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為何製成茶餅?

2008-01-19 10:48 pm
普洱茶為何製成茶餅?

回答 (4)

2008-01-19 10:57 pm
✔ 最佳答案
普洱茶是怎麼製成的?



洱茶的種類

普洱茶依茶葉有無壓製成型分為「散茶」與「緊茶」。緊茶又可再分為碗狀的「沱茶」、圓形的「七子餅茶」與方形的「茶磚」、「方茶」,另外還有香菇形的緊茶。

普洱茶又依茶葉的製造工序分為「生茶」與「熟茶」。生茶製成的茶餅俗稱「青餅」,熟茶製成的茶餅俗稱「熟餅」。

普洱茶還依其所貯放陳化的環境分為「乾倉普洱」與「濕倉普洱」。



是越陳年的越好嗎?



當香港處於九七回歸而引發的移民潮時,老茶倉、茶樓因此釋出塵封多年的陳年普洱茶,當收藏者在港求售無門之際,此時台灣茶也正處於逐漸綠茶化中,對台灣喜好陳年老茶的人而言,正是因緣際會。當香港的茶商不解著台灣人為何願以百萬計的銀兩,換取一批又一批的陳年普洱茶時,這些未被普遍重視的珍貴茶品,正快速向台灣匯集。

在此期間,當然也摻雜著部份的劣品,但不應為此而減損數十年間行家惜物的珍藏,這些可能是絕品,原因無他只為歷史的因緣不再。如今香港的愛茶人感嘆,在香港這些珍品的原藏地尋之不易,在台灣更多人說是炒作,但平心而論,商賈那個不知,貨之為利,貴在流通,茶交會上的新茶動輒千金,且年年都有,源源不絕,才是金雞母。當然古今中外,各行各業,市井間作假、炒作者眾,但試想既為劣品就算老舊又如何,何況是作假呢?



怎樣選擇好的普洱茶呢?



喜陳年飲品及食品者應知,不論是存紅酒或是釀陳梅,材料與製作重要,貯藏更是關鍵,不同的環境與容器,對其品等高下之影響不可忽視。所以陳年普洱茶的貯藏重在讓茶得和緩轉化的陳倉,舉凡陳化過程、存放環境、貯藏空間、收納容器、包裝材料均應講求。就個人經驗歸納此存茶五要:恆溫、恆濕、不見光、無雜味、喜熱鬧。前四要非僅適度更要免其變化,且同一靜置空間貯茶量愈多,有利於茶香相互激發。所謂激發為味相侵染以香引香內香潛發。

一九六○年代以前的陳年普洱茶通常被稱為古董茶及印級茶。如福元昌號、同慶號、敬昌號、江城號等私人茶號在一九五六年被收歸國有前的製品;另如圓茶紅印、圓茶藍印、圓茶鐵餅等印級茶,為一九五○年軍事接管省茶司後更名為中國茶業公司雲南省公司起至一九六○年代初所製。此時期的茶品,皆為生茶,會被行家收藏至今,不論茶質或製工,應具有讓人一見即知的不凡品相,且老韻十足,香沉味醇而爽口,氣強而化,故辨識不難,道理很簡單,在那個年代會收藏茶品至今者,應為專業行家,而且也非為商業目的而收藏。

八○年代以前茶品,如茶材佳、製作好又經專業倉儲存,經長期陳化,熟味已轉化為陳熟香(俗稱棗香、蔘香、沉香),且湯色酒紅、清澈油亮,絕非一般色黑混濁的劣品可比擬。九○年代以後,印刷、字型大小仍延襲八○年代,但紙材改為模造紙故辨識不難。

一九九○年代以後由於香港九七回歸,釋出大量的陳年普洱茶,也帶動市場需求,由茶樓用茶進入品茗茶品領域,陳年茶供不應求,茶商轉向雲南訂製新茶,加上中國經濟改革,促使普洱茶生產有了重大變化:



大量個體戶加入供應鏈。

海茶廠啟用「大益牌」的全新識別品牌。

下關茶廠最具代表性的中茶牌青餅,外包印刷不變,而工序產生重大改變,有生熟配、有熟茶,也有仿「七子鐵餅」的鐵模外型。

昆明茶廠最具代表性的7581熟茶磚原來的外包印刷內所包的茶也有各種不同工序、重量及配菁,外觀已不再具有辨識的意義。

  自此,普洱茶百家爭鳴,生茶無茶菁味,熟茶無發酵味,有生熟配,有綠茶工序的生茶,有所謂古茶樹、野生茶,有月餅型、棋子型,更有各種餅包、內票、內飛印刷仿古董茶,印級茶,甚至七○年代、八○年代茶品。經有心人製作,推廣充斥市面。
2016-06-12 2:09 pm
更多資料請登錄:http://zlhtea.com
2008-01-20 12:50 am
将大体积压缩变小, 方便包装和运送
2008-01-19 11:09 pm
你衹想知點將茶葉製成「茶餅」係嗎?
從紀錄片中看到,是先做一個圓形的“模”然後把製好的茶葉放入,再在上面加上重物「石塊」,過了一段日子取出便成了“餅”狀。


收錄日期: 2021-04-16 17:26: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9000051KK019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