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邊個有名既海 盜 ....

2008-01-23 10:16 pm
中國有邊個有名既海 盜 ....佢地又有咩事跡呢?
更新1:

有冇一d 有關 張保仔既電影呀?

回答 (3)

2008-01-23 10:22 pm
✔ 最佳答案
張保仔洞傳說是著名海盜張保仔收藏寶物的一個山洞,位於香港離島區長洲上的西南部。直到現在,洞內已無任何收藏寶物的痕跡,但也成為島上的旅遊景點。

張保仔洞的洞口約10呎長,非常黑暗及狹窄,但於近年已加設了鋼梯,以方便遊客進出洞穴。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C%B5%E4%BF%9D%E4%BB%94%E6%B4%9E&variant=zh-hk

張保仔,原名張保,新會江門人,1810年以前廣東沿海著名海盜,到現在仍為人所熟識的香港歷史人物。


[編輯] 生平
張保本是新會漁民的兒子,因為年紀輕,被人稱為張保仔。他年青時跟隨父親出海捕魚,但被海盜鄭一擄走,從此成為了海盜。鄭一死後,其妻把所有部下交張保仔管理。

他勢力最盛時,有四萬多人跟隨他,戰船六百多艘。商船要經過他控制的地區,要先交納「行水」(保護費)。而因張保仔出身貧苦,所以特別愛護平民。他們在向鄉民購買糧食時,往往加倍給錢,並嚴禁部下在駐紮地區掠奪。張保仔後來接受招安,向清朝政府投降。


[編輯] 遺蹟
香港有許多與張保仔的遺蹟,在長洲、塔門、南丫島和舂坎角都有張保仔藏金的傳說,最為人所知是長洲張保仔洞。

此外,據許地山教授考查,現今香港島的西營盤是當年張保仔營寨的舊名。在港島歌賦山山腰,有張保仔舊時據守海島、以青磚和蠻石鑲砌而成的塹壕遺蹟,而且相傳今日好萊塢道的文武廟也是張保仔修建的。
2008-01-23 10:24 pm
世界最強海盜中國張保仔

海盜張保(1786—1822年),人呼張保仔,新會人。
  年少爲一漁民..後來給海盜鄭林海拐帶..長大後跟隨鄭林海練得一身好武工.鄭林海去世.張保仔做了船長.早期稱霸珠江三角洲.曾經一次擊沈葡萄牙海軍18首軍船!當年,由於張保仔處事有度、有道,因而深得衆人擁戴,隊伍迅速發展壯大,最盛時,擁有大船800多艘、小船1000多艘,聚衆達10萬人。他更以香港爲根據地,開荒生産,標榜自己爲“第二鄭成功”。還常與海外華僑往來,使當時荒涼的香港島興旺起來,居民達20多萬。
  香港至今還有不少張保仔活動的遺迹,“東營盤”、“西營盤”都是張保仔營寨所在地,扯旗山有條張保仔古道,鴨脷洲有張保仔石炮臺,五鼓嶺有張保仔瞭望台,馬灣天後廟有張保仔外寨,長洲及赤柱舂坎角有張保仔洞……
  紅旗幫有一次在南海與葡萄牙船隊衝突,全殲葡隊,發現葡艦上的財物全是襲擊擄掠中國客船得來,引起張保仔極大憤慨,激發民族感情,於是常集結大隊,縱橫海上,經常襲擊侵犯我國領海的葡、西、荷、英等國船艦,使殖民者提起張保仔都心驚。
  清廷政府爲降伏張保仔,施行內外夾擊、封鎖、挑動內訌、先剿後撫的全面策略,但官兵進剿屢戰屢敗,聞風喪膽。1809年,由美國、葡萄牙提供軍火,並派出艦隊配合兩廣總督百齡的官兵,對張保仔進行內外夾擊,張保仔水米斷絕,戰船損壞也無材料修理。就在這內外交困的時候,嘉慶十五年(1811年),百齡派口辯能言的張飛鴻向張保仔勸降,張飛鴻鼓起如簧之舌進行欺騙遊說,勉張保仔以“大義”,歸付清廷。
  張保仔投降後,幻想效法梁山、瓦崗寨好漢,作國家的“棟梁”、“柱石”,但反成爲朝廷鷹犬,先殲黃旗幫200多人於七星洋,再破青旗幫船艦數十艘於放雞洋,更於儋州鏖戰藍旗幫,擒首領麥有金。張保仔升官晉爵,由千總銜擢升守備,又從順德營都司,調任澎湖協等職。但“以怨仇多,不自安。……怏怏而死。”可謂半世英雄,虧于晚節。
  張保仔出降時,內部分歧,反對投降的隊伍相當龐大,罵他中途變節,是叛逆。張出降後,留在香港尚有六七萬人,大小船隻千餘艘,不肯歸附。而張保仔又引官兵到處進剿五色幫,他們走投無路,紛紛揚帆奔向菲律賓、北婆羅洲、馬來亞等地。這是四邑人近代在契約華工出現之前,流向海外最多的一批華人。
2008-01-23 10:23 pm
海 盜 張 保 仔 ( 一 )
滿清皇朝統治中國凡二百六十七年 ( 公元1616年至1911年 ),國號更替十三次,國力最盛可說是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朝代。但正如三國演義中開章明義指出,天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盛極而衰也是不易的道理。乾隆在位六十載,功過自有歷史評說。唯自嘉慶始,清朝逐漸步向末路,貪官斂財,民不聊生,國弱民怨,引起各國垂涎,直至滅亡,似可斷言。
就在乾隆五十七年某月某日,遠在南方廣東新會江門,一個以捕魚維生的漁家屋內,大人們正在忙得團團轉,心情卻是既喜且憂,甚是矛盾!因為張姓漁家之妻子,今天誕下男丁,喜的是--終可傳宗接代,長大後可以助老父打魚,幫補生計。而所憂者,乃際此貪官橫行、百姓生活艱難年代,養兒育女並非易事。唯有祈求上天保孩子一切平安,快高長大,保張老頭每次出海,順風順水,網網千斤,平安歸來。於是就將孩兒取名保。是張保。
原名張保之所以其後被稱為張保仔,皆因廣東人喜歡將小孩名字後加個『仔』字,例如仔、偉仔之類,故張保自幼被稱保仔,長大後,仍被叫作張保仔,乃很自然之事。讀書在當時的漁民子弟來說,是奢侈的事,能夠懂看、懂寫幾個字,已算很難得的了。保仔出自漁民之家,就在他能行能走的時候,便要跟隨父母親出海打魚,一來方便照顧,二來亦要學習出海的技巧,看天氣、潮水、季節對捕魚的影響,划船的技巧、那下網會有更好的收穫等等。只十來歲,便掌握了不少出海打魚的技術和經驗,懂得『看風駛』的功夫,而且長得高大紮實,粗眉大眼,一身黝黑的肌肉,充滿力勁,頗具英氣。就這樣的一個張保,其海盜事業,使往後之十年,弄得廣東沿海一帶,雞犬不寧,所到之處皆『聞保色變』,朝廷雖屢派官兵、水師提督等擒拿亦不果,真莫奈之何!




