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以色列今天友國:
美國.英國.法國.中國.日本 等西方國家
歒國:
伊朗.格魯吉亞.巴林.科威特.阿曼 等很多回教國家,而且都不城應有這個國家
參考資料:
面積:20,770平方公里,陸域20,330平方公里,水域440平方公里
人口:5,938,093人(2001年7月)
首都:耶路撒冷 Jerusalem
主要語言:希伯來語、阿拉伯語
國慶日:猶太曆8月5日 獨立(1948 )
西元前一千年左右,猶太人曾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王國。後來分別被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及希臘人統治。西元132至135年間,猶太人反抗羅馬統治,遭殘酷鎮壓,死傷慘重,生還者逃離,從此猶太人失去祖國,流浪於世界各地。
十九世紀末,流亡各地的猶太人興起復國運動,經過多年努力,終於得到英國的支持。一次大戰後,英國協助各地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並暫委任英國統治。1948年5月14日,英國宣布巴勒斯坦委任統治終止,同日以色列發表獨立宣言,宣布成立以色列國,流亡了二千多年的猶太人終於恢復了自己的國家。
國旗使用藍、白兩色,是猶太教高僧在祈禱時所披的披肩顏色。中央的圖案是大衛王的盾牌上的標誌,稱「大衛之星」。大衛王是西元前十世紀左右的以色列國王,當時國力強盛。把大衛王的標誌用在國旗上,祈求大衛王能保佑他們安居樂業。
以色列建國之初,是定臺拉維夫(Tel Aviv)為首都。因為阿拉伯國家不滿以色列強佔巴勒斯坦部份土地,於以宣布獨立後第二天,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六個阿拉伯國家聯合出兵進攻以色列,此即第一次以阿戰爭。結果除約旦小勝外,其餘五國皆為以所擊敗。以國土地擴大三分之一,並兼併耶路撒冷西部,國會於1950年宣布耶路撒冷為其首都,除國防部以外之所有政府機構皆遷往耶路撒冷。1967年第三次以阿戰爭後,以國復佔領東耶路撒冷,並於1980年8月宣佈,耶路撒冷為其不可分割之永久首都。然依據1947年聯合國有關巴勒斯坦分治計畫,耶路撒冷因其猶太教、基督教及回教三大宗教聖城地位而應國際化,故聯合國安理會旋以十四比零通過,譴責以色列改變耶路撒冷之國際地位,違反聯合國決議。故以國雖定都於此,但國際上普遍不承認,各國駐以外交機構仍多設於臺拉維夫。
資料來源:
http://home.kimo.com.tw/taiscout/israel.htm
a.jpg (18332 bytes)
天使報喜堂
b.jpg (22033 bytes)
主哭堂外望耶路撒冷
c.jpg (21088 bytes)
以色列國徽--金燈台
l.jpg (24225 bytes)
曠野修道院
以色列的歷史
近代以色列,已經是個充滿旺盛活力、進步繁榮的現代化國家。但是這片土地上,畢竟孕育著一群信仰獨特的民族,歷經多個世紀流傳下來的宗教、史蹟和文化傳統,使得以色列四處瀰漫著神聖氣息,迄今猶扮演著維繫歷史的角色。
回溯以色列聖地歷史源頭,其為引發世界最多宗教紛爭的聖城及永恆的首都──耶路撒冷,適足以代表生存的延續和世代盛衰的完美結合。
「耶路撒冷」,這個無論在任何宗教信仰者心中都會百轉千迴的名字,是猶太教,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精神的重心及永恆的聖城,對來自不同背景和信仰的景慕者而言,則被認定為一生至少該去一次的傳奇城市。的確,世上再無其他地方比得上耶路撒冷,跨越3千多年仍不間斷被歷史記載,或更能引燃宗教狂熱份子為之抖顫的了。
西元前兩千多年,以色列人祖先原居美索不達米亞,後於西元前19世紀左右,方由亞伯拉罕(Abraham)遷移至迦南(Canaan) 人居住的巴勒斯坦。據說神曾對亞伯拉罕說要將「流奶與蜜」的迦南地賜給以色列人,此即以色列人認為上帝選民思想之始。西元前13世紀摩西率領淪為奴隸的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兩百年後(西元前12世紀)約書亞(Joshua)於迦南定居。
