係九歲女童吊頸新聞睇到呢個詞語~*最佳有40分*~

2008-01-19 12:53 am
草莓族點解?
同埋來源!!!!!!
Thx"

回答 (10)

2008-01-19 12:58 am
✔ 最佳答案
經不起風浪, 像strawberries一樣, 要小心呵護的.

草莓族一詞出自翁靜玉著、1993年出版的《辦公室物語》(ISBN 957-8645-04-X)一書,形容當時的年輕人,約民國50年(1961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由於媒體的炒作,現在多半作為約民國70年(1981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的一種負面標籤。

「草莓族」一詞最早被食品業者拿來形容15歲以下的消費者,以草莓來象徵這個族群的天真、好奇。但後來則取其光鮮亮麗、甜中帶酸的生澀、在溫室中長大及一捏就破的特性,開始以草莓族來稱呼1981年後出生的世代(有時也包含1981年前數年出生的世代)。

在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草莓族是被新聞媒體所誇大了,每逢「七年級生」(台灣俗稱民國70年以後出生者)、「八年級生」犯錯時即大幅報導,事實上在這個世代中也不乏有能力且有好表現之人。

台灣社會對於草莓族的普遍刻板印象包括:

抗壓性低(承受催逼、壓力的能力低)
受挫性低(承受挫折、打擊的能力低)
穩定度低
學歷高但操作能力差
重視外表、物質與享樂
個人權益優先於群體權益
也有人以“布丁族”或“豆腐族”來揶揄缺點(特別是抗壓性)比草莓族還嚴重的人。
2008-01-19 7:42 am
草莓族一詞出自翁靜玉著、1993年出版的《辦公室物語》(ISBN 957-8645-04-X)一書,形容當時的年輕人,約民國50年(1961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由於媒體的炒作,現在多半作為約民國70年(1981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的一種負面標籤。
概要
「草莓族」一詞最早被食品業者拿來形容15歲以下的消費者,以草莓來象徵這個族群的天真、好奇。但後來則取其光鮮亮麗、甜中帶酸的生澀、在溫室中長大及一捏就破的特性,開始以草莓族來稱呼1981年後出生的世代(有時也包含1981年前數年出生的世代)。

在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草莓族是被新聞媒體所誇大了,每逢「七年級生」(台灣俗稱民國70年以後出生者)、「八年級生」犯錯時即大幅報導,事實上在這個世代中也不乏有能力且有好表現之人。
台灣社會對於草莓族的普遍刻板印象包括:

抗壓性低(承受催逼、壓力的能力低)
受挫性低(承受挫折、打擊的能力低)
穩定度低
學歷高但操作能力差
重視外表、物質與享樂
個人權益優先於群體權益
也有人以“布丁族”或“豆腐族”來揶揄缺點(特別是抗壓性)比草莓族還嚴重的人。
另外,2005年3月22日臺灣有一名婦人因肩痛求診,因療效不彰憤而怒罵醫生為「草莓族」。後經臺灣高等法院認為草莓族係指「年輕沒經驗禁不起挫折的人」、「屬於貶抑性詞彙」而的確貶低其名譽,而判婦人敗訴.
2008-01-19 1:44 am
以草莓來象徵這個族群的天真、好奇。
參考: /
2008-01-19 1:07 am
「草莓族」一詞最早被食品業者拿來形容15歲以下的消費者,以草莓來象徵這個族群的天真、好奇。但後來則取其光鮮亮麗、甜中帶酸的生澀、在溫室中長大及一捏就破的特性,開始以草莓族來稱呼1981年後出生的世代(有時也包含1981年前數年出生的世代)。

台灣社會對於草莓族的普遍刻板印象包括:

抗壓性低(承受催逼、壓力的能力低)
受挫性低(承受挫折、打擊的能力低)
穩定度低
學歷高但操作能力差
重視外表、物質與享樂
個人權益優先於群體權益
2008-01-19 1:05 am
草莓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草莓族一詞出自翁靜玉著、1993年出版的《辦公室物語》(ISBN 957-8645-04-X)一書,形容當時的年輕人,約民國50年(1961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由於媒體的炒作,現在多半作為約民國70年(1981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的一種負面標籤。









概要
「草莓族」一詞最早被食品業者拿來形容15歲以下的消費者,以草莓來象徵這個族群的天真、好奇。但後來則取其光鮮亮麗、甜中帶酸的生澀、在溫室中長大及一捏就破的特性,開始以草莓族來稱呼1981年後出生的世代(有時也包含1981年前數年出生的世代)。
在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草莓族是被新聞媒體所誇大了,每逢「七年級生」(台灣俗稱民國70年以後出生者)、「八年級生」犯錯時即大幅報導,事實上在這個世代中也不乏有能力且有好表現之人。

刻板印象
台灣社會對於草莓族的普遍刻板印象包括:

抗壓性低(承受催逼、壓力的能力低)
受挫性低(承受挫折、打擊的能力低)
穩定度低
學歷高但操作能力差
重視外表、物質與享樂
個人權益優先於群體權益
也有人以“布丁族”或“豆腐族”來揶揄缺點(特別是抗壓性)比草莓族還嚴重的人。

案例
另外,2005年3月22日臺灣有一名婦人因肩痛求診,因療效不彰憤而怒罵醫生為「草莓族」。後經臺灣高等法院認為草莓族係指「年輕沒經驗禁不起挫折的人」、「屬於貶抑性詞彙」而的確貶低其名譽,而判婦人敗訴。[1]

相關書籍

翁靜玉 著,《辦公室物語》,臺北市:就業情報,1993年出版,ISBN 957-8645-04-X
2008-01-19 1:01 am
「草莓族」是時下流行用做為七年級生的代名詞,表示「抗壓性差」、「無法吃苦耐勞」,一碰就爛掉。

在優世代族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草莓一族」,因為這一個族群特別造成討論,原因是,他們的人數正急遽增加中。

草莓族的特質--

1.無法承受壓力:包括經濟壓力、生活壓力、責任壓力、工作壓力,他們比普通人的承壓指數低五倍。所以,常常在面臨壓力的時候,以逃避責任為方式而躲避,因此,常換工作,常常換異性朋友、常缺錢。

2.喜歡花錢寵自己:個人主義緊張的草莓族,對於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一定要花在自己身上,才覺得對得起自己,而且花到光光為止,因為不僅要買最好的、最流行的,而且自己要非常喜歡才行。一般沒有特色的服飾,適無法動搖他們的心,無論多麼便宜都沒有用。

3.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無論是服裝、造型、配件、髮色、搭配,都是由自己一手打理,絕對沒有雷同的造型出現,因為這樣才「個人」。

七年級生 草莓族多 抗壓性差



 廖瑞宜/台北報導 七年級生變成草莓族的比例愈來愈高,台灣師大公教系教授洪榮昭表示,這是父母過寵、大學普設造成教育品質低落,整體競爭力下挫的後果。比較兩岸七年級 草莓族現象,人力業者為台灣七年級生相當憂心。



 草莓族指的是一碰即爛、受不了挫折、抗壓性、合群性、主動性、積極性均較差的人。1111人力銀行近期公佈兩岸七年級生調查發現,台灣七年級生的草莓族性格較濃,超過一半的企業認為大陸七年級生較台灣七年級生具競爭力。



 洪榮昭指出,草莓族是世界經濟景氣好的時代產物,美國、日本也有父母過寵草莓族的問題,不只有台灣有。台灣的草莓族問題約在六、七年前隱隱浮現,近來草莓族人數增多,格外引起外界關注,則與大學普設,造成整體教育品質低落有關。