( 二 )
話說自從乾隆退位,禪讓給第十五太子嘉親王順埮後,改國號為嘉慶,是為清仁宗,而乾隆帝為太上皇親訓政。大清王朝表面上一片歌舞昇平, 但實際上已是吏治敗壞,社會矛盾日益加深,民間起義此起彼落。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怨聲載道!不少蟻民挺而走險,小則打家劫舍,盜賊小偷應運而生;大則專向富商巨賈、甚或官府打主意。而廣東、廣西之沿海一帶,海盜橫行,舉凡漁船、商船、官船只要不幸遇上海盜,都無一倖免地,被有組織又勢力龐大之海盜洗劫一空,令到朝廷上下大為頭痛!當時之海盜甚有組織,各黨由饒勇善戰者帶領手下,各據一方,而以不同顏色之旗幟作為識別,計有黃旗吳知青、藍旗麥有貴和麥有金;黑旗郭婆帶、白旗梁寶;青旗李尚青與及紅旗鄭一。
嘉慶十二年年初,張保仔雖然只是十五歲的大孩子,但卻長得成人一樣,已經常隨父親出海捕魚,以便在海盜橫行之下,多一個照應。某日,張父憑經驗,觀天氣察水流,知道出海捕魚必有所獲,於是與保仔一干人等,決定揚帆出海,速去速回。果然不出所料,網獲一船漁蝦,立即轉向回航。豈料掌管紅旗之海盜鄭一,早已率眾埋伏,來一個欄途截劫,結果當然是『魚去船空』,雖然血氣方剛之張保仔,曾奮勇反抗,希望保住漁獲,逃出生天。可鄭一究非等閒之輩,兩三下功夫已控制大局,但張保仔此舉,卻令鄭一看在眼裏,認定乃可造之材,當即令手下把張保拿下,收入紅旗,以壯大勢力。如此這般,張保仔從原來一個廣東新會江門的漁村漁家子弟,搖身一變,而與紅旗海盜鄭一扯上關係,後來更獨當一面,不但橫行海上,惡行更伸延至沿海各鄉村( 下文另述 ),且屢戰朝廷之水師提督,最後終在鄭一嫂( 姓石,此際已是張保仔之妻 )勸籲下,向清朝投降,一切只不過是四年的光景而已!(待續)







