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人體工學?

2008-01-16 9:28 pm
何謂人體工學?

回答 (3)

2008-01-16 9:33 pm
✔ 最佳答案
人因工程學,又稱工效學、人機工程學、人類工效學、人體工學、人因學等各種名稱,是一門重要的工程技術學科。它是管理科學中工業工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專業的一個分支,是研究人和機器、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結合,使設計的機器和環境系統適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點,達到在生產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適目的的一門科學。其中側重於研究人對環境的精神認知稱為cognitive ergonomics或human factors,而側重於研究環境施加給人的物理影響稱為biomechanics或physical ergonomics。作為一門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的研究和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因此人們試圖從各種角度命名和定義它。
參考: 網上
2008-01-16 9:41 pm
人因工程學,又稱工效學、人機工程學、人類工效學、人體工學、人因學等各種名稱,是一門重要的工程技術學科。它是管理科學中工業工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專業的一個分支,是研究人和機器、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結合,使設計的機器和環境系統適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點,達到在生產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適目的的一門科學。其中側重於研究人對環境的精神認知稱為cognitive ergonomics或human factors,而側重於研究環境施加給人的物理影響稱為biomechanics或physical ergonomics。作為一門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的研究和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因此人們試圖從各種角度命名和定義它。

命名
Ergonomics一詞是由希臘詞根「ergon」(意思是工作、勞動)和「nomos」(意思是規律、規則)複合而成,本義是人的勞動規律。 而在世界範圍內,人因工程學的命名並不統一,不過有少數命名法被人們廣泛採用。在中國大陸,多數著作使用「人機工程學」。

定義
國際人類工效學學會(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簡稱IEA)將人類工效學(Ergonomics)定義為研究人在某種工作環境中的解剖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機器及環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時怎樣統一考慮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適等問題的學科。
還有其他一些從不同角度出發的、關注重點不同的定義。從這些不同的定義可以發現一些共同的元素:

研究內容:人-機器-環境系統的相互關係。

研究方法:對人的能力和行為(生理的、心理的)進行深入研究,把成果用於設計和改善機器和環境。

研究目的:使機器和環境適應人的需要,這些需要包括:提高工作和生產效率;保障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適。

這些共同的元素表明,儘管命名和定義並不統一,但它們都指涉同一學科。

學科的歷史
早期(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這個時期機械設計對人機關係得考慮是通過選擇和培訓使人適應於機器,滿足工作的需要。研究偏重心理學角度。

20世紀早期Frank Gilbreth和Lillian Gilbreth夫婦二人開始進行動作研究方面的工作,例如他們對外科手術過程的研究成果,直到今天人們還在使用。他們被認為是人因工程學領域的先驅之一。


轉變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60年代)
開始重視人的因素,意識到使機械和程序適應人的要求的重要性。二戰期間,主要研究和應用領域是軍事領域。研究者逐漸認識到除心理學外的生理學、人體測量學、生物力學等學科知識對於研究和運用人因工程學的重要性。戰後,研究與應用擴展到工業與工程設計,如飛機、汽車和機械設計。

1949年,Chapanis等人出版了第一部人因工程學著作《應用實驗心理學:工程設計中的人因》。


發展壯大期(1960年代之後)
主要表現為:研究方向的變化,從重視「人因」發展到把「人—機器—環境」系統看作統一的整體來研究;研究和應用擴大到醫學和計算機等領域;涉及的專業和學科有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和工業衛生學等,並於計算機技術相結合。

1961年,國際人類工效學學會(IEA)成立,該組織為推動世界人類工效學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Chinese Ergonomics Society)成立於1989年,這是中國大陸與IEA相應的學術組織。
參考: 維基百科
2008-01-16 9:34 pm
人因工程學,又稱工效學、人機工程學、人類工效學、人體工學、人因學等各種名稱,是一門重要的工程技術學科。它是管理科學中工業工程(IE,Industrial Engineering)專業的一個分支,是研究人和機器、環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結合,使設計的機器和環境系統適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點,達到在生產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適目的的一門科學。其中側重於研究人對環境的精神認知稱為cognitive ergonomics或human factors,而側重於研究環境施加給人的物理影響稱為biomechanics或physical ergonomics。作為一門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的研究和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因此人們試圖從各種角度命名和定義它。

命名
Ergonomics一詞是由希腊詞根“ergon”(意思是工作、勞動)和“nomos”(意思是規律、規則)複合而成,本義是人的勞動規律。 而在世界範圍內,人因工程學的命名並不統一,不過有少數命名法被人們廣泛採用。在中國大陸,多數著作使用“人機工程學”。

下麵是一個有代表性(但不是全部)的命名錶:


[編輯] 命名錶
英文 中文譯名 使用範圍
Ergonomics 人類工效學、工效學 歐洲、世界其他國家
Human Factors 人因工程學 美國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人因工程學 美國
Human Engineering 人類工程學 某些學者
Engineering Psychology 工程心理學 主要是心理學家


[編輯] 定義
國際人類工效學學會(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簡稱IEA)將人類工效學(Ergonomics)定義為:

研究人在某種工作環境中的解剖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機器及環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時怎樣統一考慮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適等問題的學科。

還有其他一些從不同角度出發的、關註重點不同的定義。從這些不同的定義可以發現一些共同的元素:

研究內容:人-機器-環境系統的相互關係。

研究方法:對人的能力和行為(生理的、心理的)進行深入研究,把成果用於設計和改善機器和環境。

研究目的:使機器和環境適應人的需要,這些需要包括:提高工作和生產效率;保障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適。

這些共同的元素表明,儘管命名和定義並不統一,但它們都指涉同一學科。


[編輯] 學科的歷史

[編輯] 早期(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這個時期機械設計對人機關係得考慮是通過選擇和培訓使人適應於機器,滿足工作的需要。研究偏重心理學角度。

20世紀早期Frank Gilbreth和Lillian Gilbreth夫婦二人開始進行動作研究方面的工作,例如他們對外科手術過程的研究成果,直到今天人們還在使用。他們被認為是人因工程學領域的先驅之一。


[編輯] 轉變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60年代)
開始重視人的因素,意識到使機械和程序適應人的要求的重要性。二戰期間,主要研究和應用領域是軍事領域。研究者逐漸認識到除心理學外的生理學、人體測量學、生物力學等學科知識對於研究和運用人因工程學的重要性。戰後,研究與應用擴展到工業與工程設計,如飛機、汽車和機械設計。

1949年,Chapanis等人出版了第一部人因工程學著作《應用實驗心理學:工程設計中的人因》。


[編輯] 發展壯大期(1960年代之後)
主要表現為:研究方向的變化,從重視“人因”發展到把“人—機器—環境”系統看作統一的整體來研究;研究和應用擴大到醫學和電腦等領域;涉及的專業和學科有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和工業衛生學等,並於電腦技術相結合。

1961年,國際人類工效學學會(IEA)成立,該組織為推動世界人類工效學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Chinese Ergonomics Society)成立於1989年,這是中國大陸與IEA相應的學術組織。


收錄日期: 2021-04-12 02:04: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6000051KK0122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