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齊白石先生簡歷
圖片參考:
http://hk.yimg.com/i/icon/16/3.gif
(1863-1957 )
齊白石 ,生於清同治二年,出生在湖南湘潭杏子塢星斗塘一個貧窮的農家。家裡有一畝水田,除了田中的生產之外,還必須依靠打零工賺來的工資方能餬口。 「我們家鄉,做飯是燒稻草的,我母親看稻草上面,常沒打乾淨,剩下來的穀粒,覺得燒掉可惜,用擣衣的椎,一椎椎的椎了下來,一天可以得穀一合,一月三升,一年就三鬥六升了,積了差不多的數目,就拿去換棉花。又在我們家裡的空地上,種了些麻,有了棉和麻,我母親就春天紡棉,夏天織麻。....我母親織成了布,染好了顏色,縫製成衣服... .」這裡面充滿了實在生活的經驗,齊白石就是在一個多麼洋溢著實在生產活動的環境中渡過了他的童年,這些豐富的物質知識與勞動經驗,成為他日後藝術上所憑藉的最有力的語言。
當他長大之後,童年生活的貧窮、勞苦,非但沒有被當成恥辱,羞怯地掩藏起來,他反而憑藉著這珍惜的童年經驗,自信而驕傲地發展了他獨特的美學,他在畫面上畫蝦蟹、青蛙、蝌蚪、掃帚、犁田的牛、小雞、稻穗、菜蔬、果子、牛糞....,把一切傳統貴放士大夫或文人畫中鄙夷或漠視的題材提昇出一種尊嚴,並且用樸實沉厚的技法認真地創造出藝術上的形像。齊白石藝術中的第一種美學基礎便因此建立起來了,我們可稱之為「農民美學」。齊白石的農民性格成為支配他一生思想行為與藝術活動的基礎。強韌的生命力可說齊白石「農民美學」的第一要義,它最大的特色則在對立於傳統士大夫文人美學的嬌弱、頹廢。他畫過一張畫,水墨的一顆大白菜和鮮紅的兩隻辣椒,都是民間最普遍的食物,然而齊白石給它們一種驚人的尊嚴,並且題款上說:「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菜之王,何也?」齊白石是很自覺地把一些平民性的東西提昇出來,以平民性的美學,並列於傳統士大夫文人建立起來的美學,牡丹、荔枝的嬌貴似乎一下子在飽滿健康、充滿生命力的白菜之前大為遜色了。
齊白石(1864─1957) 原名純芝,號渭青、蘭亭,後改名璜,號瀕生,別號白石、白石老人,別署杏子塢老民、星塘老屋後人、借山吟館主者、寄萍、齊大、木居士、湘上老農、三百石印富翁等。湖南湘潭人。家貧寒,少時讀書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讀書習畫。
1877年做木匠學徒,次年改學雕花木工,曾習摹《芥子園畫傳》,並據以作雕花新樣。
1888年起,先後從蕭鄉陔、文少可、胡沁園、譚溥等人學畫。曾從陳作堝讀書,從王湘綺攻讀詩文,任龍山詩社社長。
1902年起,出遊陝西、北京、江西、廣東、廣西。七年間“五出五歸”,得見名山大川,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
1917年二進北京,結識陳師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
1919年定居北京,從陳師曾勸,始行變法。
1926年應林風眠聘于國立北京藝術專門學校任教。
1936年遊四川。
1937年自加兩歲。抗日戰爭期間,北平淪陷,表示“畫不賣與官家”。
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辦個展,並應徐悲鴻聘,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
1949年當選中國文聯委員,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委員。
1952年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曾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擅長中國畫、書法、篆刻和詩歌。一生作畫不輟,留下大量詩、書、畫、印作品。傳世畫作有《墨蝦》、《牧牛圖》、《蛙聲十裏出山泉》等。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傳》等;出版有三卷本《齊白石作品選集》、《齊白石山水畫選》等畫冊多種。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
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榮譽狀。
1956年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
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於中國美術館舉辦《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誕生100周年紀念展覽會》。
1983年底至1984年1月於中國美術館舉辦《紀念齊白石誕辰120周年作品展覽》。
2008-01-18 17:07:23 補充:
去參考網址睇下啦仲有d資料未錄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