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個人生平.小故事.各種評價及其各個時期的代表詩篇

2008-01-25 1:17 am
把李白的個人生平
與他"各個時期"(少年.風光或是被貶的時期)的<詩>篇(我只要詩)
以及所有其他賀之章.杜甫.或是現代文學有名的人形容過他的各種評價或詩句
還要他身旁發生的所有小故事像<鐵杵磨成繡花針>......所有有關他的故事的詳細內容

回答 (3)

2008-01-25 4:03 am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目錄 [隱藏]
1 生平
1.1 早年
1.2 中年
1.3 晚年
2 作品
3 藝術成就
4 參看
5 注釋
6 參考資料



[編輯] 生平

[編輯]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現在一般認為是在西域的碎葉(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為任城尉。705年,李白五歲時,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蜀郡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開始接受啟蒙教育。景雲元年(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開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開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余,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

據《舊唐書》記載,青年時期的李白顯示了超凡的才能,並且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其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於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姦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1][2]。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編輯] 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中國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


[編輯]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2歲,葬當塗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為了摘月失足墮水而死。《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卻由於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編輯] 作品

李白唯一存世的真跡《上陽臺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李白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靜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詩歌創作涉及的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非常廣泛,而且在不少題材上都有名作出現。他所鍾好的體裁主要是古體詩,包括古風和樂府詩,但他在近體詩體裁如律詩、絕句中往往也有絕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詞,有兩首被認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黃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菩薩蠻》與《憶秦娥》。也有少數人懷疑它們不是李白所作。


[編輯] 藝術成就
李白為盛唐浪漫詩派的代表,把中國詩歌的浪漫主義推向高峰。正是如此,他取得了「詩仙」之譽。再者,李白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創作性的發展。他的作品內涵豐富,想像超絕而且取材宏富。李白曾批評詩歌:「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因此,他的作品明朗自然,一掃六朝以來的浮靡詩風。李白的思想和詩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時代的特徵,即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識。

李白廣泛吸取了歷史文化遺產,融合百家之說,形成了他複雜獨特的思想面貌。儒家仁民愛物的思想,使他的詩歌充滿了熱愛人民關心百姓的高尚情感。如《丁都護歌》、《秋浦歌》等。道家的批判意識和變化觀,使他透過社會繁盛的外表看出了大唐盛世由盛變衰的種種跡象和隱藏的弊病。在長安的一系列詩歌都體現了他的這種憂慮。墨家任俠的博愛精神,使他仗義疏財,樂於助人,他的《俠客行》、《少年行》就是李白自己任俠精神的寫照。

杜甫對李白評價甚高,稱讚他的詩「驚風雨」、「泣鬼神」[3],而且無敵於世、卓然不群。[4]

郭沫若評價說:「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樣的好朋友。他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雙子星座一樣,永遠並列著發出不滅的光輝。」[5]
2008-01-25 1:34 am
「詩仙」稱譽的唐代大詩人李白很有才學,皇帝唐玄宗十分賞識他。可惜,有很多人妒忌他,常常向玄宗說他的壞話。加上李白的官職「翰林供奉」,只是在宮中作詩寫文,陪伴皇帝吃喝玩樂,不能一展服務國家的抱負,於是他便辭去官職,離開京城,遊山玩水去了。
少年時代
李白少年時代所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不限於儒家。他這樣回憶自己的少年時期:「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十五好劍術」(《與韓荊州書》),「十五遊神仙」,「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可見他學習的內容十分廣
青年時代
李白在20歲前後遊歷了成都、峨嵋山等地,還和一位隱士東岩子共同在青城山隱居了好幾年。他還曾跟趙蕤學習過,趙蕤著有《長短經》十卷,論王霸之道,這對李白後來的思想和經歷也有影響。

