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市的來源

2008-01-13 11:31 pm
我要做project

回答 (3)

2008-01-13 11:42 pm
✔ 最佳答案
傳統市場又可稱為街市或墟市,是一種相對於超級市場的賣場,在一個社區中通常至少會有一個,它所販賣的商品主要是各式各樣新鮮的蔬菜、尚未宰殺的雞、魚等等,除此之外,在這之中,也可能有餐飲店、雜糧行、服飾店等商店座落於其中。部份的傳統市場新年前會賣年貨(年宵),在夜晚則會變成夜市。
傳統市場販賣的食材新鮮,且可讓人殺價或要求贈品,所以廣受家庭主婦所喜愛,主婦們通常於白天在此購買接下來一兩天做菜時所需要的食材。
由於超級市場的出現,傳統市場不較過去興盛,但因顧客的購物習慣(主要受年齡影響)不同,傳統市場仍然佔有一定的地位。
傳統市場是墟市,外國也有,或者叫作跳蚤市場。農村經濟時代,商業不發達,墟市不是每天24小時一年365日存在的。 農民生產出現有余,所以農民之間互通有無,可以是以物易物或者用貨幣購買。 是一種約定時日墟期出現的傳統市場,通常是秋收之後。墟期過後,人潮散去,買賣雙方又要等下一次墟期。
傳統市場的環境一般是封閉的,也有露天的傳統市場。傳統市場在環境上並不讓人感到十分舒適,地上髒亂且多有水漬。此外,市場中人潮洶湧,需要花費較多時間來選取商品,且由於人們互相講價,所以傳統市場的吵雜聲非常地大。
傳統市場內的每一位賣者,稱為攤主、檔主或老闆,在經營方式,都是相對獨立的,他們是在一個傳統市場租下一個攤位後,並交納租金後,才可以在傳統市場營業。每個傳統市場一般都會有一個工商管理所管理,並向攤主收取稅費。
目前,大多數的傳統市場主要存在中國大陸的中小城市,但是大城市像北京、上海也有,只是由於大型跨國超市的進入,為數並不多。大多大陸傳統市場屬於農貿市場。在中國大陸的城市,由於經濟的發展,現在人們購買食品,越來越多地去往超市。但是喜歡講價的人,還是去傳統市場。由其是老婦女喜歡去那裡購買食品。
香港現存著名的傳統市場有大埔墟、聯和墟、元朗墟、旺角花墟、金魚街、女人街、西營盤正街、北角春秧街和筲箕灣東大街等等。香港早年的傳統市場多設於街道旁邊,故稱為「街市」(Street market)。由於現時很多街市已遷入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的市政大廈內的室內地方,所以現在已經甚少見墟市,而且現在的墟已經不再是指街市,而是指一個地方,例如大埔墟及聯和墟,現時兩地的街市被稱為大埔墟街市及聯和墟街市。
2008-01-14 1:35 am
傳統市場又可稱為街市或墟市,是一種相對於超級市場的賣場,在一個社區中通常至少會有一個,它所販賣的商品主要是各式各樣新鮮的蔬菜、尚未宰殺的雞、魚等等,除此之外,在這之中,也可能有餐飲店、雜糧行、服飾店等商店座落於其中。部份的傳統市場新年前會賣年貨(年宵),在夜晚則會變成夜市。
傳統市場販賣的食材新鮮,且可讓人殺價或要求贈品,所以廣受家庭主婦所喜愛,主婦們通常於白天在此購買接下來一兩天做菜時所需要的食材。
由於超級市場的出現,傳統市場不較過去興盛,但因顧客的購物習慣(主要受年齡影響)不同,傳統市場仍然佔有一定的地位。此外,傳統市場在歐美地區並不常見。
歷史
傳統市場是墟市,外國也有,或者叫作跳蚤市場。農村經濟時代,商業不發達,墟市不是每天24小時一年365日存在的。 農民生產出現有余,所以農民之間互通有無,可以是以物易物或者用貨幣購買。 是一種約定時日墟期出現的傳統市場,通常是秋收之後。墟期過後,人潮散去,買賣雙方又要等下一次墟期。

[編輯] 環境
傳統市場的環境一般是封閉的,也有露天的傳統市場。傳統市場在環境上並不讓人感到十分舒適,地上髒亂且多有水漬。此外,市場中人潮洶湧,需要花費較多時間來選取商品,且由於人們互相講價,所以傳統市場的吵雜聲非常地大。