西元前1003年,以色列歷史上最重要的王大衛(David) ,將當時名為「耶布斯」城(Yevus) 改名為耶路撒冷,並立為首都和宗教中心。西元前957年時,大衛之子所羅門(Solomon) 在此建立第一座聖殿,其帝國版圖更從幼發拉底河延伸至埃及,此為耶路撒冷繁盛時期。
西元前587年,即猶太教曆阿布月9日,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 Nebuchadnezzar)佔領耶路撒冷,掠劫寶物,且摧毀聖殿,擄其人民至巴比倫(Babylonia ,即今之伊拉克)。經過50年以後,波斯王古列(Cyrus) 征服新巴比倫時,特許被擄至巴比倫的猶太人重返故土,並重建第二座聖殿。
西元前333年,亞歷山大(Alexander) 大帝入主耶路撒冷,繼之而來的是埃及托勒密王朝(Ptolemies) 及敘利亞西流古王國( Seleucid)之統治。西流古王安捷阿哥四世(Antiochus IV)統治期間,不僅將耶路撒冷極度希臘化,並且多方褻瀆聖殿、壓抑猶太人宗教習俗,最後終於導致猶太民族群起反抗。
猶大‧馬加比(Maccabbean)帶著猶太人擊潰西流古人後,於西元前164年重新修建聖殿,並建立猶太人的哈希曼王朝(Hasmonean Dynasty)統治達一世紀之久,直到西元前64年龐貝(Pompey)率軍進佔耶路撒冷,將之納為羅馬帝國統治。
西元前37年羅馬統治時期的猶太國王希律王(King Herod the Idumen)史無先例地興建許多紀念性建築物,並將聖殿裝飾得更加莊嚴富麗。
希律王死後幾年,耶穌基督被釘上十字架,羅馬帝國對猶太人的統治則日益肆虐。自西元66年起有數年時間,猶太人與羅馬人為爭奪耶路撒冷而戰,不幸於西元70年猶太人落敗,被羅馬軍隊佔領再度摧毀聖殿。約60年後,巴可巴(Barkochba) 叛亂期間,猶太人曾獲短暫自治,直至羅馬人戰勝,改國號為巴勒斯坦,耶路撒冷被易名依麗亞城(Aelia Capitolina)成為猶太人被禁足的異教徒城市。猶太民族從此顛沛流離遍至世界各角落。
當羅馬帝國統治接近第4世紀時值拜占庭(Byzantine) 時期,耶路撒冷又再度成為基督教重心,西元614年聖墓教堂被築完成。23年後,卡烈夫‧奧瑪(Caliph Omar) 率回教軍隊進駐耶路撒冷,此城市頓時又成為伊斯蘭教所在地。西元691年到703年間,奧瑪清真寺(Omar Mosque) 和阿喀薩清真寺(El Aqsa Mosque)相繼建造完成。之後約有數百年歷經大馬士革的伍麥葉王朝及巴格達的阿拔期王朝統治,耶路撒冷陷入前所未有的灰暗和衰落時期。
自1099年至1187年止,歐洲十字軍進入耶路撒冷重建為基督教城市。其後又陸續被庫爾德人(Kurd)薩拉丁(Saladin) 和埃及馬木路克(Mamluks) 統治過,耶路撒冷再度由基督教徒手中變成回教中心。
鄂圖曼土耳其人於1517年進軍耶路撒冷,維持長達400年的統治。17、18世紀時的耶路撒冷在各方冷落下顯得蕭條而沉寂。直到19世紀後期,鄂圖曼勢力衰退,歐洲人民重新興起對聖地的渴望,猶太民族陸續返回故里,耶路撒冷才又恢復昔日生機。
1917年12月9日英國將領阿倫比(Allenby) 自土耳其手中取得耶路撒冷,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和鄂圖曼帝國瓦解,國際聯盟遂將當時之「巴勒斯坦」委由英國託管。1922年至1948年5月14日託管結束時,聯合國根據據1947年11月29日之決議,將巴勒斯坦分給阿拉伯人和猶太人。
由於阿拉伯鄰國堅決反對以色列建國,1948年爆發以色列獨立戰爭,歷時約一年半的中東戰爭由以色列獲勝後,停火休戰線即將耶路撒冷劃分為二,北面及南面之舊城地區歸約旦管轄,以色列則保有西面的新城部份。
1967年因阿拉伯人企圖掠取猶太屬地,引發有名的「中東六日戰爭」,以色列乘勝趁機收復失土並且定都耶路撒冷。自此耶路撒冷重返以色列懷抱,成為今天的政治、宗教、及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