( 三 )
原來當張保仔被鄭一收為旗下之後,思想經過一番鬥爭,反正朝廷施政無道,天下又處於混亂,老百姓生計朝不保夕,於是認定了目標,不但安然留下來,而且還積極去爭取表現,處處顯示其才智,辦事英明果斷,兼且孔武有力,很快便得到鄭一的寵愛,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即委以重任,成為幫中頭目。
所謂時也運也,嘉慶十二年十月的一場颱風,成為張保仔一生的轉捩點。鄭一雖身經百戰,亦能保住性命,而大風大浪的日子,對同樣是出身自漁家的鄭一來說,當然也遇過不少!但偏偏就是這場颱風,鄭一竟被巨浪捲走,且遭溺斃。紅旗一向由鄭一統領群盜,而鄭妻石氏因貴首領夫人,故間中亦有協助鄭一打理幫務,甚至出謀獻計,而且因亦曾習武,故在打劫船隻時,都能獨當一面,領軍行事。
但鄭一這樣突然葬身大海,群龍頓時無首。還幸鄭石氏仍可挾鄭一之餘威,初時尚能駕御一眾手下,而石氏心想:自己到底乃女流之輩,且人心難測,長期下去,那敢說會否引致軍心不穩,有人乘機奪位。而且,黑、白、黃、藍、青等各旗,自得悉鄭一歸天之後,更在旁虎視眈眈,希望乘虛而入以壯大本旗勢力。張保仔由於加入紅旗後,深得鄭一龐愛,又侍奉鄭石氏得宜,故亦取得鄭一嫂之信任。於是一嫂便有意扶張保仔一把,漸漸地取代鄭一的地位,雖然有少數幫眾不服,但又懼怕被別旗收降,那局面會更未知如何。
回說,保仔亦頗具領袖之風,兼且知人善用,有勇有謀,眾亦甘願接受統領。張保仔從此便踏上海盜生涯,終日以海為家,後來,還賺得一嫂石氏歡心,相許以身。據坊間野史云,石氏雖為漁家女子,皮膚較黑,但生相貌美,且頗具風韻,更酷魚水之歡,與昔日橫行四邑女盜『單眼英』之行徑極其相似,單眼英常與眾賊周旋,每為歡至達旦,仍樂此不疲。難耐寂寞之石氏,與年少俊美之保仔朝夕相對下,萌生愛意。於是不理世俗眼光,公為私,引「保」入室。



( 四 )
自從張保仔當上紅旗首領之後,幫眾在他統領下,幫務發展迅速,而張保又知人善用,深得兄弟信服。當時,有貪利之商人把海盜必需之物資如糧食、槍彈等,以高價售予各旗,雖清廷官兵欲阻其事,而張保便再出高價購之,如盜中有人搶者,當即殺之,算是盜亦有道。故紅旗實毋需擔憂物資糧食之短缺。又以重金收買被劫商船中的力大而又善戰者,其效力,可見張保仔確有過人之處,只是錯生於不當的時代。但其所作所卻連累弱小、貧困之老百姓,尤其是已生活於水深火熱之沿海各鄉村之村民,早令民眾怨聲載道。
嘉慶十四年,海盜張保仔之紅旗賊船已達數百艘,幫眾亦達二萬人馬,婦孺都有五、六千人,刀矛槍炮逾萬件,儼然成為海盜王國。當時身為兩廣之總督百齡,眼見日益猖獗之海盜通行無阻,簡直視朝廷如無物,再這樣下去,民怨必然擴大至難以收拾,那如何向朝廷交代,最終或導至烏紗不保。遂與各部急謀對策,訂下剿滅海盜之大計,逐步剷除為禍沿海各地多年之『海患』。
首先,要求原先需要利用海上作為載運商品、糧食等之交易,一律改為陸運,接派官船封鎖海面,實行封港政策,徹底地斷絕出海的交通。這策略果然奏效,各旗一向以海家,但卻務正業,只是依賴搶劫路過之商船、鹽船,甚至漁船維生,一旦封港,這幫賊匪猶如水塘逐漸乾涸,天又不下雨,那水從那裡來呢?難道在海上乾等嗎?張保仔身一幫之首,雖然出道之日子尚短,而且還是無心插柳之下,當上紅旗幫幫主,但自鄭一意外身故之後,由於張保年青力壯,每次做案皆身先士卒,統領有道,把紅旗幫成為海上霸王。
這趟百齡封港之舉,可謂正中這群海盜之要害,各旗均頓感束手無策,皆視紅旗之張保馬首是瞻,張保仔苦思之下,終於作出了一個驚人之決定。這決定究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收錄日期: 2021-04-23 19:34: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23000051KK013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