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狂草,隸書,和草書?

2008-01-26 8:48 am
什麼是狂草,隸書,和草書?

回答 (1)

2008-01-26 8:59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input.foruto.com/ccc/1.font/title.gif







漢字通識:漢字的發展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而至今仍存在的文字系統。

  根據古書記載,漢字由黃帝史官倉頡,從天體的形狀、烏龜的紋理、鳥獸的足印得到靈感,創造出漢字。此時震驚了天地,引起天降下粟粒,鬼徹夜哭泣。
  然而,漢字系統嚴密,字數繁多,不可能是由一個人某個指定時間裏發明的。倉頡只是一個整理漢字的人。然而,由倉頡的傳說,可知文字的發明,對古人來說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

  現時在湖北、山東、西安、河南等地,考古學家都找到一些符號,相信是原始文字形成前或形成中的一些痕跡。這些符號與日後的漢字有什麼關係,則有待進一步探索。






圖片參考:http://input.foruto.com/ccc/1.font/know/his_oracle01.jpg



圖片參考:http://input.foruto.com/ccc/1.font/know/his_bronze01.jpg


▲刻在龜甲上的甲骨文
▲金文《史頌鼎》拓片  不過,在我們今天找到的文字,則有多種書體(Script),它們歷經過多次的進化、演變。書體的名字,應以「甲書」、「乙書」的形式命名,但上古漢字書體則以「甲文」、「乙文」來命名。

古漢字書體

  第一種書體是甲骨文(Oracle Bone Script)。它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它的體系已相當完整。當時的甲骨文,主要刻在龜甲、獸骨上,用來為皇帝占卜國事。因此,甲骨文卜辭的內容,主要關於政治、軍事、經濟、氣候、習俗等。
  現時已發現的甲骨文,約有4500個,當中的三分之一已給解讀。學者發現,甲骨文已使用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漢字造字法。在字義的使用上,也可明顯看出假借的運用。

  第二種重要書體是金文(Bronze Script)。它又稱鐘鼎文,由甲骨文發展而來,是鑄刻於青銅器上的文字。以金文書寫的文章,內容與當時典禮、祭祀等事件,以及皇室的活動,息息相關。






圖片參考:http://input.foruto.com/ccc/1.font/know/his_seal01.jpg


圖片參考:http://input.foruto.com/ccc/1.font/know/his_clerical01.jpg


▲泰山封山刻石(篆書),相傳為李斯所書
▲漢朝隸書《華山廟碑》拓本  篆書(Seal Script)是另一種重要書體。分大篆(Large Seal Script)和小篆(Small Seal Script)。前者指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字,乃承金文而來;後者則指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由宰相李斯負責,把各國文字整理、統一的書體。今天,一些石刻古跡仍部存了這些文字。而中國首部字典《說文解字》,亦有系統地記錄了絕大部份的小篆,作者更分析了這些小篆形體的構造,記錄了它們的解析、意義。

  從現存的篆書字帖、字碑、印章中,我們可看到它的不同風格,如印篆(Signet Style)、蝌蚪篆(Tadpole Style)、鳥篆(Bird Style)等。

今漢字書體
  承小篆而來的書體是隸書(Clerical Script)。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獄吏程邈所整理,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隸書把小篆圓轉的筆畫改為方折,以適應在木簡上以漆書寫漢字的困難,因此隸書的書寫速度比小篆快。燕頭蠶尾、一波三折,是隸書波磔筆畫的特徵。《張遷碑》、《曹全碑》、《乙瑛碑》等都是隸書名作。隸書的出現,被形容為古今漢字的分水嶺。

  由隸書發展而來的書體,主要分為兩脈:一脈是草書類別,一脈是楷書類別。它們最早出現於西漢,在三國、魏晉時期都已成形。






圖片參考:http://input.foruto.com/ccc/1.font/know/his_semicur01.jpg


圖片參考:http://input.foruto.com/ccc/1.font/know/his_regularl01.jpg


▲孫過庭的草書《書譜》
▲王羲之《蘭亭序》(行書)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草書(Cursive Script)中直接由承隸書而來的是章草(Old Cursive),它把隸書簡約,把斷續的各筆改為相連,但仍略帶波磔,而字字獨立不相連帶。其後書法家張芝創出今草(Modern Cursive),省去章草的波磔,每字上下牽連,一筆而成。即使有不相連者,它的運筆氣勢亦不斷。最擅長寫今草的人,亦是歷史裏書法成就最高的書法家──王羲之。

  繼今草後,張旭、懷素創出新面目,於今草體格之外益加狂肆,形成了狂草(Wild Cursive)。狂草除了筆法,亦講究間架、紙的黑白佈置,成為表現顛狂痛快的書法藝術。

  上承隸書的另一脈是楷書類別。楷書(Regular Script)又稱正書、真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它改隸書的寬扁結構為方整,改隸書的波磔筆畫作平正。楷書在東晉已發展成熟,形成晉楷書風(Jin Style),並得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書法家繼承。但北朝則出現另一種書風,稱為魏碑體(Wei monumental Style)或魏體、魏楷、北碑體。魏碑體並沒依從晉楷的風格,反而帶有濃厚的隸風。南北書風的楷書相比,是「南書溫雅,北書雄健」;「北書以骨勝,南書以韻勝」。

  到了隋唐,人們主要承繼晉楷之風,並講究楷書的法度,形成了以法度嚴謹見稱的唐楷(Tang Style)風格。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都是重要的唐楷書法家。

  把草書的連綿灑逸,與楷書的工整清晰結合,就成了行書(Semi-cursive Script)。它的出現時間與楷書無異,寫起來比楷書流暢、快速,看起來比草書好辨認。行書中偏向於楷書的稱作「行楷」(Semi-cursive-regular),偏向於草書的叫「行草」


收錄日期: 2021-04-26 14:30: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26000051KK001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