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有關雞啼的成語 ,故事

2008-01-25 1:43 am
有幾多要幾多

回答 (2)

2008-01-25 1:51 am
✔ 最佳答案
第一個

我:真奇怪耶~我在內地暫住的時候,發現公雞半夜也會啼,我們還以為天要亮了,原來才三時而已。
父:嗯,三時。天已經開始亮了。
我:啊?三時就天亮?!
父:你沒看到,半夜的天空不是純黑的?有點亮哦。
我:(那叫光害,父親!)
我:不是那樣吧...
父:妳每天都睡到日上三竿的知道甚麼。
我:(這跟天空有甚麼關係?和雞啼又有甚麼關係啊?!父親?!!)
我:!!(已經說不出話了!!因為我在白天聽過雞啼!)
父:總之,公雞天亮就會啼。嗯嗯。
我:(按照你的說法,下午三時天就開始黑嗎?!我這樣對別人說,人家會不會覺得我有點奇怪?)


-------------------------------------------------
第二個

其實雞啼叫,並不一定只有在破曉的時候,因為啼叫就像外面的小鳥叫一樣,雞二十四小時都有啼叫的可能性。

而早上雞啼叫的原因,就只是因為他睡醒了,感覺像是伸懶腰一樣,或是在叫喚同伴的叫聲而已。

從生物學的角度而言、公雞成為報時動物,是因為它們的生物時鐘,時間不到不報時。農村長大的人都知道,公雞報曉有早有晚,時間不一,早一點的叫於半夜後、晚一點的叫於天亮前。

雞則完全根據自己特定的生物時鐘所定的報時時間從夢中醒來鳴叫,叫後再睡,有時雞叫猶如說夢話。

公雞報時不分睡或醒,而且不因醒而啼叫不止,如公雞在白天只啼叫兩次,分別在半上午和半下午啼叫。不能把雞叫就天亮,只能理解為天快亮,絕大多數公雞也是叫於天快亮的時候。正因公雞的生物時鐘由天數決定,因雞而異,所以叫的時間不一樣、所以古時候才會有負責打更的人!

另一個說法:

雞原本是野生動物,野外危機四伏,稍一不慎,就成為其他肉食動物的點心。而夜晚由於光線不足,不容易發現四周潛伏的危險,因此,盡量不發出聲音,以免招來橫禍。

到了天亮以後,因為可以看見四周的風吹草動了,心情也跟著放鬆,於是便拉開嗓門引吭高歌!

天亮時,公雞會啼叫,其實是公雞本身生物時鐘造成的現象。也就是說,天亮時公雞自然會習慣地啼叫,這件事神秘得只有公雞自己才知道。這是雲南省南部哈尼族的一則有趣的傳說。

----------------------------------------------------------

第三個

《半夜雞叫》是一部很久以前的兒童電影,故事是說一個地主為了要他的工人們早點起來幹活,三更半夜裡就用拐杖把公雞弄醒,使公雞提早啼叫,工人們一聽到雞啼,只好起來幹活。後來其中一個小孩覺得很奇怪,公雞怎麼會在半夜裡啼叫呢?於是半夜裡埋伏在雞欄旁邊,終於讓他把地主捉住,揭穿了他的詭計,工人們從此回復正常的工作,再也不用提早幹活了。

  「公雞會啼,母雞會生蛋」,小時候讀書就讀過了。可是,我家樓下有兩間賣雞的攤檔,我在這裡住了三、四年,卻從來沒有聽見過雞啼,只有在白天有人選購雞隻的時候,才聽見雞隻的喔、喔聲,難道他們賣的全是母雞?

  今天好奇心起,跑下去看個究竟,幾乎連公雞和母雞是怎麼分別的也不懂,幸虧想起了電影《劉三姐》裡的一句對白:「帶紅冠的是大公雞,背向天的是老母豬」,於是,很容易就分辨出來了。沒錯呀,雞檔裡雖然大部分是母雞,可是也有公雞呀,怎麼這裡的公雞不會啼呢?真奇怪。

  很久以前,街市裡的雞檔,除了賣雞之外,還有鴨與鵝,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街市裡就再也見不到活鴨及活鵝了,相信今天十歲以下的小朋友,除了在課本上之外,恐怕沒有見過活鴨及活鵝哩。

  過去曾經發生過兩次大型的禽流感,所以政府一直主張要以中央屠宰來代替街市的活雞攤檔,要是有朝一日成了事,小朋友們以後恐怕連活雞也沒得見了。所以,以後有機會帶小朋友上街市,該讓他們認識認識什麼是活雞,不然的話,也許有一天就沒得見了。

  我很幸運,曾經見過活鴨及活鵝,同時也很感慨,原來我已經老了。



----------------------
三個夠唔夠牙=]
2008-01-25 2:37 am
聞雞起舞

從前,有兩個年青人,一個叫祖逖,一個叫劉琨。他們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半夜裏就起床練習武術、鍛煉身體,後來更為國家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呢!

