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滿足」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慾」。你的反問方法,換過方式來說,你認為「無慾無求」才是沒有問題。
人生係咪為左滿足自己而活。這一句有沒有問題,視乎每個人的慾念和需求如何。
人有不同層次的需求,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的需要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主要探討問題。
他指出,人生來要滿足的,由七層基本以至高層次的需求,分為兩大類,較低的前四層稱為基本需求(basic needs),較高的後三層稱為成長需求(growth needs)。 根據馬斯洛的解釋,各種需求層次之間存在有以下的關係和特點:
1. 各層需求之間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後順序之別;2. 只有低一層需求獲得滿足之後,高一層的需求才會產生。但仍然有可能出現意外。例如:創造性的人的創造驅力;比任何其它需要都更為強烈,也有些人的價值觀和理想是如此強烈。 以致寧願死也不放棄他們。
基本需求有一共同性質,均係由於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欠缺而產生,故而又稱匱乏性需求(deficiency needs)。 包括:
1.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指維持生存及延續種族的需求;
2.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指希求受到保護與免於遭受威脅從而獲得安全的需求;
3. .隸屬與愛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持等的需求;
4. 自尊需求(self - esteem needs),指獲取並維護個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較高層次的需求,是後來才發展出來的,包括:
5. 知的需求(need to know),指對己對人對事物變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6. 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指對美好事物欣賞並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結構、順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7. 自我實現需求(self - actualization needs),指在精神上臻於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個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實現的需求。
就像生物的進化一樣,需求的層次愈高,其完全存在的可能性較低;這種需求容易消失,同時相伴的酬賞延遲也較沒關係。生活在高需求層次的人,意味著其物質性的事物較充分,較長壽,較少生病,睡得較好,胃口較佳,高層次的需求強度較弱。
高層次需求得來的滿足是較為主觀的,如非常幸福,心情十分平穩,內在生活非常富裕等; 當個人的環境(經濟、教育等環境)較好時,個人較易滿足高層次的需求; 當個人滿足其高層次需求之後,個人愈可能接近自我實現的目標。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個人人格獲得充分發展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實現,自我實現(self actualization)就是人性本質的終極目的,也就是個人潛力得到了充分發展。據馬斯洛估計,人群中能夠自我實現者不過十分之一,原因是個人條件之外,難免受環境因素的限制。 他選出美國名人中傑佛遜、林肯、愛因斯坦等人,認為他們都是自我實現的人。 馬斯洛分析發現這些人的人格特質有幾點相同:
有良好的現實知覺;
能正視自己、別人和自然;
他們活動和反應是自發的,而不是被迫的;
能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形成看法;
有獨立自主性,不受環境和文化的支配;
能認識人類;
和為數不多的人發生深厚的友誼;
有與眾不同的鑑賞力和審美觀;
具有民主的價值觀;
有一種哲理性、無敵意的幽默感;
具有創造力;
有較多的高峰體驗;
有高度的社會興趣,但不墨守成規。
在這些特徵中,馬斯洛特別強調頂峰體驗的概念。 頂峰體驗(peak experience)指自我實現者在人生歷程中曾有過體驗到欣喜感、完美感及幸福感的經驗。 頂峰體驗多在人生領悟、至愛授受、苦盡甘來或宗教悟道等情境下產生,是人生難得的經驗,只有實際經歷過的人才會有此體驗。 高峰體驗是人類的共同感受,每個正常人都可能在生活中得到這種體驗。 自我實現者的高峰體驗頻率較高且程度較深。
你提及的種種慾望,是一個人生存的層次問題。分別只是你要實現的價值觀是甚麼?你要成為一個基本的人/動物、還是有需要成為高層次的人?
2008-01-24 01:52:43 補充:
你這個例子:一個香港少女發表說:希望跳樓死,因為跳樓的過程很爽!相信比跳樓機還好吧!「輕生」這種有違人類生存需求的做法,只是因為基本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結果。請留意她的行為,是「發表」對輕生的言論,這可能是涉及第三和第四種需求:3. 歸屬感與愛的需求;和 4. 自尊需求。年青人發表這種類似「戰勝死亡恐懼」的言論和自殘行為、表逹自己「厭世」的消極手法,一方面可能為了引朋友注意關心,甚至是用這種方式來「面對」身不由己的現實生活,來建立「自尊」,這是低層次的人,如果無腦算是低層次,那就是無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