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文明的定義

2008-01-25 2:14 am
何謂文明的定義啊.......thank you

回答 (3)

2008-01-25 2:23 am
✔ 最佳答案
漢語「文明」一詞,最早出自《易經》,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在現代漢語中,文明指一種社會進步狀態,與「野蠻」一詞相對立。文明與文化這兩個詞彙有含義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文化指一種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著某種文明,但是沒有文化並不意味「野蠻」。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詞源於拉丁文「Civis」,有「城市化」和「公民化」的含義,引申為「分工」「合作」,即人們和睦地生活於「社會集團」中的狀態,也就是一種先進的社會和文化發展狀態,以及到達這一狀態的過程。其涉及的領域廣泛,包括民族意識、技術水準、禮儀規範、宗教思想、風俗習慣以及科學知識的發展等等。

在人類學和考古學中,文明也可以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經濟文化的地區,例如兩河文明、黃河文明。也可以指文化類似的人群,例如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

對於文明出現的判定標準,主要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出現,文字的產生,國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出現,可以說城市(人群聚集)是文明的標誌。現在一般認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那裡出現的[來源請求]。

文化變遷對於文明的產生有很大的作用。農耕方法的改變,勞動的分化,統治階級,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現以及社會階層的出現都是文明產生的重要特徵[來源請求]。


古代文明
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這段時期,就稱做是古代文明時期。

古代文明基本都以河流及流域為發源地。不同的時期往往由不同的文明佔據,以地域環境大致分為:

兩河文明:發源於亞洲底格里斯河(Tigris)與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文明。兩河文明也是有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文明,其文明形成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正式形成於約公元前3500年。當時生活在兩河流域的是蘇美爾人,建立了蘇美爾文明。之後陸續有閃米特人、赫梯人、亞述人、波斯人、馬其頓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相繼入侵。兩河流域繼蘇美爾人之後最偉大的文明就是由閃米特人漢穆拉比建立的古巴比倫。
尼羅河文明:發源於非洲尼羅河(Nile)流域,又稱古埃及文明,其歷史也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國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開始了史稱的埃及王朝時期,也就代表了古埃及文明的正式開始。
印度河文明:發源於亞洲印度河與恆河(Ganges)流域。文明的開始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最終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
愛琴文明:發源於希臘愛琴海地區,形成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米諾斯文明發源於歐洲地中海的克里特島(Crete),又稱克里特文明,後被麥錫尼文明所取代。
殷商文明:發源於亞洲黃河流域的商文明形成於公元前1600年左右。更早(但缺乏考古證據)的夏文明據推測形成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
奧爾梅克文明:發源於中美洲,形成於公元前1200年左右。

古典時期的文明
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這段時期,許多文明進入繁盛時期,通常也被稱做古典時期。

古希臘文明在大約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300年間達到鼎盛,創造了燦爛的古希臘文化。隨著亞歷山大的征服,古典希臘文化被傳到整個地中海地區和中東地區。
古羅馬文明在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00年間達到輝煌,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帝國。
印度文明最繁盛的時期是公元前三世紀前後的孔雀王朝和公元四世紀前後的笈多王朝。
華夏文明在大約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200年間(春秋戰國時代)創造了輝煌的文化。在大約公元前200年到公元200年的漢王朝時期,帝國達到鼎盛。
瑪雅文明的輝煌時期在大約公元前200年到公元900年間。

失落的文明
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些只是傳說中的文明,但依然有很多人相信,包括:

姆大陸文明
亞特蘭蒂斯文明
雷姆利亞大陸文明

關於文明出現的理論
文明是怎樣出現的?這對於哲學家和人類學家都是很吸引人的課題,因此也就有了很多的理論來闡述各自的觀點。大部分的觀點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中央集權的出現是文明存在的起點。因而研究中央集權的出現成為了一個焦點。但是所有的理論都還不能解釋所有文明的起源,它只能適用於部分的文明。