祖逖自小就立下大志,要為國家盡力。後來,祖逖在政府裏擔任一份職務,不久便認識了同事劉琨。他們二人志趣相投,很快便成為好朋友。

一天晚上,兩人很早便休息了。但到了夜半,祖逖忽然被一陣雞鳴聲吵醒。他很氣惱,正想倒頭再睡時,腦海裏卻泛起一個念頭,於是他連忙喚醒劉琨,對他說:「雖然這些雞啼聲把我們吵醒了,很是討厭,但是我們可以趁此機會早些起床,利用這段時間來練習武藝啊!」

於是二人提起寶劍,走出庭院,專心地練起劍來。從此,兩人每到夜半,一聽到雞啼聲,便起床習武,互相砥礪切磋。這樣不斷練習,二人的武藝都進步神速,而且頭腦愈發聰明,思考更加敏銳。

終於有一次,正值國家危難之際,祖逖更帶著士兵,把敵人打敗,使黃河以南的國土都收復了呢!

雞鳴狗盜

一般指蠅營狗苟,略具雕蟲小技之徒。這成語出處是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原名田文,是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宗室,以庶子得父親丞相田嬰寵愛,後繼父位,被封於薛縣。孟嘗君在薛,招納賓客,甚至亡命罪犯,食客達數千人,勢力坐大,頗遭齊君主湣王之忌。

   時秦昭王聞孟嘗君之名,如雷貫耳,求見之。時秦國的涇陽君出使齊國,昭王指定孟嘗君為回報使者。孟嘗君整頓行裝,準備西向。門下賓客認為秦國是虎狼之邦,此行甚危,諫止之,孟嘗君義不能辭。說客蘇秦之弟蘇代恰在幕下,對孟嘗君說:“我聽到木偶和土偶的對白,木偶說:‘天下雨,你將全身潰散。’,土偶說:‘我本是泥做的,潰散後仍為泥團,大雨後氾濫成渠,你隨波逐流,不知最後棲身何處。’”。蘇代的暗喻,以土偶比涇陽君,木偶比孟嘗君,以涇陽君本是齊人,羈旅秦國,充任秦使回齊。孟嘗君明白蘇代言中之物,於是終止秦廷之行。

   齊湣王見有此大好良機拔除眼中釘,遂以官方下令派孟嘗君入秦。初秦昭王聞孟嘗君的本領,大大重用之。秦人嫉妒,向昭王進讒:“孟嘗君雖賢,是齊國王族也。今相秦,盡知我國虛實,通款曲於齊,秦危矣。”昭王便將孟嘗君軟禁,且打算將他殺掉。孟嘗君知其陰謀,派門客向昭王的寵姬求解,姬索取狐白裘作報,因為這裘價值千金,天下無雙。奈何初入秦時,此裘已作禮品送給昭王,他再沒有同等級的狐白裘了。

   在苦思每計之際,隨從中一人挺身而出:“我本是小偷出身,黑夜可扮狗,竄入秦宮,盜回此裘。”果然此人在月黑風高時,跳牆攀樑,潛入秦昭王室,取狐白裘還給孟嘗君;他立即轉送寵姬。姬得裘後,向昭王告“枕頭狀”。孟嘗君是齊國王族,殺之結怨於齊。囚之養此無用之人,徒浪費秦國米飯,不如放他走罷。昭王同意,釋放孟嘗君。

   孟嘗君從囹圄出來,改姓名,易容貌,含枚疾走。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放掉孟嘗君,頓生悔意,傳令使人馳馬追捕,急如星火。孟嘗君至關,見重門深鎖,行不得也。秦法有例,破曉時方開關放出行人。孟嘗君知道追者將至,如熱鍋上螞蟻,幸好隨從中有一人能效雞啼,引起關內眾雞齊鳴。守關者以為天明,依例開關,孟嘗君一行人魚貫而出。果然秦馬隊接踵而來,間不容髮,秦迫兵抵達關口,孟嘗君已遠遁,真是“鴻飛冥冥,弋人何慕”了。孟嘗君賴雞鳴狗盜者脫離險境,初諸賓客以此二人出身下賤,恥與為伍,經此事後對此二人方刮目相看。


收錄日期: 2021-04-26 16:02: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24000051KK0207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