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金魚反肚游水

2008-01-13 11:10 pm
近日發現金魚反肚游水.
肚漲漲的無法浸落水底.
但是又活動自如.
請問是否生了病?

回答 (3)

2008-01-13 11:16 pm
✔ 最佳答案
第一原因:患了*魚鰾病。
第二原因:氧氣不足。
(有足夠氧氣可以令他們生存,但不能令他們有力去令身體平均)

少部分關於魚病的簡介:

前提..... 魚從水族館或魚場買進之後,最重要的便是檢疫工作了. 事先準備一個檢疫隔離缸, 必須是已有穩定水質的缸子. 最簡單的就是裸缸加上已有硝化功能(硝化菌)的海棉過濾器, 水妖精. 和處理過的飼養水(養水或是水質穩定劑,海波處理), 不用加溫. 魚放入隔離缸的第一天, 先仔細觀察, 不餵食, 別急著下藥, 此時的魚大都處於緊迫的狀態, 胡亂下藥只會增加牠的負擔. 換個角度來說, 若魚買進的第一天就非下藥不可, 否則活不到第二天, 這代表牠本已病重, 您根本不該買牠回家. 觀察之後, 再對症下藥(殺體內外蟲,殺菌,傷口發炎防止), 從第二天起每天少量餵食1~2回, 並觀察其食慾和排泄是否正常, 靜養一周以上, 恢復正常餵食, 若無其他問題, 才可放入家中的飼養缸一同混養. 檢疫期很重要, 可避免引入不明疾病, 讓多年心血養成的愛魚, 毀於一旦. 檢疫期間, 不是一定要下藥, 而是有蟲除蟲, 有病醫病, 切忌胡亂下藥, 只求心安, 往往是徒增魚兒生理負擔, 造成反效果

-----以下各類常見魚病分析-----

1. 鰓病
感覺魚不活潑或發呆, 鰓的開合不規則, 兩邊開的很大, 或是一邊緊閉不動, 趕快隔離治療. 有細菌性和寄生蟲造成的爛鰓, 死亡率很高, 也會傳染, 可使用黃藥(參照瓶上使用說明的標準量), 加上1~2ppm的次甲基藍, 再加上0.3%的食鹽(每百公升水加300公克鹽) 混合液藥浴. 每日換水1/3, 保持水質清潔, 要好幾天才會好轉.

初期:
  游泳時一邊的鰓經常是閉著的. 換掉約20%的水, 夏天時, 用遮陽等方法, 控制水溫的變化. 如果認為魚的密度太高時, 要使密度降低. 所遇到的情形, 大約是只要這樣做就可治癒. 另外, 在一本叫做<我是RANCHU> 的書也有提到, 夏天的話, 就將自來水緩緩地注入魚缸內, 即可很神奇地治癒. 氯或許有人會擔心, 但是, 根據經驗, 微少的水量是沒有問題的喔

中期:
  一邊或兩邊的鰓會閉著一動也不動. 嚴格來說, 這必須要在這個階段前就發現的. 治療方面, 就是做好初期的治療處理之後, 加入鹽巴讓水變成0.5%的鹽水, 黃藥2~5ppm 鹽0.3~0.5%加次甲基藍1~2ppm , 每天徐徐上升溫度2℃至28℃以上, 並觀察狀況. 雖然有雖粗暴, 但如果使用拔掉針的針筒, 將有加入抗生物質的眼藥水稀釋三倍, 在魚兒還有體力的時候, 直接注入魚兒的鰓中, 可立即奏效

末期:
  兩鰓會開得大大的, 浮在水面上. 最後安靜第一, 謝絕會客, 請神明保佑, 並檢討日常飼養要點. 雖然講得很無情, 但是到目前為止, 沒有獨特的治療方法

2. 白點病
症狀是全身散佈白色小點狀物(白點蟲), 與日俱增, 導致呼吸困難死亡, 會傳染, 而且很快. 宜整缸處理, 提高水溫至28℃以上, 可制止白點蟲繁殖, 不要超過30℃(水溫太高,新陳代謝過快,更快虛弱), 加上0.5%的食鹽藥浴3~5天. 或是使用孔雀綠(必須到化工材料行買)0.2ppm藥浴, 在1~2天內白點蟲會大量脫落死亡, 換水1/2左右, 再視情況, 有需要的話, 再藥浴一次即可. 孔雀綠毒性高, 小心不可過量..... 市面上也有專治白點蟲的水族成藥, 安全性高, 魚友也可選購使用, 效果也很好

