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歷史
渣打銀行由兩家英國海外銀行合併而成。他們分別是:
英屬南非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 of British South Africa),和
印度新金山中國匯理銀行(1911年後譯名改為:印度新金山中國渣打銀行 The Chartered Bank of India, Australia and China)。
渣打銀行是一家老牌銀行,在維多利亞女王的特許(即「渣打」這個字的英文原義)下於1853年建立。1858年,渣打銀行在加爾各答開出了第一家分行,孟買以及上海緊隨其後。第二年,香港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分別成立。1900年代早期,渣打銀行成為第一家獲准在紐約開展業務的外國銀行。
標準銀行於1863年在南非伊麗莎白港(Port Elizabeth)開張。從1890年代至1910年代期間,標準銀行在非洲開設多家分行,但一部分因經營困難而被關閉。
1957年,渣打銀行收購了東方銀行(Eastern Bank),從而獲得了其在亞丁、巴林、貝魯特、塞浦路斯、黎巴嫩、卡塔爾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分行網點。
到1950年代中期,標準銀行在非洲已擁有約600分行及辦事處。1965年,在與原英屬西非銀行(Bank of British West Africa)合併後,它的網絡得了充分的擴張。英屬西非銀行在尼日利亞、加納、塞拉利昂、喀麥隆和岡比亞擁有分行。
1969年,標準銀行和渣打銀行合併,成立了標準渣打股票上市公司(Standard Chartered PLC,現稱渣打集團有限公司)。
渣打隨後收購了英國的霍奇集團(Hodge Goup)和華萊士兄弟集團(Wallace Brothers Group)。在渣打股票上市公司成立之後,它的分支機構又遍及歐洲、阿根廷、加拿大、巴拿馬、尼泊爾和美國。渣打收購了三家美國銀行,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亞聯合銀行(Union Bank of California),使得渣打獲得了進入巴西和委內瑞拉的機會。
1986年,英國勞合銀行(Lloyds Bank)意圖對渣打進行惡意收購,但最終由包玉剛及邱德拔聯手拯救。但只有邱氏家族持股至今。
渣打銀行在1987年將持有的三成九標準銀行股權悉數出售,使標準銀行完全成為南非背景的銀行。
1990年代,渣打繼續擴張其網絡,分別於1990年、1992年、1993年和1995年在越南、柬埔寨、伊朗、坦桑尼亞和緬甸開設新的分支機構。
2006年3月28日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宣佈,從邱德拔遺產信託手上,收購渣打銀行的1.52億股份,即佔渣打股權的 11.55%,成為渣打的大股東。
2007年9月18日渣打銀行同意以8.6同意以億美元向美國運通集團收購美國運通銀行,但不包括美國運通信用卡。[1]
2008年1月12日渣打銀行同意以1.6億美元向韓 國 存 款 保 障 局收購南韓互惠儲蓄銀行Yeahreum Mutual Savings 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