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動員的資料和訓練過程?

2008-01-18 2:44 am
中國運動員的資料和訓練過程?
please!!!

回答 (3)

2008-01-20 7:11 am
✔ 最佳答案













治療創傷提升國奧隊表現

理大康復治療專家助國奧隊奪金

○八年北京奧運,對中國人來說別具意義,對香港更有一份榮耀,因香港將協辦奧運馬術比賽。

其實,香港在北京奧運的參與遠不止於此,早在兩年前已有一批香港專家遠赴北京,在如火如荼的備戰中,默默地支持著國家隊運動員的訓練,助他們提升表現,增加奪金機會。這批幕後專家就是香港理工大學醫療及社會科學院的教授和物理治療師,他們首度把針對運動創傷的康復治療帶到內地,成為首間內地以外與中國奧委會進行科研合作的大學,全面協助運動員提升表現。

「以前內地沒有康復治療這種觀念,理工大學率先把此治療觀念帶入內地,尤其是把它與運動醫學結合。」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院長汪國成指出,康復治療主要是指運動員傷愈出院至重新投入訓練這段期間的治療,因運動員身體康復程度需要較一般人高,時間更短,以便盡快恢復正常訓練,西方國家將康復治療應用在運動員身上已有一段長時間,但中國仍欠缺這方面經驗。

理大目前有五名職員在北京協助國家體操隊、蹦床(彈床)和網球隊運動員。理大常務副校長曾慶忠稱,理大與中國奧委會合作前,曾協助中國籃球隊、游泳隊,他們在○四年雅典奧運成績不俗,相反向來表現優秀的體操隊卻大為失色,男子隊更只有一面金牌,成績是廿年來最差。

其後國家體育總局體操管理中心主任高健聯絡理大,希望理大為體操隊運動員提供預防和創傷的康復治療,理大○五年派職員往北京為體操隊運動員提供服務。


結合中西醫術 成效佳

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陳方燦,是首位派駐北京的理大職員。他指出,理大康復治療的一大特色,是中西結合,利用西醫物理治療的器材和技術,再配以中醫的推拿,為運動員進行即場治療。曾是廣西水球隊隊員和國家水隊球助理教練的陳方燦表示,中國雖是一個體育強國,但在運動科技方面仍與西方國家有一段距離,外國早已有專人為受傷運動員進行康復治療,但中國一直缺乏。他指出,運動員痊愈離開醫院,不代表已完全康復,運動員對康復的要求高好多,透過康復治療可盡快恢復運動員的體能;此外,理大人員在運動員平日訓練後,亦會為他們提供一些預防治療,防範受傷,舊患復發。

去年底奪得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鞍馬金牌的蕭欽,○五年開始接受理大康復治療。他說,體操運動員很易受傷,過往受傷後,為免影響訓練通常都會接受俗稱「封閉」的治療,即是在患處打針止痛。但「封閉」治療很容易再受傷,或令傷患更嚴重。

「以前每三周左右,我就會拉傷頸部一次。受傷後大部分項目都訓練不了,很影響表現,體操訓練是一天都不能停下來的。」蕭欽說,○五年接受理大康復治療後,初時並不見有甚麼明顯效果,但三個月逐漸看見成效,現在他已很少出現拉傷頸部的情況。被視○八奧運中國體操隊奪金希望之一的蕭欽,目前仍受到一些傷患影響,為了盡快康復,每日訓練完畢後,他會在晚上前往理大物理治療師居住的宿舍,接受進一步治療,每次約一小時。國家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亦表示,自從與理大合作後,的確有助提升運動員的培訓。


機會難得 寧辭工赴京

理大目前有一名助理教授及三男一女物理治療師,在北京為國家隊服務。僅國家體操隊便有八十多名運動員,工作一點也不輕鬆,每周工作六天,有時要工作至晚上八、九時。本身在港任職物理治療師的莫建邦,為了赴京他毅然辭掉了工作,他坦言雖然到京工作要作出犧牲,但這卻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

因為不但可以為○八年北京奧運貢獻一分力,從一個旁觀者變成參與者,更重要是可以為頂尖的世界級運動員治療,這種經歷是沒法在香港體驗得到的,從中累積得來的經驗非常寶貴。理大現時每年暑假亦會派十二名大學生到北京實習,而理大在香港亦有為港隊提供康復治療。理大常務副校長曾慶忠亦表示,理大希望從今次與國家體育總局合作中收集到的數據,進一步研究,推動運動醫學的發展。