環境與社會的限制
這是美國人類學家羅伯特·卡內羅(Robert L.Carneiro)提出的一種理論。認為由於地理環境的影響,例如山脈、海洋對人類的阻隔,才產生了文明。由於人口增長而沒有擴張的餘地,從而開始爭奪稀少的資源。這樣就導致在內部出現了階級,其中由統治者控制稀少的資源。對於外部就有了擴張的需要,這些都需要有一個中央集權的政府來嚴密組織。
灌溉系統(或者稱為水利系統)
卡爾·威特福格爾使這一理論的最有力的支持者。這種理論認為新石器時代的農民認識到洪澇災害雖然會毀壞莊稼,但是也能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因此開始修建水壩。然後用來灌溉農田。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便開始出現了專門負責管理灌溉系統的人。通過這種灌溉系統的集中管理,逐漸發展出最初的統治階層,文明由此產生。但是反對意見認為,當時一些興盛的城市,其灌溉規模很小;如果由國家管理灌溉,考古發掘的資料應該會更多,而實際情況相反。而且文獻中記載,當時的灌溉系統是有神廟管理,而不是政府機構。也有觀點說,灌溉工程是文明發展的結果,而不是起因。
貿易網絡
有種理論認為貿易在文明的發展中起著決定作用。在生態多樣化的地區,要獲得稀少的資源,就需要貿易機構來組織貿易,這樣就需要某種中央集權的形式。但是這種理論對於某些文明是正確的,對於另外一些文明卻不正確。
宗教信仰
這種理論認為宗教信仰對於文明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文明所帶來的問題
文明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衛生問題。還有傳染病的問題。此外不同文明間的衝突,以及文明內部的鬥爭使戰爭成為了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在文明內部則還有一個階級之間的衝突問題。


世界六大文明發原地

伊拉克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埃及文明
希臘愛琴文明
印度文明
中國文明
中美洲瑪雅文明
參考: Me
2008-01-25 2:23 am
「文明」一詞有很多可能的定義,英語中「文明」一詞(civilization)源自civis一字,即「鎮」或「城市」的意思。「文明」的來源意昧其定義最少也要包含「都市文化」。文明亦含有文字、分工、農業、有組織戰爭、人口增長和社會階層的形成的意思。

都市文化不需要包括階層劃分,研究結果顯示,最早期的文明並沒有這些特徵。儘管如此,近東、遠東及中美的文明的歷史,整體上亦 都是 君王制、奴隸制、攻佔他國、農業、人口過剩和環境破壞的歷史。這些特徵繼續於最近期的文明─工業社會和全球市場─中出現,縱使現在,政府取替了君王,奴隸變成了受薪勞工,實際上仍然存在的殖民統治已透過跨國企業的管治出現。與此同時,生產機械化(這是由農業開始)現正取締差不多所有的人類創作的範疇,人口急劇上升,有組織的戰事帶來前所未有的人命傷亡。


原始主義對文明野性的自我/馴化了的自我人由一出世開始,便透過週遭的文化環境,和透過與最接近的人交往而受到影響。文明操縱這些基本關係來馴化幼童,即是使他們習慣有社會結構的生活,使他們進一步脫離大自然。馴化的實際過程,可透過以下借用心理學中物件關係學派的術語來形容。 幼兒於幼年期的階段,是完全生活在當下,活於一個純信任和毫無欺詐的狀態中,深深地跟母親連繫。但當他成長時,他發現他的母親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個體,擁自我一套的優先選擇和界線;於是,這幼兒所經歷的關係,便由一個無意識的、自然信任的關係,轉變成另一個充斥需要和渴望的人際關係;這便在幼兒意識中的「自我」和「別人」之間產生一個缺口。幼兒會以過度性的物件來填補這個日漸加深的裂痕,最初可能是玩具熊,期後便是沈迷於某些事物和信念把這個心靈上的缺口填補,藉此得到安全感。就是這個人類對過度性物件的強烈需求,驅使個人去尋找財富和權勢;當人們將力量集結時,這個烈需求便令官僚制度與科技產生。

原始人以不同的過程養育孩子,他們寬容對待幼兒,並讓在幼年期的幼兒與照料者有經常性的身體接觸;之後,他們便為他舉行儀式,以標誌人生進入成人階段。原始文化似乎將對過度性物件的需要減至最低,人類學及心理學的研究都指出,因為我們的文化完全放棄了自然養育孩子的方法和成年儀式,取而代之的是在嬰兒至大學階段,有系統地以令人有疏離感的手法教導孩子,所以文明人在情感上出現許多問題。

健康:天然的還是人造的?在健康和生活質素方面,文明可算是輕度的災難。伊頓醫生及其他人等在於一九八八年發表的《新石器時代的處方》中指出,在人類開始以前,人類一般享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癌症、 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肺氣腫、高血壓和肝硬化,都是由我們的文明生活所引致;所有這些疾病所導致的死亡人數,佔工業國家總死亡率的百分之七十五。就飲食和運動而言,開始務農以前的生活明顯地優勝過農業社會和文明人的生活。

人們吹噓文明人的壽命延長了,但其實原因並不是因為奇妙的藥物,而只是因為有較好的衛生系統─一種矯正方法,以改善因城市人煙稠密所帶來的情況;另外亦是由於嬰兒死亡率減少。雖然現代抗生素曾救回了不少性命,但抗生素亦似乎需要就抗藥性病菌的出然負上責任,有衛生官員擔心,這些病菌會於下個世紀導致史無前例的流行病。

