國有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量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集市上,看中了一雙鞋子,突然想起:"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到他趕回來時,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你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不就行了嗎?為何還要跑回去看鞋樣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參考: 我自己有個網有好多 慢慢上去睇 網址:http://rter.kyeenunus.com/#jhsp


收錄日期: 2021-04-19 01:23: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27000051KK011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