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是指純粹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
現時世上最廣為人知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聖書體。此外,現時中國西南部納西族所採用的東巴文和水族的水書,是現存世上唯二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統。
漢字雖然還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徵,但由於漢字除了象形以外,還有其他構成文字的方式;而漢字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已跟原來的形象相去甚遠,所以不屬於象形文字,而屬於表意文字。然而,甲骨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此外,瑪雅文字的「頭字體」和「幾何體」亦是。
甲 骨 文
甲骨文發現於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000多年,分成甲文跟骨文兩種,甲文多刻在龜的腹甲上,少數刻在龜的背甲上,骨文主要刻在牛胛骨上。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當地的農民在採收花生時,偶然撿到一些甲骨,被當成中藥賣給藥舖,清末金石學家王懿榮和學生趙軍偶然在中藥材上的「龍骨」片發現有古文字[1][2],經過查證後才知道是商代國都所在地。但後人考證王懿榮並非發現甲骨文的第一人,大家提到的還有王襄[3]、孟定生、劉鶚、端方、胡石查[4]等人,最初,商人為壟斷甲骨文,故意把出土地點說成是湯陰或衛輝,學者多受其騙。
王襄還著有《甲骨文字典》以及《室殷契征征文》。1904年,孫詒讓依據《鐵雲藏龜》,寫成《契文舉例》一書。羅振玉著《殷墟書契》、《殷墟書契奢華》、《鐵雲藏龜之餘》、《殷商占卜文字考》、《殷墟書契考釋》等有關甲骨文的書。
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甲骨文大約有4500個單字,解讀了大約三分之一左右。甲骨文使用了象形、指事和會意等漢字造字的方法。在字的使用上可以看出假借的造字方法。形聲字占大約25%左右。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以龜甲來記載,甲骨的內容涉及天文、氣象、地理、職官、畜牧、宗教等方面。甲骨文的會意字,求意思明確,甲骨文的體積和甲骨文的繁簡往往決定文字的大小。
參考資料: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7110303152
應是甲 骨 文先 出 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