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冇可以答下我咩係暗星,矮星,星雲同超新星爆炸過程??

2008-01-24 8:18 am
有冇可以詳細咁答下我咩係暗星,矮星,星雲同超新星爆炸過程??
如果可以的話,可唔可以比d網係有關類似上述的天文知識??
thx哂~!!

回答 (1)

2008-01-24 5:40 pm
✔ 最佳答案
1)暗星,http://big5.china.com.cn/news/txt/2007-12/05/content_9345963.htm
北京時間12月5日消息,據《新科學家》雜誌4日報道,一項令人感興趣的最新研究顯示,如果推測屬實,在暗物質的推動下,宇宙中的第一批恒星可能一直是膨脹而成的龐然大物。這些“暗星”可能推遲了重元素的形成,重元素組成了從行星到人類的萬事萬物,其中包括宇宙的電離過程,該過程讓幾十億年前的光線穿越宇宙空間。

理論家認為,第一批恒星在暗物質的發源地形成,大量氣態雲霧慢慢濃縮,它們的核心達到一定密度後開始產生核子融合。然而,聖克魯茲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道格拉斯·斯波爾、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學的凱瑟琳·弗裏瑟和鹽湖城猶他大學的保羅·岡朵羅表示,以前的研究沒有考慮到暗物質的發源地對恒星形成的影響。他們在研究暗物質時,發現它對第一批恒星有著意義深遠的影響。

目前還不清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影響,因為現在還沒有人知道暗物質是什麼,天文學家僅發現它對常規物質施加的重力牽引力。但是斯波爾和他的同事表示,如果像很多科學家預料的那樣,它是由相互作用微弱的大品質粒子或WIMP粒子組成,它將改變我們對早期宇宙的理解。他們利用一種被稱作“中性子”的候選WIMP粒子進行預測,結果發現,作為一種收縮的原始氣雲,它已經達到了極限密度,在暗物質粒子的束縛下,它們相互結合。它們在接觸時相互消滅對方,產生電子和光子,釋放出來的能量被堆積在雲團中。

2)矮星http://www.tam.gov.tw/news/2007/200710/07102202.htm
由解釋宇宙成長演化的「冷暗物質模型(Cold Dark Matter” model)」理論,科學家預測像銀河系這樣的大型星系周圍應該有數百個矮星系環繞;然而截至目前為止,銀河系周圍只發現了11個這樣的矮星系。理論與實際觀測結果差異如此龐大,迫使理論學家提出解釋,認為銀河系周圍的確存在數百個矮星系,只是這些星系中含有的恆星數太少而不夠亮,所以無法觀測到星系的存在。如果真是如此,則這些矮星系將幾乎都由不可見的神秘暗物質所組成。目前科學家仍不確定暗物質的本質為何,只能透過與一般物質的重力交互作用而察覺暗物質的存在。

  加州理工學院Josh Simon等人利用凱克2號10米望遠鏡DEIMOS光譜儀觀測史隆數位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計畫發現的8個矮星系中共814顆恆星的光譜,藉由恆星的運動來計算這些矮星系的總質量。結果讓他們非常驚訝,因為這些矮星系的規模都比銀河系小了10,000倍以上,是已知星系中最小的幾個之一,其中的恆星運動速率卻非常慢,僅每秒4~7公里而已。相較之下,太陽繞行銀河中心公轉的速度高達每秒220公里。

  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小星系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也無法合理地解釋其中的恆星該如何形成,更無法預測究竟銀河系周圍會有多少這樣的矮星系。但這項研究至少縮減了冷暗物質理論與實際觀測的矮星系數量之間的差異,而且至少知道了有些矮星系比先前認為的更小更暗。

3)星雲http://www.asiaa.sinica.edu.tw/outreach/news/old/2003/03050902.htm
螺旋星雲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狀星雲之一,其視直徑足足有半個滿月大,哈伯望遠鏡共拍攝了九幅影像才能覆蓋整個星雲區域。而天文學家是藉著 2002 年獅子座流星雨期間,為恐流星體傷害精密的鏡面,將望遠鏡轉至背向輻射點,也正好就是螺旋星雲的方向,因此才能取得這麼多寶貴的哈伯望遠鏡觀測時間來拍攝這些照片。

星雲內緣有數千條指向地球的氣體柱,其背側均指向星雲中央超高溫的白矮星。當來自白矮星的高溫氣體恆星風通過星雲外側的低溫塵埃與氣體時,便形成了外型像彗星般的絲條。照片中的藍色為氧、紅色為氫和氮的輻射。

行星狀星雲是類似太陽質量的恆星,在死亡前所噴出的氣體與塵埃所形成,與行星完全無關,只是在小望遠鏡中其外觀與行星酷似而得名。螺旋星雲直徑約三光年,距離地球僅 650 光年,因此以小望遠鏡、中倍率便可看出其甜甜圈般的外型。

4)超新星爆炸過程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6/9/4/39827p.html
據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NASA)戈達德飛行中心2006年8月31日消息,利用NASA快捷衛星(Swift)以及地面觀察站,科學家首次觀察到超新星爆炸的全過程,相關的4篇文章發表在2006年8月31日的《自然》雜誌上。超新星爆發雖然非常頻繁,但因為其爆發時間和方位的隨機性,天文學家通常要到爆炸數天之後才能觀測到。在此之前,天文學家從來沒有觀察到完整的超新星爆發過程。
巨形恆星燃料用完後,中心的鐵核會在極短的時間塌縮,產生巨大的能量,形成超新星爆發。這次的超新星爆發位於白羊座方向距離地球4億7千萬光年的一個新星暴生星系,是迄今觀察到的第二近的超新星爆發。最初發出的預示超新星爆發的高能X射線在2006年2月18日被Swift衛星上的探測器觀察到。Swift衛星很快把信息傳到其它觀察站。接下來的十七天,Swift衛星與其它太空及地面觀測台連線對這次超新星爆發進行了詳細的觀測。意大利米蘭的觀察組利用Swift望遠鏡觀察到了超新星爆發時星體解體的過程。


收錄日期: 2021-04-24 10:09: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24000051KK000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