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春貼(揮春)的起源還要從桃符說起。古代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桃樹下有神荼、鬱櫑二神,主管萬鬼。如遇作祟的鬼,他們就把它捆起來餵老虎。後來,民間在春節的時候,為驅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畫上這兩個神像,這就是桃符。到了五代的時候,蜀主孟昶親自在桃符上題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賀長春」一聯,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聯。到了宋代,春節貼對聯已經成為一種風俗了。王安石詩中就寫過:「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用紅紙書寫春聯始於明朝。
春節貼春聯的在明代開始盛行,又有了非對聯式的吉祥語以及單字春貼,到清代梁章矩編寫了春聯專著《檻聯叢話》,顯示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這個習俗亦傳到朝鮮半島和越南,據李氏朝鮮末年實學家柳得恭所著《京都雜誌》記載,在首都漢陽地區(今首爾),人們有在立春這一天貼對聯的習俗如「壽如山,富如海」、「去千災,來百福」、「立春大吉,建陽多慶」、「國泰民安,家給人足」、「國有風雲慶,家無桂玉愁」、「災從春雪消,福逐夏雲興」、「掃地黃金出,開門萬福來」、「天上三陽近,人間五福來」、「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等,後來又有了單字和單句的春帖。朝鮮人的春貼寫在白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