證據顯示,古代草藥醫術可追溯至六萬年前,所有高等動物都是靠本能運用草藥醫術。草藥知識是現代醫學的根基,在很多方面較現代醫學更勝一籌。草藥被現代合成藥物取代,並不是因為後者更有效更安全,而是因為生產現代合成藥物更有利可圖,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

其他的『自然』療法如按摩、『安慰劑效應』、冥想與利用形象化想像來治病都顯有療效。斯雅哥醫生和蕭柏拉醫生對機械化的醫學提出批評,並表示未來的醫療行業會跟隨態度治療法及自然療法的方向走。 靈性:原始的還是人工化的?不同人看靈性為不同的東西─在更高層次的力量前的謙恭;以慈悲心對待他人的苦難;遵從一個宗系或傳統;與大地或大自然的感情聯繫;進入更高的意識境界;跟其他生命體或神靈結為一體的玄妙經歷。雖然靈性有這些基本的定義或經歷方式,但隨文明的進展,自發性的靈性似乎變得規範化,教條化,甚至軍隊化。世上部分宗教的始祖都是根據直覺行事的原始主義者(耶穌、老子、佛祖),但他們的追隨者很多時都鼓勵發展奉行優勝劣敗的等級制度。這些歷史事實實在是一大諷刺。

然而,這些例子卻可大大幫助我們將真正的原始靈性的要素分別出來─包括自然性、相互幫助、鼓勵自然多元化、愛護大自然和對他人有慈悲心。正如教導靈性的老師一向所堅持,重要的是精神(或意識狀態)而不是形式(名稱、思想體系和技巧)。雖然從莎丹的心靈進化論觀點來看,原始靈性起初可能顯得反進化或退化,但我們引述的要素是不受時間影響和跨越進化過程的,這些要素處於任何階段、任何時間,任何人皆可得到。當我們不再用文化演進理論去看文明,並只視它為其中一個可行的社會組織的模式,我們便會開始明白為何當宗教堅守原始主義的理想時,宗教可以是釋放的、啟迪的和賦予力量的;但當宗教被掌權者收買為其利益服務時,宗教便會成為令人知覺盡失和壓抑的力量。

經濟:免費的還是負擔不來的?基本上,經濟是關於人類在滿足物質欲望和需要的過程中,如何與大地以及他人建立連繫。在最原始的社會中,這些關係是直接和簡單的,土地、居所和食物都是免費的,所有東西都是共享的,在那兒沒有有錢人或窮人,快樂跟物質財產的積累沒有甚麼關係,原始人在相對地豐足的情況下生活(所有需要及欲望都很容易獲得滿足),並且有大量的休閒時間。

相反地,文明跨兩根經濟柱子─科技革新和商業買賣活動。在這裏「科技」包括由犁至核子反應堆的所有東西,這些都是令從自然界中提取能源及資源變得更有效的方法。可是,效率包含有把時間具體化的意思,因此文明總是使人記掛「過去」及「未來」;最後,「現在」差不多從我們的眼中消失。效率超越其他的人類價值觀,變得更為重要,這可在工廠─自動化工作場所─中體現出來,工人在工廠只是機器的附加物,是時鐘和工資的奴隸。

文明社會透過一種交換媒介,將不相同的物件變為等同的一種途徑,這個媒介就是市場。當我們習慣用金錢來衡量每一樣東西時,我們會對物件的獨特性失去感覺。畢竟,一頭動物,一座山,一棵紅木樹,或人類生命中的一個小時價值多少?市場根據短缺情況及需求量給我們一個數字答案。我們越是深信這些數字是有意義的,便會越令我們所居住的世界變成一個麻木、沒有神性、也沒有心和靈的世界。


政府:由下至上還是由上至下?在大部份原始人類社會中是沒有領袖、老板、政治、法律、罪行和稅收,男女之間很少有分工,若有分工,兩性的貢獻通常受到差不多同等的重視。可能是因為這樣,許多靠搜獵為生的人民都是相對和平的。

分工、男女不平等和社會等級制度,通常都隨農業而出現。祭司、皇帝和沒有人情味的有組織的戰事,就像一個組合般出現。最後,再加上律法和疆界,一個全面的國家便形成。國家成為壓制人民和暴力的中心點,其高峰點便是十九、二十世紀的殖民主義、法西斯主義和史達林主義。即使民主工業國家,基本上亦是跨國企業式殖民鎮壓和奴役國內人民的工具,人民只可從幾個已揀選好,代表不同政黨的專業官僚中作出選擇,這些官僚都持大同小異的動機,旨在擴張企業的力量。

