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和豆奶的分別?

2008-01-14 7:50 am
兩者之間, 邊隻營養價值高啲呢? 對身體邊隻能吸收得好啲呢? 市面上有邊啲產品可以買到呢?

回答 (5)

2008-01-14 4:56 pm
✔ 最佳答案



根據營養專家介紹說,豆漿被譽為“植物性牛奶”,豆漿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成分和完全蛋白質相當接近,屬於優質蛋白質,近來更發現,豆漿具有抗癌、抗老化的神奇效用。但豆漿只能直接喝嗎?只要會好好的運用豆漿,它也可以有很豐富的變化,喝豆漿,不再一成不變。


被認為是健康食品的黃豆,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但澳洲有最新研究發現、罹患乳癌或攝護腺癌 的病人、如果吃了過量的豆類食品和補充劑,反而可能刺激腫瘤生長,讓病情惡化。
喝豆漿或豆奶,是許多對牛奶過敏的人,最好的替代品,豆類食物和豆類補充劑過去也被認為可以預防乳癌和攝護腺癌,不過澳洲新南威爾斯省的防癌協會最近提出新的研究顯示,乳癌和攝護腺癌患者,如果食用大量黃豆,或過量豆類補充劑,其中所含的植物雌激素,可能會刺激腫瘤的增長,或者抑制抗癌藥物的功效。
對罹患乳癌的婦女來說
重要的是食用任何-豆類補充劑時要小心
在飲食中吃豆類食物
比較不是什麼大問題
不過食用豆類補充劑-一定要特別謹慎
營養師也質疑豆類食品可防癌的說法
人們常常聽說豆類-食品有益健康
就去買些補充劑來吃
其實並沒有證據顯示-豆類食物可以防癌
而對49歲的乳癌患者茱莉來說,這無疑是一大警訊
對我和很多罹患乳癌-不能吃乳製品的婦女來說
這是個大問題
因為我的蛋白質攝取來源
主要是豆類食品
賣豆類食品的業者建議製藥廠商,應在豆類補充劑的標籤上註明癌症的相關資訊,這樣消費者才能吃得安心。
正如香港叫黃牙白, 上海叫津白, 豆漿和豆奶是沒有分別的
維他奶是最容易買到的豆奶飲品
2008-01-16 9:26 pm
豆漿,亦稱漿子、豆奶。閩南語、日語以及朝鮮語稱豆乳。是一種以黃豆為原料製作的飲料。





目錄[隱藏]

1 起源
2 製作
3 食用方法
4 營養價值
5 禁忌
6 注釋
7 相關條目



[編輯] 起源
古籍記載豆漿的起源是1900多年前西漢孝子淮南王劉安於母親患病期間,每日用泡好的黃豆磨成豆漿給母親飲用,劉母之病遂逐漸好轉,豆漿也隨之傳入民間。《本草綱目》記載:「豆漿,利氣下水,制諸風熱,解諸毒」,「豆漿性平味甘」。鮮豆漿適宜四季飲用。

[編輯] 製作
把黃豆放在水中浸泡約3至8個小時,黃豆泡發後呈橢球狀,然後將黃豆磨碎或用粉碎機打碎,然後用紗布將豆渣分離,即得到生豆漿。將生豆漿加水燒開,持續5至10分鐘,即可食用。生豆漿必須完全煮沸,以破壞會引發過敏的黃豆皂鹼。榨豆漿得到的副產品豆渣也可食用。
生豆漿也用來製作豆腐。

[編輯] 食用方法
豆漿有多種食用方法。不加任何調料的為「白漿」,加糖的為「甜漿」,加鹽、醬油、醬菜等調料的為「咸漿」,還有加醋。豆漿是一道中式的營養早餐,常和油條一吃起。新鮮、有豆味的豆漿為豆漿佳品。豆漿一般為熱飲,不過在香港則經常以凍飲形式售賣。

[編輯] 營養價值
豆漿極富營養和保健價值 , 富含蛋白質和鈣、鏻、鐵、鋅等幾十種礦物質以及維他命A 、維他命B等多種絟生素。豆奶蛋白質含量比牛奶還要高,另外豆奶中還含有大豆皂甙、異黃酮、卵蹸脂等有防癌健腦意義的特殊保健因子.

[編輯] 禁忌

因為富含植物性蛋白質,所以痛風或高普林的患者應節制食用。
因為市售的豆漿大多會加大量的糖,來改善其口感,所以糖尿病的患者應節制食用。(未加糖之前的純豆漿,味道較加糖豆漿口感更為清爽,因健康潮流影響,台灣許多中式早餐店皆為無糖,會以客人需求來酌量糖量。另外,市售豆漿會分無糖與有糖供民眾購買。)

[編輯] 注釋



[編輯] 相關條目

牛奶
維他奶
豆汁
2008-01-14 9:43 pm
豆奶係豆漿加入一定份量的奶
維他奶就加左奶固體
鈣思寶係唔錯既選擇!=]

本港並無「豆漿」的定義,參考中國國家標準CNS 11138、11139及11140針對包裝豆奶飲料的規定,蛋白質含量1.4%以上的為「豆漿飲料」(Soybean Drink)﹔蛋白質含量2%以上為「調製豆漿」(Formulated Soymilk)﹔若蛋白質含量為2.6%以上的,才能稱為「豆漿」(Soymilk)。
豆漿係低/無糖都得架na=]

我覺得兩樣都差唔多有益
2008-01-14 9:03 pm
豆漿和豆奶其實沒有分別,營養價值豆漿和豆奶一樣高
2008-01-14 8:25 am
豆漿跟豆奶英文都是soymilk
指的是相同的東西
只不過是說法不同而已
所以營養價值 對身體吸收 都一樣
市面上維他奶是最有名的例子
另外還有豆花店賣的豆奶都是不錯的選擇


收錄日期: 2021-04-21 13:42: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3000051KK051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