鐵杵成針
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只愛玩耍。一天他又丟下書本,跑到野外去。路上,他看見一位老婆婆,蹲在地上,手握着一根大鐵棒,在一塊石上努力地磨呀磨。
李白很好奇,便問老婆婆說:「你在幹什麼呢?」
老婆婆頭也不抬,回答他說:「我在造一口繡花針呀!」
李白覺得奇怪,說:「鐵棒這麼粗大,怎麼可以磨成小小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一邊磨一邊說:「只要有恆心,什麼事都做得成!」
李白聽了,覺得老婆婆的話很有道理。從此他專心一志,用功讀書,結果成為唐代的大詩人。
後來,人們便用成語「鐵杵成針」來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再難的事也能辦到。


李白又被稱為「天上謫仙人」,意思是指因犯錯而從天上被貶降到人間的仙人。這是著名詩人賀知章對李白的稱譽。
李白初到長安,遇上了賀知章,兩人一見如故,十分投契。李白拿出《蜀道難》這首詩請賀知章指正。賀知章一邊吟誦,一邊讚歎:「好詩!你真是天上謫下的仙人啊!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寫出這樣絕妙的詩句!」賀知章並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龜換了酒,與李白一同暢飲。
自此,人們就稱李白為「天上謫仙人」,而李白也自稱為「青蓮居士謫仙人」。


李白晚年時,生活困難,唯有投靠在安徽當塗縣做縣令的叔父李陽冰。當時李白身體有病,全賴李陽冰照顧,可惜李白在六十二歲時逝世了。
又有說李白一生愛酒,因為飲酒過多,醉死江邊。
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傳說一天晚上,李白穿上錦袍,來到采石江,獨自飲酒、賞月。李白醉眼矇矓時,看見水有一輪明月。他想捉月,於是就跳下水中,結果淹死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廬山謠》)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蜀道難》)
「稠疊千萬峰,相連入雲去」(《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遊因有此贈》)。
2008-01-25 1:30 am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c/Libai_touxiang.jpg/180px-Libai_touxiang.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李白像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目录[隐藏]

1 生平

1.1 早年
1.2 中年
1.3 晚年
2 作品
3 艺术成就
4 参看
5 注释
6 參考資料



[编辑] 生平

[编辑]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陇西成纪(在现在甘肃秦安东)。他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关于其出生地有多种说法,现在一般认为是在西域的碎叶(位于今日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据《新唐书》记载其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实际上同宗。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为任城尉。705年,李白五岁时,和他的父亲李客迁居到蜀郡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鄉,开始接受启蒙教育。景云元年(710年)开始,李白开始读诸子史籍,开元三年(715年)——喜好作赋、剑术、奇书、神仙。在青年时期开始在中国各地游历。开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写《长短经》的赵蕤为师,学习一年有余,这段时期的学习对李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读书。
据《旧唐书》记载,青年时期的李白显示了超凡的才能,并且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其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徠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李白曾经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我朝與天后之朝何如?”白曰:“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姦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玄宗聽後大笑不止[1][2]。但是由於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所以仅仅不到两年他就离开了长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

[编辑] 中年
后来他在洛阳和中国唐朝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甫相识,并且成为了好友。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在756年12月,李白为了平复叛乱,曾经应邀作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不久以后,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时他已经59岁。

[编辑] 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带漂泊。在他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领大军讨伐安史叛军,于是他北上准备追随李光弼从军杀敌,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当时在当涂(今属安徽马鞍山)当县令的李阳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于寓所,终年62岁,葬当涂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传说,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為了摘月失足墮水而死。《旧唐书》记载,李白流放虽然遇赦,却由于途中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编辑] 作品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b/Libai_shangyangtai.jpg/300px-Libai_shangyangtai.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李白唯一存世的真迹《上阳台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百多首,主要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有《李太白集》。他的诗歌创作涉及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在不少题材上都有名作出现。他所鍾好的体裁主要是古体诗,包括古风和乐府诗,但他在近体诗体裁如律诗、绝句中往往也有绝唱留存。在唐代尚未普及的词,有两首被认为是李白的作品,即被南宋人黄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菩萨蛮》与《忆秦娥》。也有少数人怀疑它们不是李白所作。
參考: 维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48: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24000051KK019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