文明與大自然

文明人習慣對世界持一種以人類為宇宙中心的看法,我們對環境所產生的興趣是功利的:大自然的價值是因為它對人類有用(或可能有用)─即使只是作為露營和休憩的地方而已。

相反地,大自然對原始人是有內在意義的,很多文化都禁止過份捕獵野獸和砍伐樹木。澳洲土著相信他們在宇宙萬物大計中的主要角色是照顧大地,即是為各種動植物和周遭自然環境的周期性更新進行儀式。

以人類為宇宙中心的世界觀和以大自然為中心的世界觀,兩者所帶來的影響的分別實在是難以計算。目前,我們人類─自以為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物種─正在忙於一項難以想像、最不明智的事業:破壞我們維持生命的天然系統。一些的例證包括我們如何對待在工廠式農場飼養的禽畜、土地受到破壞、空氣和水受到污染、野生動物?種,這些恐怖實例都有詳細的記錄。這些例子之所以發生,是由於一套根深蒂固,並且日漸加深的思想,這套思想將人性從大自然環境分割開來,否定人類以外、大自然其餘部分的內在價值。

我們怎樣為失去本性作出補償?我們如何為失去原始生活方式作出補償?文明化和工業化的生活方式,令到心理治療、運動/建身、控制飲食、旅遊和娛樂業,以及社會福利項目都變成必需的。這些試圖彌補的努力所累積的花費龐大,但它們在很多方面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心理學現時所採用的方法,是利用搜尋「內在童真」的方法,去尋回失去了的原始心靈部份,替成人彌補以往與一切關係疏離的童年生活;或是利用野外獨處計劃,替文明人尋找內在的「野人」。 所有這些生理、心理,甚至心靈上的療法,對文明所引致的苦痛,是良好的解藥。但與其需要這些計劃和療法去解決問題,乾脆停止製造問題不是更好嗎?
2008-01-25 2:22 am
文明的定義  

人類數百萬年來,世世代代以來和其他物種一樣,均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他們過著原始生活,與大自然融洽共存。他們不會挨餓,因為只需跟隨大自然的韻律而活,就能得所需。他們一切所需均是從周遭採集而來,他們不會額外生產、不會製造垃圾、更不會污染這個家,因為他們深知大地母親就是人類的根本。這種文化生活,我們稱為原始文化,一種真正可持續的生活模式。

  直至一萬年前,部分人類開始改變了自己和大自然的關係,這重要時刻開始,就是我們稱之為「文明」的開始。文明生活意味著人類要控制環境,將人類捧上凌駕萬物的位置,縱容他們蹂躪大自然以滿足物慾,更美其名為「切實的需要」的文化。萬年來,人類自以為可擺脫自然,以農業自行生產食物。定居後的文明人口不斷增長,掠奪的生活模式亦相應擴張。這些什麼「農業社會、城鎮發展、帝皇時代、工業革命、殖民主義、全球化」等名稱,只不過是文明社會之下的不同形態、不同制度而己,但其核心價值,同樣是相信大自然只是一種為人類服務的物質,大自然是為人類這唯一物種而創造。這種由「人類屬於土地」改變為「土地乃屬於人類」的文明思想,一方面剝奪現存還過著原始生活的人類,另一方面更對環境造成巨大創傷,是地球告急的終極原因。

  說到這裡,大家不難明白「文明」是近一萬年人類的一種主流文化。說穿了,這也只不過是掠奪文化。其實文化指某一地區的人的飲食習慣、生活環境、與大自然的關係等交匯而成的生活模式。如是這,文明這一種文化就是:吃外來或不是季節而生產的食物,如北方人吃熱帶食物質;居住開採礦石及高溫燒製而成的石屎大廈;生活品也需耗用大量運輸和燃油。沒有能源就沒有文明。

  不過,這種掠奪自然的文化並非人類必然和唯一的生活模式。我們不可以遺忘的是,人類數百萬年本是過著原始生活,能與萬物溝通,並相信人類只不過是萬物的其中生物而已。這種原始文化不僅是過去百萬年才存在,就算是今時今日,仍有一小撮的人類過著原始生活,只要文明人不奪其生活空間、殺害部族,至少還有些人能保存這種敬畏自然之文化。

  當然,我們這一群人身處文明核心,對這些破壞往往無知無覺。但面對地球的病況日益顯著,文明人的一切的生存之道就是建基於開採、種植、砍伐、生產、包裝、儲存、運輸、消耗以及棄置等過程的,所造成的代價,以及現時全球告急的生態災難、能源崩潰、傳染病流傳等問題,我們不得不反問:這種生活還可以繼續嗎?摧毀了大自然,人類可獨善其身嗎?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2 02:03: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24000051KK022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