圖片參考:http://world.on.cc/osnews/chn/bjhc12007/img/osnews_bjhc1_01_small.jpg



圖片參考:http://world.on.cc/osnews/chn/bjhc12007/img/zoom2.gif

國家隊已進入○八年北京奧運的最後備戰階段。




圖片參考:http://world.on.cc/osnews/chn/bjhc12007/img/osnews_bjhc1_02_small.jpg



圖片參考:http://world.on.cc/osnews/chn/bjhc12007/img/zoom2.gif

理大的康復治療結合西方的物理治療和中醫的推拿。




圖片參考:http://world.on.cc/osnews/chn/bjhc12007/img/osnews_bjhc1_03_small.jpg



圖片參考:http://world.on.cc/osnews/chn/bjhc12007/img/zoom2.gif

許多體操運動員訓練完畢後都會找理大物理治療師按摩,以紓緩肌肉勞損。




圖片參考:http://world.on.cc/osnews/chn/bjhc12007/img/osnews_bjhc1_04_small.jpg



圖片參考:http://world.on.cc/osnews/chn/bjhc12007/img/zoom2.gif

理大醫療及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陳方燦。




圖片參考:http://world.on.cc/osnews/chn/bjhc12007/img/osnews_bjhc1_05_small.jpg



圖片參考:http://world.on.cc/osnews/chn/bjhc12007/img/zoom2.gif

鞍馬金牌得主蕭欽(左)表示接受理大康復治療後受傷情況大大減少。




圖片參考:http://world.on.cc/osnews/chn/bjhc12007/img/osnews_bjhc1_10_small.jpg



圖片參考:http://world.on.cc/osnews/chn/bjhc12007/img/zoom2.gif

體操運動員的訓練過程非常艱巨。
2008-02-20 2:08 am
根本離晒題
2008-01-20 5:20 am
  中國百年奧運史,是一代代人不斷探索的過程,也是星星之火逐漸燎原的過程。在奧運傳入中國之初,中國體育最發達的是京、津、滬地區,因為那里聚集著思想最活躍的一些開拓者,還有當時中國最先進的體育設施。山東作為文化重鎮,在中國奧運史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最初的奧運夢想,正是從山東啟航,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這一切都與一個人密切相關,那就是曾經兩次擔任過山東大學體育系主任的宋君複。

  帶劉長春上路

  宋君複(1897~1977),浙江紹興人,1916年以優異成績考取公費留學到美國學習物理,畢業後,因感我國體育之幼稚,又進春田學院專攻體育,成為中國第一批體育專家。

  回國之後,宋君複致力于推廣體育,1932年,為挫敗日本侵略者的陰謀,張學良將軍捐助8000銀元,力促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運動員為劉長春和于希渭,而在教練人選上,張學良親自選定曾在美國留學、當時在東北大學任教授的宋君複,中國第一次奧運之旅得以成行。

  雖然由于旅途勞累,劉長春沒能取得理想的成績,但宋君複和劉長春此行極大地振奮了國民精神,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而宋君複在赴美途中表現出來的大氣,也讓外國人深感佩服。洛杉磯奧運會結束後,宋君複還參加了世界青年大會舉辦的演講,揭露“九一八”事變真相,澄清了許多問題,他那流利的英文讓與會者陡生敬意。

  因為劉長春的原因,很多人把宋君複看作中國田徑的開拓者。實際上,宋君複不僅僅擅長田徑,他的體育著作很多,比如《體育原理》、《女子籃球訓練法》、《女子壘球訓練法》等,稱得上體育全才。

  “搬來”奧運主會場

  由于日本占領東北,東北大學遷址,宋君複來到青島,出任國立山東大學體育系主任,讓奧運會與山東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

  參加洛杉磯奧運會期間,奧運會主會場的建築給宋君複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中國修建一個具有奧運特點的體育場,就成為他的一個心願。

  來到青島後,正趕上青島要籌辦1933年的17屆華北運動會,這為宋君複意欲建造一座“奧運樣式的體育場”的想法帶來機遇。于是,他根據洛杉磯奧運會體育場的圖紙,重新設計了青島體育場。這個體育場是洛杉磯體育場的四分之一,體育場圍牆呈鋸齒堡狀,氣勢磅礡,看台上可容納1.5萬名觀眾。場地中間是一個足球場,值得一提的是,青島體育場採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跑道──400米籃曲式跑道,直道8條,彎道6條,它的出現給國內“直來直去”的跑道做了終結,是一場“跑道革命”。修建體育場用了半年多的時間,這個體育場建成後,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體育場,許多重大賽事都在此舉辦。1933年7月在青島舉行的華北運動會上,宋君複的弟子劉長春以遼寧選手的身份在青島第一體育場參賽,奪得100米、200米兩項冠軍。

  這個體育場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新中國成立後稱為青島第一體育場,後來,在原址上重新改造,現在為天泰體育場,被用作青島中能足球隊征戰中超的主場。

  征戰柏林從這里開始

  洛杉磯奧運會後,中國下定決心要在柏林奧運會上取得突破,為此組建了龐大的集訓隊,而青島再次成為集訓的主要基地,宋君複所在的山東大學承擔了很重要的任務。中國第一次組團參加奧運會,起點就在山東。

  有了良好的體育設施,再加上氣候適宜,1935年夏天,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為准備參加第11屆奧運會,在青島的山東大學舉辦了田徑和籃球夏令營集訓班,其目的就是為參加柏林奧運會選拔人才。作為東道主,宋君複和山東大學承擔了大量的工作。

  因為宋君複具有極高的聲譽,很多運動員都願意接受宋君複的指導,劉長春也在山東大學的體育場內訓練了很長時間,為出征柏林奧運會奠定了基礎。當時山東大學的舊址就在現在中國海洋大學小魚山校區,為紀念此次集訓,體育場外還立著一塊紀念碑,刻有“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運動員訓練場地舊址”字樣。

  為進一步做好運動員的選拔工作,體育協進會組成了幾個選拔委員會,籃球運動員選拔委員會由董守義、宋君複、舒鴻3人組成,經過幾次選拔,最終挑選了14名運動員組成中國籃球隊,出征柏林。

  柏林奧運會之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宋君複離開山東。1946年,宋君複再次出任山東大學體育系主任。1948年,舊中國最後一次組隊參加倫敦奧運會,宋君複與王正廷、馬約翰、董守義等7人組成遴選委員會,全面負責中國代表團的組建工作,同時出任籃球遴選委員會委員。

  1948年,作為代表團的成員,宋君複前往倫敦參加奧運會,成為舊中國唯一一個參加過3屆奧運會的人。

  新中國成立後,宋君複前往北京,出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後成為北京體育學院系主任、副院長,于80歲高齡去世。


收錄日期: 2021-04-15 21:41: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7000051KK026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