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齊白石(多些資料)唔該

2008-01-19 12:55 am
關於齊白石D資料!
唔該多d呀!
急! ! ! !

回答 (3)

2008-01-19 1:04 am
✔ 最佳答案
齊白石先生簡歷
圖片參考:http://hk.yimg.com/i/icon/16/3.gif

(1863-1957 )
齊白石 ,生於清同治二年,出生在湖南湘潭杏子塢星斗塘一個貧窮的農家。家裡有一畝水田,除了田中的生產之外,還必須依靠打零工賺來的工資方能餬口。 「我們家鄉,做飯是燒稻草的,我母親看稻草上面,常沒打乾淨,剩下來的穀粒,覺得燒掉可惜,用擣衣的椎,一椎椎的椎了下來,一天可以得穀一合,一月三升,一年就三鬥六升了,積了差不多的數目,就拿去換棉花。又在我們家裡的空地上,種了些麻,有了棉和麻,我母親就春天紡棉,夏天織麻。....我母親織成了布,染好了顏色,縫製成衣服... .」這裡面充滿了實在生活的經驗,齊白石就是在一個多麼洋溢著實在生產活動的環境中渡過了他的童年,這些豐富的物質知識與勞動經驗,成為他日後藝術上所憑藉的最有力的語言。

當他長大之後,童年生活的貧窮、勞苦,非但沒有被當成恥辱,羞怯地掩藏起來,他反而憑藉著這珍惜的童年經驗,自信而驕傲地發展了他獨特的美學,他在畫面上畫蝦蟹、青蛙、蝌蚪、掃帚、犁田的牛、小雞、稻穗、菜蔬、果子、牛糞....,把一切傳統貴放士大夫或文人畫中鄙夷或漠視的題材提昇出一種尊嚴,並且用樸實沉厚的技法認真地創造出藝術上的形像。齊白石藝術中的第一種美學基礎便因此建立起來了,我們可稱之為「農民美學」。齊白石的農民性格成為支配他一生思想行為與藝術活動的基礎。強韌的生命力可說齊白石「農民美學」的第一要義,它最大的特色則在對立於傳統士大夫文人美學的嬌弱、頹廢。他畫過一張畫,水墨的一顆大白菜和鮮紅的兩隻辣椒,都是民間最普遍的食物,然而齊白石給它們一種驚人的尊嚴,並且題款上說:「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菜之王,何也?」齊白石是很自覺地把一些平民性的東西提昇出來,以平民性的美學,並列於傳統士大夫文人建立起來的美學,牡丹、荔枝的嬌貴似乎一下子在飽滿健康、充滿生命力的白菜之前大為遜色了。
 
齊白石(1864─1957) 原名純芝,號渭青、蘭亭,後改名璜,號瀕生,別號白石、白石老人,別署杏子塢老民、星塘老屋後人、借山吟館主者、寄萍、齊大、木居士、湘上老農、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家貧寒,少時讀書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讀書習畫。


1877年做木匠學徒,次年改學雕花木工,曾習摹《芥子園畫傳》,並據以作雕花新樣。

1888年起,先後從蕭鄉陔、文少可、胡沁園、譚溥等人學畫。曾從陳作堝讀書,從王湘綺攻讀詩文,任龍山詩社社長。

1902年起,出遊陝西、北京、江西、廣東、廣西。七年間“五出五歸”,得見名山大川,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

1917年二進北京,結識陳師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

1919年定居北京,從陳師曾勸,始行變法。

1926年應林風眠聘于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任教。

1936年遊四川。

1937年自加兩歲。抗日戰爭期間,北平淪陷,表示“畫不賣與官家”。

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辦個展,並應徐悲鴻聘,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

1949年當選中國文聯委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委員。

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擅長中國畫、書法、篆刻和詩歌。一生作畫不輟,留下大量詩、書、畫、印作品。傳世畫作有《墨蝦》、《牧牛圖》、《蛙聲十裏出山泉》等。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傳》等;出版有三卷本《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山水畫選》等畫冊多種。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

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

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

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於中國美術館舉辦《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誕生100周年紀念展覽會》。

