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2008-01-26 6:10 pm
無苦集滅道
何解

回答 (5)

2008-01-26 6:54 pm
✔ 最佳答案
無苦、集、滅、道。



苦、集、滅、道四諦理,是聲聞人依之修行而悟道的法寶,屬於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梵語舍罪婆迦,義譯聲聞。是指一類因聞佛說法的音聲而悟道的聖人。



諦是審實義、觀察義。意思是說:聲聞人得聞佛說四諦法,而知道眾生輪迴六道生死,的確是苦(苦諦),同時又了解生死苦惱的根源,皆因眾生內心積集貪、瞋、癡等煩惱,策動身口意三業,造作殺、盜、淫、妄等罪惡行為而形成的(集諦);若然能夠取消內心貪瞋癡等煩惱的積集,就可以解脫生死的苦惱,證得涅槃究竟的快樂(滅諦);但欲想離苦斷集,一定要切實修道(道諦)。所謂「知苦斷集,慕滅修道」。由修道的功力,斷除見思煩惱,就可以轉凡成聖,證得我空真如之理,所以亦名四聖諦。



苦諦:苦是逼迫性。眾生自從迷真逐妄以來,就與苦結下不解之緣。不管壽命長短,都一直在苦難中度過。不是八苦交煎,就是三苦光臨。我們的身心,除了常常受到內在心理上、與生理上的八苦逼迫外,還要接受來自人事界或自然界的種種侵襲與惱害。例如,人事界的刀兵盜賊,侮辱侵害,威脅壓迫,譏誚怒罵,妒害讒謗,怨毀仇殺,拘禁刑罰等種種侵犯的困擾;以及自然界的水火雷電、寒暑風雨、旱潦瘟疫、蛇蠍虎狼等禍患的傷害,此外,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種種意外,令人苦上加苦,這就是三苦中的「苦苦」。



即使有人能夠幸免「苦苦」的襲擊,但世事無常,好境不永,賞心樂事,轉眼成空。或因事業失敗,宣佈破產;或因家境衰落,不堪回首話當年,所謂樂極生悲,面對「壞苦」,能不黯然神傷,感慨奚之?



就算你是個擁有名利財富,健康快樂,享用如意的幸運兒,既無天災人禍之憂,亦無慘敗之苦;但寒暑遷流,歲月不再來;世界有成住壞空,物有生住異滅,人有生老病死,一旦死神降臨,即成永訣。最慘的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種「行苦」逼人,能不悲哀?



所以,凡是有生命的動物,尤其是人,無論是男女老少,或是富貴貧賤,身邊永遠散佈著苦惱的影子;何止三苦、八苦,簡直是無量之苦。法華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眾生困居三界,恒受眾苦逼迫惱害,令人恐怖畏懼,故佛說:此是苦,真實是苦,不可令樂。



集諦:集是積聚義、招感義。人生之苦,究竟是從何而來?佛說:「集是苦因,苦因集有。」何謂集?集就是積集。積集甚麼?積集根本無明煩惱,積集枝末無明煩惱,積集無量無邊的煩惱。因為眾生心中積集煩惱,策動身心,造諸惡業,作為感果之因;是以人生之苦,皆因煩惱集諦而來。既非天降地生,亦非神賜人與;完全是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滅諦:滅是消滅煩惱的苦因,就可以取消生死的苦果,而證得涅槃寂「滅」的快樂,因名滅諦。雜阿含經說:「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名為涅槃。」故知涅槃,是斷盡見思煩惱,解脫生死束縛後,所證得我空真如的生命。聲聞人證此,精神上獲得寂靜與輕安,清涼與自在,內心再不為煩惱的束縛,所以滅,又名解脫。



道諦:道是通往涅槃解脫的管道。我們既然已經知道人生是苦,而且找尋出集是苦因,同時又知道真理生命之所在,那麼,我們就應該放棄五欲,實行修道。佛陀指示給我們通往涅槃的道路很多,在小乘言,廣則有三十七道品,略則是八正道,再略,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依戒修定,因定發慧,自然可以斷除煩惱,解脫生死,到達涅槃快樂的彼岸;由苦惱的凡夫世界,通往聖人自由自在的涅槃城,因名道諦。



概括而言:現實人生畢竟是痛「苦」的,致苦之因,是從貪等煩惱惑積「集」而來:如果我們想到達寂「滅」解脫、安樂自在的世界,就應該一心修行辦「道」。



苦是集的果,集是苦之因,滅為修道之目的,道為證滅和斷苦的工具。苦集二諦是現實世界的苦因苦果;滅道二諦屬於真理世界的樂因樂果。世出世間一切諸法,都逃不出因果的定律,然而果不離因,無因不受果。若畏苦果,當斷苦因;好愛真理生命,自當修學三無漏道。這是佛陀最初教化凡夫與小乘的善巧方便。



昔日釋尊成道後,即往鹿野苑為五比丘說這四諦法。一共說了三遍:一名示轉:「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二名勸轉:「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三名證轉:「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是名三轉四諦十二行法輪。



為什麼要連續說了三遍呢?因為眾生的根性利鈍不等,初轉是直接開示四諦的真相,利根的人一聞即悟,自然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但佛又顧慮及那些根性稍純的人,初次聽法,未能直下省悟;因而重說一遍,警省勸修,使中等根機的人,信受奉行。最後又恐一般劣根性的眾生,不能信解;因而引己為證,諄諄善誘,鼓勵勸勉,使聞法眾生,見賢思齊,因此不得不說三遍。



小乘人依苦集滅道四諦法修行,即可獲證阿羅漢小乘極果,所謂「我生已盡,(證苦諦智),梵行已立,(證滅諦智),所作已辦,(證道諦智),不受後有,(證集諦智)。但這只是小乘聖人,未解法空的修證,是佛昔日曲就凡夫程度,所設立學佛的初級課程,屬於化城,未到寶所,非究竟的佛法。現在本經的宗旨,是破有顯空,所以在般若真空的理體言,既無生滅之苦集,亦無修證之道滅;即是說,真心的空相中,並沒有生死「苦」的感覺,沒有貪愛「集」因可斷,亦無寂「滅」的涅槃可證,更無解脫之「道」可修。所以說:「無苦、集、滅、道」。是空聲聞法,令小乘人破除法執,而能回小向大,廣學般苦,趣向佛道。
2008-02-10 3:32 am
他獨漏了無字.
反而另三位全對
2008-01-29 9:58 pm
苦集滅道都是有所依待的, 條件性的. 以佛教而言則謂無自性.

依待的意思: 有病人才有醫生, 所以醫生無自性!......有煩惱才有佛法, 所以佛法無自性.....有迷才有悟, 有高才有低. 有前才有後. 有東才有西.....
2008-01-28 9:03 pm
为小乘者說:万法歸心,心无四諦----不住
為中乘者說:實无有法,生所渡性----无往來
为大乘者不說:因无兩岸性----經
通者通,不通不通,長篇大論,道不通流,
經者經,不經不經,实无有法,佛前聲聞,未曽印心而得授記
2008-01-26 11:20 pm
無苦集滅道是說苦集滅道都是緣起無自性的。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02: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26000051KK0065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