 洪榮昭不諱言,目前企業用人已把新鮮人分為台清交、國立大學、傳統私立大學、新設私立大學等四類。台清交等國立明星學校的光環比教改前更甚,這是錯誤的教改鑄下的嚴重後果。他呼籲,教改應著墨於教學法,首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而非一年產出多少大學生。

-----------------------------------------------------------------------------------------------------

草莓族…六年級後段,七年級初段…空有美麗的外表,但禁不起碰撞,只要輕輕一撞,就破掉、爛掉。形容無法承受壓力,抗壓力性低

--------------------------------------------------------------------------------------------------------

草莓族的定義

先從草莓的特性來看,外表華麗、搶眼,

但只要經過壓擠,則會在受擠壓處立即出現腐敗的情況。

因此,草莓族常被用來形容經不起壓力的年輕人,是新的形容詞。


草莓族的缺點:無法承受壓力、寵愛自己但常過於溺愛自己~~

草莓族的優點:對自我的自信強,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自我的肯定。
參考: yahoo
2008-01-19 1:01 am
台灣把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出生的青少年標籤為「草莓族」,取其溫室培育、貌美鮮嫩、一捏就破的特性。

P.S. 原來本人都屬「草莓族」(都係今日至知...:P),但係又覺得呢個term 幾趣緻wor....hehe...
參考: 星島今日社評
2008-01-19 1:00 am
草莓族一詞出自翁靜玉著、1993年出版的《辦公室物語》(ISBN 957-8645-04-X)一書,形容當時的年輕人,約民國50年(1961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由於媒體的炒作,現在多半作為約民國70年(1981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的一種負面標籤。

「草莓族」一詞最早被食品業者拿來形容15歲以下的消費者,以草莓來象徵這個族群的天真、好奇。但後來則取其光鮮亮麗、甜中帶酸的生澀、在溫室中長大及一捏就破的特性,開始以草莓族來稱呼1981年後出生的世代(有時也包含1981年前數年出生的世代)。

在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草莓族是被新聞媒體所誇大了,每逢「七年級生」(台灣俗稱民國70年以後出生者)、「八年級生」犯錯時即大幅報導,事實上在這個世代中也不乏有能力且有好表現之人。



草莓族由來詳情
http://career11.mac.nthu.edu.tw/job/freshman/1065423895-1496.htm
2008-01-19 12:59 am
「草莓族」一詞最早被食品業者拿來形容15歲以下的消費者,以草莓來象徵這個族群的天真、好奇。但後來則取其光鮮亮麗、甜中帶酸的生澀、在溫室中長大及一捏就破的特性,開始以草莓族來稱呼1981年後出生的世代(有時也包含1981年前數年出生的世代)。

在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草莓族是被新聞媒體所誇大了,每逢「七年級生」(台灣俗稱民國70年以後出生者)、「八年級生」犯錯時即大幅報導,事實上在這個世代中也不乏有能力且有好表現之人。


草莓族一詞出自翁靜玉著、1993年出版的《辦公室物語》(ISBN 957-8645-04-X)一書,形容當時的年輕人,約民國50年(1961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由於媒體的炒作,現在多半作為約民國70年(1981年)以後出生的世代的一種負面標籤。
2008-01-19 12:59 am
草莓族一詞出自翁靜玉著、1993年出版的<辦公室物語> 「草莓族」一詞最早被食品業者拿來形容15歲以下的消費者,以草莓來象徵這個族群的天真、好奇。但後來則取其光鮮亮麗、甜中帶酸的生澀、在溫室中長大及一捏就破的特性,開始以草莓族來稱呼1981年後出生的世代(有時也包含1981年前數年出生的世代)。

在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草莓族是被新聞媒體所誇大了,每逢「七年級生」(台灣俗稱民國70年以後出生者)、「八年級生」犯錯時即大幅報導,事實上在這個世代中也不乏有能力且有好表現之人。


收錄日期: 2021-04-24 10:10: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8000051KK0198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