1983年底至1984年1月於中國美術館舉辦《紀念齊白石誕辰120周年作品展覽》。



2008-01-18 17:07:23 補充:
去參考網址睇下啦仲有d資料未錄ga
2017-01-21 3:15 pm
齊白石於1864年元旦(同治二年十一月廿二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潭縣(今湖南省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農民家庭,原名齊純芝。自幼體弱多病。由於家族以務農為生,祖父齊萬秉認為農耕不能賺錢,於齊白石2歲時起教授寫字。於6歲時在公公所開設之蒙館學習,半年後輟學,輟學後,協助家中務農。14歲起作木匠,學習雕花木工。後來兼習繪畫,並拜蕭薌陔為師。25歲時起拜名士胡沁園、陳少蕃等為師[1],由胡沁園替之取名為璜,號瀕生,因家中靠近白石鋪,故取別號白石山人。學習詩、書、畫、篆刻。並開始兼以賣畫為生,不再以雕花木工賺錢。
32歲時起對刻印產生濃厚興趣,開始向名家學習刻印。35歲時拜學者王湘綺為師。1903年39歲時第一次到北京。40歲時,開始周遊天下,以後到南北各地遊歷,飽覽名山大川,使他開闊了眼界,師法大自然,充實了作品「造化」內容。1905年41歲時在當時廣西首府桂林賣畫為生,認識了蔡鍔和張中正和尚(即黃興)。42歲時起遊覽廣州、廣西、重慶、越南、上海、南京,期間,寫畫風格由工筆畫轉為寫意畫。
1917年起決定於北京發展,以賣畫刻印為生,並結識了陳師曾(陳寅恪之兄),受陳師曾影響,創造出自成一家的畫畫風格,亦即紅花墨葉的大膽風格,以原本不協調的純紅色和深墨黑用在一起,形成畫面鮮明的對比,表現了畫面上清新、樸實的感覺,實現了「衰年變法」。並學習徐渭、石濤,在學習石濤、朱耷、徐渭的基礎上,吸收吳昌碩的技法,終於自成一家。後結識梅蘭芳、艾青、徐悲鴻等人。1922年,在陳師曾協助下,其作品起於外國展出,受到重視。後受林風眠邀請,起到北京藝術專門學校教授中國畫。也曾在張恨水的北平私立北華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國畫。
1937年,日本入侵中國,齊白石因在外國享譽,受日本人拉攏,堅拒屈服,更遭扣押。後日本當局懼怕負上迫害藝術家罪名,扣押三天後釋放。

1956年的齊白石,鄭景康攝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齊白石因是木匠出身,以及與毛澤東有同鄉之誼受到中共表揚。並被聘為中國美術學院名譽教授。1953年他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4年被選為第一屆湖南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東德總理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德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齊白石共和國藝術科學院通訊院士的榮譽狀。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他為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的獲得者。1957年出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同年9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畫風[編輯]
齊白石強調「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在篆刻方面自稱「三百石印富翁」。晚年仍然細心觀察蝦、蟹、青蛙的游泳姿態,他的畫自成章法,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蔬果、玩具都可入畫,和20世紀世界繪畫藝術的發展方向相符。
2008-01-19 1:13 am
齊白石 (Qi BaiShi)
(1864 ~ 1957)

說明:
  齊白石是各方面造詣都很高的現代繪畫大師。他的人品、繪畫、詩句、書法、篆刻,無不出類拔翠。他的藝術創作極其豐富。他的風格對現代乃至當代中國畫創作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 齊白石原名純芝,字謂清,小名阿芝,字萍生,號白石,白石翁,老白、又號寄萍、老萍、借山翁、杏子塢老民、齊大、木居士、三百石印富翁。生於西元 1864 年,卒於 1957 年。他是湖南湘潭人,長期僑居北京。齊白石家境貧困,世代務農,僅在 12 歲前隨外祖父讀過一段私塾。13 歲起學木匠、那時雕花,差不多千篇一律,他突破陳規,〝造出許多新的花樣〞。人稱〝芝木匠〞,1882 年他給一家雕花,在主顧家〝無意間見到一部乾隆年間刻的《芥子園畫譜》,五彩套印〞,非常高興,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畫了半年。

  齊白石 27 歲開始繪畫生涯,習詩文、刻圖章。60 歲後定居北京,以篆刻賣畫為生,日本人和法國人買走了不少。這時期他與梅蘭芳相識,第一次見面時,齊白石為梅蘭芳畫草蟲,梅蘭芳則為齊白石唱一段貴妃醉酒。他曾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5 年,民主德國授他民主德國藝術科學院通訊院士稱號,1956 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他和平獎金。卒年 95 歲。      

藝術特色   

  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

  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摹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隻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參考: yahoo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59: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8000051KK0200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