[編輯] 經營方式
傳統市場內的每一位賣者,稱為攤主、檔主或老闆,在經營方式,都是相對獨立的,他們是在一個傳統市場租下一個攤位後,並交納租金後,才可以在傳統市場營業。每個傳統市場一般都會有一個工商管理所管理,並向攤主收取稅費。

[編輯] 各地情況

[編輯] 中國
目前,大多數的傳統市場主要存在中國大陸的中小城市,但是大城市像北京、上海也有,只是由於大型跨國超市的進入,為數並不多。大多大陸傳統市場屬於農貿市場。在中國大陸的城市,由於經濟的發展,現在人們購買食品,越來越多地去往超市。但是喜歡講價的人,還是去傳統市場。由其是老婦女喜歡去那裡購買食品。

[編輯] 香港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a/WetmarketHK.jpg/180px-WetmarketHK.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香港室內「街市」的豬肉店
香港現存著名的傳統市場有大埔墟、聯和墟、元朗墟、旺角花墟、金魚街、女人街、西營盤正街、北角春秧街和筲箕灣東大街等等。香港早年的傳統市場多設於街道旁邊,故稱為「街市」(Street market)。由於現時很多街市已遷入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的市政大廈內的室內地方,所以現在已經甚少見墟市,而且現在的墟已經不再是指街市,而是指一個地方,例如大埔墟及聯和墟,現時兩地的街市被稱為大埔墟街市及聯和墟街市。

[編輯] 澳門
請參看 澳門街市。

[編輯] 英國
在英國的倫敦城內,也有一個傳統市場。

[編輯] 台灣
台灣雖然擁有高密度的超市和便利商店,傳統市場仍十分興盛,在大都市亦然。由於傳統市場可議價及濃厚的人情味等,因此有不少人仍偏好到傳統市場購買食品。
臺灣許多市場擁有非常久遠之歷史,幾乎與聚落同時形成。但諸多早年市場衛生情況不佳,政府已著手輔導改建並定期抽查。

[編輯] 參見

農貿市場
超級市場
便利店
菜市仔名
2008-01-13 11:38 pm
中環街市

1.0 中環街市的歷史
要瞭解中環街市的歷史意義,應該從她的前身廣州市場及前中環街市的
早期歷史入手。
早於一八四二年,居於中環一帶的華人已經開設了廣州市場(Canton
Bazaar)。廣州市場位於山腳位置,在閣麟街與嘉咸街之間近皇后大道
中的一段,後來遷往皇后大道東,即現時金鐘高等法院所在之處。在一
八五零年左右,廣州市場改名為中環街市(Central Market)並遷往現
址,即位於海旁(現德輔道中)、皇后大道中、域多利皇后街及祖庇利
街之間,並於一八五八年、一八九五年及一九三八年先後重建。
在一八九五年,當時的政府重建前中環街市,建成一座更優雅的西式大
理石建築。
在一九三八年,中環街市再次重建成三十年代的當代西方風格建築,當
時包浩斯是其中一種盛極一時的建築風格。新街市的建造費用為九十萬
元,於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落成重開。新建成的鋼筋混凝土大樓共有三
層(另加天台),樓底甚高,可容納超過二百個檔戶,並且有不少新式
設施,被視為是當時最先進的街市。由於地處斜坡之上,因此皇后大道
中的入口是街市的二樓而非一樓。天台一層早期的用途是辦事處,以及
用作衛生督察和其他職員的宿舍。
1.1 與街市原址有關的歷史
一八四零年代:
中區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早於一八四一年六月就已舉行首次賣地。
皇后大道是當時的主要樞紐通道,在皇后大道與海旁之間的地區是商業
金融區,而皇后大道以南的山坡則是商住地區。當時的華人主要居於中
環街市(舊稱中央市場Middle Bazaar)以南的山坡,後來在一八四三
年,政府下令華人遷往太平山區,中央市場一帶遂成為歐洲人的住宅區。
前港督寶寧爵士(1854-59)曾提出大型的中環填海工程,但由於受到
海旁土地的業主強烈反對而被逼擱置。
十九世紀末期:
一八七零年以後,日漸富庶的華人商家買下區內的西式建築,改成住宅
樓宇,以供人口日增的華人居住,而洋人則遷往半山區及山頂。
在德輔爵士出任港督期間(1887-91),新的海旁工程終於得以展開,
並於一九零四年完成,徹底改變了中區海濱的面貌。


收錄日期: 2021-05-01 17:43: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3000051KK0225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