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葛亮評價
諸葛亮時,魏延曾建議出兵子午谷,諸葛亮沒有聽他的話。這一點,後人是有點議論的︰魏延這個計劃還是對的,諸葛亮是坐失良機了。但是諸葛亮自己曾經講過,“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他一生謹慎,他的治兵也就是「安靜」、「堅重」,不輕易冒險,正如兵法上所謂“先為不可勝,然後能夠取勝”。他固然對魏作戰沒有取得“尺土”,但是除失去街亭外,他也沒有遭到很大的挫敗,也沒有人能打敗他;而且諸葛亮的治軍之才,據歷史記載,他的兵士跟居民相雜,就是說當時不僅蜀漢人民對他十分愛戴以外,就是在敵境,在“外國”的土地上,也得到百姓的支持。長安是曹魏的重鎮,不會輕易就會攻取的。在這個時候孤軍深入,屯兵于堅城之下,能夠希望得勝嗎?即使他真是能夠取得了長安,諸葛亮多次撤兵,都是因為運糧的困難而退兵,假若取得長安又如何守法?他對自己的軍事才能實際上是自負的。
諸葛亮自比管、樂。管仲跟樂毅從來沒有人把他們聯係在一起的,從來是管、晏,管仲跟晏嬰,就是陳壽的評也說諸葛亮是“管、蕭之流亞也”。這重點是政治方面,管仲跟蕭何。樂毅跟管仲兩個人是絕對不同的人物︰管仲是政治家,他相齊桓公,清朝末年的俞曲園對此有一種解釋,他說是針對漢室而言的。假如說漢室存在他,就當管仲來幫助割據的齊桓公那樣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來關崇王室,保持漢朝;假如說,漢朝滅亡了,他就當樂毅,幫助一個當時的州牧。管仲是一個政治家,樂毅是一個軍事方面的人才。並不是出奇制勝的這種才能,而是治軍嚴整,非常穩重的。在當時蜀國是一個弱國的形勢之下,要幸險僥 ,實在是個危險的事。所以從這一點來講,陳壽的評價是正確的︰長于治戎,並不在于應變。
參考資料 網路
http://0rz.net/070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