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怎樣能當太空人
想當太空人必須符合三個基本條件:身體健康、心理素質好、有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
即使有了這些基本條件,還是不夠,必須再經過嚴格的篩選:
初選
主要是挑選那些沒有疾病和心理狀態合格者。初選中一般要淘汰50%的預選對象。
複選
主要是對入選者身體和心理品質的複選。前者要對人體生理功能和對特殊因素耐力進行試驗檢查;後者要進一步對其個人的性格、基本智慧、心理活動狀態、神經與精神狀態等特點進行心理測試。在複選中,根據美、俄選拔太空人的情況,大致要淘汰80%的被選者。
最後結果
被選上的志願者,便能成為接受訓練的準太空人,但還要經過主管部門根據航天任務來決定最後參加受訓人員的名額。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picture/0818d27a.jpg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picture/dot_5x5.gif
太空人要經過嚴格的考核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picture/dot_5x5.gif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picture/0818d27b.jpg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picture/0818d27c.jpg
正在接受訓練的準太空人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picture/dot_5x5.gif
穿著太空衣也很講技巧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picture/dot_5x5.gif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html/print_off.gif
太空人的訓練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picture/0818e21b.jpg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picture/dot_5x5.gif
正在受訓的太空人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picture/dot_5x5.gif
凡是要進入太空的人都先要接受嚴格訓練,目前太空人分為駕駛員、飛行任務專家和載荷專家三類。根據其任務的不同,有關訓練的內容也不一樣。
太空人訓練的科目主要有以下幾部分:
1.
航天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航天專業技術技能的訓練,例如:學會各種防護、救生用品的使用等。
2.
太空人本身的體能訓練,包括一般的體育訓練和運用特殊運動器械進行抗眩暈和增加耐力的訓練等。
3.
針對航天飛行中所遇到的特殊環境,如在失重、超重等物理環境進行耐力與適應性訓練等。
4.
太空船操縱和設備控制訓練,這是駕駛員的訓練重點。他們針對所要乘坐的太空船進行各項飛行模擬訓練,如飛行程序、科學載荷實驗、對地對天觀察、出艙活動、太空維修等,訓練合格者才能進入太空。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picture/0818e21a.jpg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picture/dot_5x5.gif
受訓的太空人不限性別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818/picture/dot_5x5.gif
宇航員
[編輯首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太空人)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8/Astronaut-EVA.jpg/250px-Astronaut-EVA.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1984年Bruce McCandless執行第一次無線艙外活動。圖片來源自美國太空總署。
宇航員,或稱航天員,指以太空飛行為職業或進行過太空飛行的人。確定太空飛行的標準則沒有完全統一。 在美國,以旅行高度超過海拔80公里(50英里)的人被稱為宇航員(astronaut)。國際航空聯合會(FAI)定義的宇宙飛行則需超過100公里。到2004年4月18日為止,按照美國的定義共計440人,在太空里度過了一共27,082個全體乘員天(crew-day,美國的定義),在太空中散步共用了98個全體乘員天。在國際航空聯合會的定義下,只有434人符合資格。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來自至少32個國家。在香港及東南亞,航天員亦稱太空人。
