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資料

2008-01-14 6:35 am
我想知道關於哈雷彗星的資料
仲有哈雷的生平
唔該哂~

回答 (1)

2008-01-14 6:55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a/Lspn_comet_halley.jpg/250px-Lspn_comet_halley.jpg





發現者
史前時代;
以愛德蒙·哈雷來命名

發現日期
1758 (first predicted perihelion)

其他名稱
Halley's Comet, 1P

軌道根數A


曆元 2449400.5 (February 17, 1994)

離心率 (e)
0.967

半主軸 (a)
17.8 AU

近日點 (q)
0.586 AU

遠日點 (Q)
35.1 AU

公轉週期 (P)
75.3 a

軌道傾角 (i)
162.3°

上次通過近日點
February 9, 1986

下次通過近日點
July 28, 2061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編號:1P/Halley)是每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哈雷彗星是人類首顆有記錄的周期彗星,也是人類研究得最仔細的彗星。
1682年8月,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第二任台長愛德蒙·哈雷在1680年出現的一顆大彗星後開始對彗星研究產生興趣,1684年哈雷與牛頓相識後,對同與牛頓相識的約翰·佛萊始迪度Georg Samuel Dorffel(1643-1688)論證「彗星繞太陽曲線運動」的聯系之下,在1704年任牛津大學數理教授時,以萬有引力定律把所有能找到完好觀測數據的彗星一一推算出來(刊於1705年發表《彗星天文學論說》一書),他發現1531年(阿皮昂觀測)、1607年(開普勒觀測)和1682年(哈雷觀測)的三顆彗星軌道十分相似,且呈大約的周期性出現,認為這可能是三顆彗星在同一軌道上運動,且之間間隔相等;或只有一顆彗星在橢圓軌道上運動;他傾向於後者解釋,並預言下次回歸為1758年底至翌年年初;當時人們對其觀點多持懷疑態度。直到1758年末,這顆彗星如預言一樣按時回歸。為紀念他的功績,命名為「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的紀錄和聯想
最先和最完備的哈雷彗星紀錄皆為中國;據朱文鑫《天文考古錄》考證: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統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記錄,並符合計算結果。
在歐洲,哈雷彗星的紀錄也十分詳盡,最早的紀錄在公元前11年,但哈雷彗星回歸與其他彗星一樣,往往被眾多迷信的居民聯想成稀罕的災星跟恐慌與災禍扯上關係;1066年4月回歸時,英國剛好遇著諾曼第公爵王朝前的侵略戰爭,當時居民見到彗星高掛的恐懼情況被繪在巴約城掛毯上留傳後世。

古老記載

紀元前240年…《史記·始皇本紀》有記錄。

紀元前164年後半…巴比倫的粘土板有記錄。
紀元前87年8月
紀元前12年10月…《新約聖經》有伯利恆之星的說法。
66年1月
141年3月
218年5月
295年4月
374年2月
451年6月
530年9月
607年3月…日本書紀有記錄 [3]。
684年10月…日本書紀(天武12年)有記録 [4]。
760年5月
837年2月
912年7月
989年9月…日本和中國皆有記録。這一年日本永延三年改元為永祚元年。
1066年3月
1145年4月…日本天養二年改元為久安元年。
1222年9月
1301年10月…日本的《鎌倉年代記》、中國的《元史》中皆有記載。
1378年11月
1456年6月

1910年之回歸
直至1910年回歸時,盡管已是工業化的社會,仍對哈雷彗星充滿恐懼。當時經算出來的結果顯示:過近日點後的哈雷彗星彗尾將掃過地球,有報紙故意誇大其恐佈性,當時有些偏僻村落的人感到異常恐慌,有報導在中歐和東歐甚至有人因此自殺。
這次回歸開始,哈雷彗星有了照片和光譜紀錄;是次回歸最早在1909年9月11日被發現,當時彗星光度16等;1910年5月中旬直至月底的彗核亮度達2~3等,5月17日彗尾長達100度,往後更發展至140度之長。由於天文學家已預計5月20日地球經過哈雷彗星的彗尾(兩者相距只有0.15 AU),這樣引起包括氣象學研究人員對環境的監測。這段時間拍下的彗頭照片顯示彗頭複雜動蕩的結構,並且有暈狀和鳥冠狀的光芒,5月24日彗核中心分為兩個,各被拋物線狀物包圍;當年8月時為9等星,翌年1月時變為13~14等,那次回歸最後觀測紀錄是1911年6月16日。

1986年之回歸
1986年初回歸時,人類作對它作最詳盡的觀測,1982年10月16日率先被美國帕洛馬山天文臺5米反射望遠鏡以CCD拍攝到,當時光度為24.2等,當時暫定名為1982I。
由於1910年觀測時沒有計畫,當時各天文臺觀測方法和儀器上沒有互相連系,故沒有良好成果。為更有效協調全球觀測網路,世界各天文臺和天文愛好者之間聯合觀測。以美國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為中心,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贊助,並經國際天文學聯會(IAU)贊同,由22位天文學家組成委員會於1982年8月16日在希臘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18次全體會議上正式成立「國際哈雷彗星觀測計畫」(International Halley Watch,IHW)。計畫有統一的觀測原則,出版規範觀測資料和方法,也考慮資料整理,因此使比較研究更容易。此計畫由1983年10月中旬開始直至1987年末,不間斷的對哈雷彗星觀測。
先後派出三艘空間探測器近距觀測哈雷彗星,測量成分和觀測彗核等。
1991年2月,南歐天文臺以1.54米丹麥望遠鏡發現哈雷彗星的亮度突然從25等增亮至21.5等,並冒出20角秒(約20萬公里)的彗髮,這估計是受到一顆小行星的撞擊或者太陽耀斑的激波激發所致。

21世紀的觀測
在20世紀最後一次在拍攝中發現哈雷彗星為1994年1月10日,以智利的3.58米新技術望遠鏡(New Technology Telescope)觀測。2003年3月6日,天文學家以南歐天文臺三座8.2米VLT望遠鏡在長蛇座頭部再次拍到它(81張照片,共計九小時曝光),距地球27.26 AU(40.8億公里),光度28.2等;天文學家相信:以現時觀測技術,即使它在2023年過遠日點(35.3 AU)還要暗2.5倍之下,也可拍到其影像。哈雷彗星下次過近日點為2061年7月28日。


收錄日期: 2021-04-20 12:35: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3000051KK0478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