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樓的時代轉變

2008-01-24 1:08 am
我想知由以前的茶樓,,變到宜家的茶樓的歷史..

回答 (3)

2008-01-24 1:17 am
✔ 最佳答案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香港只是一塊大海綿,只懂得吸收世界各地多姿多彩的文化而缺乏獨特的地道色彩。然而,這說法公平嗎?
我們希望透過這次專題錄像比賽,發掘出一些被忽視的文化。我們選擇飲食作主題是因為飲食文化和食物本身反映了文化、社會和經濟的變遷,以至人的個性。此報告將集中於茶樓、茶餐廳、大排檔的特色和改變來探究這最獨特、最親切的文化。



地痞飲食始祖 - 茶樓



常見茶樓食物


圖片參考:http://wiki.hkedcity.net/projectwiki/images/thumb/0/0e/Ilcian006.jpg/200px-Ilcian006.jpg

香港開埠以來就有茶樓,可說是地痞飲食文化鼻祖。在二次大戰前,茶樓以賣茶為主,便宜大眾化的點心只是配角。從掛在侍應身上的托盤中親身取過點心;和相熟的茶客茗茶聊天;與侍應論盡時事,成為茶樓特色。由此可見 , 當時的茶樓就是一個交際聯誼、廣結良朋的好地方。而當時茶樓的擺設也很有特色,如痰罐、雀籠架等等。後來因酒樓也兼顧茶樓的業務,以致單純讓茶客品茗、嚐嚐美點的茶室茶樓慢慢被淘汰。六、七十年代後,香港經濟起飛,利字當頭,經營手法變得商業化。
除以點心車代替手捧售賣點心外,樓主在樓面的一個角落設自助形式擺放點心,由客人自行取用,既創新,又能推銷其新鮮及自助形式。點心的款式也走向多樣化,例如以健康為賣點的「翠玉瓜叉燒腸」等等。
近年,菜式不但更見多樣化,例如加入南瓜煎餅,點心紙更取代了點心車。部份茶樓更有網上訂位服務來方便客人,務求令服務精益求精。將來香港的「飲茶文化」會變得更多元化,更創新。遺憾的是,最地道傳統的「港式飲茶文化」漸變成歷史。
論品類繁多,用料精廣而多變,首推是廣州和香港的點心。香港與廣州的點心乃一脈相承,上茶樓吃點心、「飲茶」對老、中、青任何一輩來說,都有份莫名的親切感。即使隨口說出各樣點心的名稱、味道,每樣點心背後都有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例如雲吞早於公元五世紀前已是極流行的食品、燒賣最初是與湯同吃、春卷於宋朝時代有祈福蠶業豐收之意,還有很多有趣典故,使人對 "千年美食" 有另一番體會。



早年的茶樓,設備簡陋,賣的點心是一般大眾化小食,用大竹籠盛載,由企堂捧著向客人叫賣。



直至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飲食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競爭逐漸激烈,點心便改放在內置火爐的點心車上,熱烘烘的向客人推介。喜歡吃煎製點心,也可到即叫即煎點心大排檔自行點選,點心員會即時煎製。而製造點心的師傳更費盡心思,除傳統的製作技巧外,更揉合中西飲食文化,創製出質素精美,格調高雅的港式「飲茶」文化,並將之推廣至世界每一個角落。

茶樓,正好見證香港的發展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10.gif
2015-12-08 8:40 am
自從失戀後,看到路上成雙成對,就格外放閃,嘴巴瀟灑說只是少一個人來愛,但不可否認還是希望可以多多認識新的朋友,
往認真爬文3個月以上,終於找到隱藏在網路中,傳說中的李姐,
在今年3月初就預約來找,果然是口碑相傳,不做廣告的,我排第3次就遇到雙方非常有感覺的,目前是暫停排約,
李姐那邊可以暫停排約1次,會員時間可以展延拉長時間,也在這段時間可以觀察對方.
推薦給有需要的朋友參考
2008-01-24 1:15 am
茶樓,是一種粵式餐廳,起源於廣州。茶樓主要是喝茶和吃點心的地方,並不會有其他菜式供應。茶樓早於清朝之前經已存在。由二十世紀初期起,酒樓開始兼營了茶樓的業務,而單純提供點心的茶樓則被逐漸淘汰。如香港中環區的陸羽茶室。 茶居有一名稱叫(起午更)早期香港的茶居點心師傅因應早上5:30左右要開市故大名茶居於早上4:30左右要準備點心應市,而行內更有一句口語用以取笑學徒"背脊有絛坑,成世起午更"試想誰人背脊沒有絛坑?


收錄日期: 2021-04-13 21:39: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23000051KK019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