目錄[隱藏]
1 詞彙的變化
2 太空里程碑
3 國際宇航員
4 宇航員的組成
5 宇航員遇難
6 太空人的其他意義
7 參見
8 外部鏈接
[編輯] 詞彙的變化
約定俗成的,被俄羅斯航空及航天局僱傭的宇航員或前蘇聯的宇航員都被稱為「космонавт」(kosmonavt),其英文版本為Cosmonaut)。「космонавт」來自希臘語單詞「kosmos」(代表「全宇宙」)和「nautes」(代表「船員」)。事實上,「cosmonaut」和「astronaut」意義相同,選擇所使用詞語的原則常常是政治因素。1995年3月14日,宇航員諾曼·薩伽德成為首位乘坐俄羅斯發射的航天器上太空的美國人,可以認為在此過程中,他成為首位美國「cosmonaut」。
據稱,馬來西亞的趙里昱(Chiew Lee Yih)在1998年3月創造了「Taikonaut」(太空人)一英文詞,並首先在某個網絡科技論壇裡使用。差不多同時,陳藍(Chen Lan,音)在其「Go Taikonaut」的網頁裡使用它。這個詞普遍被西方媒體用來稱呼中國的太空人。「Taikonaut」由「太空」的漢語拼音「taikōng」和「船員」的英文縮寫「naut」(或「航行者」的希臘文「naus」,「宇航員」的英文「Astronaut」刪節組成。但在中國官方所發佈的稿件中,多半堅持使用更帶技術性的名詞「航天員」(astronaut),意思為「太空航行者」。
[編輯] 太空里程碑
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員是尤里·加加林,他在1961年4月乘坐東方1號(Vostok 1)進入太空。第一位女性宇航員是瓦倫蒂娜·特雷斯科娃,她在1963年6月乘坐東方6號(Vostok 6)進入太空。在1961年5月上太空的艾倫·謝潑德則成為美國首位宇航員。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成為中國首名宇航員。其他曾經進入過太空的華裔人士包括盧傑、王贛駿、焦立中、張福林,所有人都來自美國。
上太空的宇航員裡面最年輕的是戈爾曼·季托夫,當他乘坐東方2號上太空時只有26歲。最老的則是約翰·格倫,他乘坐STS-95上太空時已經77歲了。在太空中逗留最長紀錄是瓦里李·保利耶可夫的438天。到2003年,個人上太空的最多次數是七次,紀錄由傑里·L·羅斯和富蘭克林·張-迪亞斯兩人所保持。宇航員離地球最遠的距離是401,056公里(在阿波羅13號緊急事件時產生)。
首個自製太空船上太空的宇航員是邁克·梅爾維爾,乘坐的是太空船一號(SpaceShipOne Flight 15P)。這應該與各式各樣百萬富翁太空遊客形成對比,那些太空遊客只是作為公開提供資金的飛行乘客或少數人員(通常由俄羅斯提供飛到電離層(ISS)的服務)。
在美國,被選為宇航員候選人將收到銀質宇航員之翅。當他們進入太空後,他們將收到金質宇航員之翅。美國空軍也對飛越海拔80公里的飛行員授予宇航員之翅。
[編輯] 國際宇航員
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只有美國和蘇聯有現役的宇航員。1976年蘇聯開始實行Intercosmos計劃,組成第一組從社會主義同伴國家選拔出來的6名宇航員,第二組在1978年開始訓練。在1978年幾乎同時,歐洲航天局選擇了4名宇航員進行訓練,以進行在穿梭機上執行的首個太空實驗室任務。法國在1980年開始訓練自己的宇航員(英文稱為spationauts),接著是德國在1982年,而後是加拿大在1983年,日本和意大利則分別在1985年和1988年。數個更多的國際運載專家被選為穿梭機宇航員,之後俄羅斯的索尤茲任務(Soyuz missions)也有國際專家的參與。1998年歐洲航天局組成單一的宇航員組織,以消解以前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國家組織。
[編輯] 宇航員的組成
蘇聯和美國的首位宇航員,來自具有噴射戰鬥機飛行員,通常是有軍銜的試飛員。軍事宇航員會獲得一枚特別資格獎章,宇航員獎章獎勵給完成宇航員訓練和參與太空飛行的軍事宇航員。
[編輯] 宇航員遇難
到目前為止18名宇航員在太空任務中喪生,在地面訓練意外中喪生的至少有10人。
參見:航天災難
[編輯] 太空人的其他意義
北美一些香港移民家庭,戲稱將家人安置於美加地區,而自己則來回香港與北美兩地工作之間,尤似「太空人」。 香港人亦稱一些"消失了的人"叫太空人。
[編輯] 參見
太空人列表
不同國籍的宇航員上天時間表
阿波羅宇航員列表
[編輯] 外部鏈接
Go Taikonaut網站(英文)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87%E8%88%AA%E5%91%98"
1個分類: 宇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