3. 充血潰爛
若是寄生蟲(如魚虱)或外傷造成, 只要泡黃藥或次甲基藍(1~2ppm)即可消炎. 如果不是寄生蟲引起, 那就可能是細菌性感染, 通常是革蘭氏陰性菌造成, 必須黃藥和次甲基藍一起使用, 效果較佳, 藥浴3~5天. 期間減少餵食量, 每2天換水1/2左右, 再補充藥量. 市面上也有專用的藥, 但大都是針對熱帶魚所開發, 使用效果也還不錯. 如果不嫌麻煩, 也可每天將魚撈起塗抹黃藥濃液, 也有魚友用紫藥水塗抹, 效果也很好, 每日3~4回

4. 魚虱
通常是剛買回來的魚較常發現, 而且很普遍. 一定要在隔離檢疫期間解決它, 因為魚虱的抗藥性很強(被訓練出來的), 用馬速展或魚虱專用水族成藥, 通常殺死成蟲而已, 過1~2週之後, 又會發現小魚虱出現. 最好的方式是先將魚撈出, 在臉盆的淺水中, 用手或鑷子將魚虱全部夾除, 再放置隔離缸中泡殺蟲藥(福馬林25ppm或馬速展, 魚虱治劑均可)1~2天. 每週檢查魚身體表面一次, 有發現小魚虱, 立刻夾除, 大約2~3周後, 完全沒有再發現魚虱產生, 才可放入飼養缸. 除魚虱要有耐性, 沒辦法一次OK . ! 當然了, 繁殖場不可能如此做, 只能全面泡藥, 但是小魚虱依然橫行眾多

5. 錨蟲
和魚虱一樣, 都是體表可見的寄生蟲, 但是沒有魚虱那麼常見和普遍. 處理方式和魚虱一樣. 只是錨蟲不會像魚虱一樣游動, 會固定在皮膚表層, 身體深入體表內部, 一樣夾除再泡藥觀察

6. 卵甲藻病
看起來和白點病有些像, 但是除了白點散佈外, 亦有白色黏膜增生, 食慾降低, 呼吸加速, 傳染很快, 死亡率很高, 通常是酸性水(大量餵食,換水過濾失去平衡)中感染. 可加些珊瑚砂提高水的PH值, 配合藥物治療, 曾試用西德的治黴菌生蟲劑, 配合日本黃藥交替使用, 效果還不錯

7. 魚鰾病
身體控制平衡昇降的魚鰾氣囊異常充氣腫大. 病魚會沉至缸底發呆或浮至水面不動, 且身體常呈45度角漂浮, 或是頭部朝下垂直倒立, 有的是肚子朝天翻轉, 不會死亡, 也不會傳染, 目前無藥可治. 可能和飼養的水深壓力有關, 日本在飼養高級魚, 通常是水深15~30公分之間而已, 水壓較低, 浮鰾魚少發生, 過量餵食也有可能出現此病症, 只要停止餵食一段期間, 就會恢復正常

8. 爛肉症
常由一小孔潰爛成大洞, 也常被誤認為穿孔病. 初期用黃藥或水族成藥(細菌劑), 效果不錯, 若能每日塗抹, 效果更好(黃藥粉末加一點水成濃液). 末期會爛成大洞, 將引發敗血而死亡, 只能用抗生素救命了(如:氯黴素百公升水加250mg六顆). 抗生素種類很多, 如果濫用很容易產生抗藥性, 造成日後無藥可醫, 所以儘可能不用

9. 穿孔病
通常集中在頭部, 產生一小孔, 並無潰爛, 但深及骨骼, 而且會傳染, 死亡率也高, 很難治癒. 據瞭解, 很多魚場一發現穿孔病, 會整池銷毀, 把水池放乾, 灑生石灰, 再以福馬林消毒, 然後太陽曝曬魚池, 由此可見其可怕程度. 建議隔離, 泡細菌用藥, 盡力而為

10. 腹部腫大
其一搶食造成的過度肥胖, 則應控制餵食次數或數量. 其二體內鞭毛蟲增生, 危害體內臟器造成腹腫, 拉白色或透明糞便, 市面上有很多體內蟲治劑可選擇使用, 常伴隨立鱗病發生, 會死亡
參考: 第一原因:患了*魚鰾病。
2008-01-13 11:20 pm
可能是肚子餓!應該不是生病!
參考: Me
2008-01-13 11:17 pm
it's fish liver has some problem, may be sick.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2 01:56:2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3000051KK0215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