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經濟大衰退,極權主義,對外擴張,綏靖政策方面說_)

2008-01-13 10:15 pm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經濟大衰退,極權主義,對外擴張,綏靖政策方面說_)

回答 (3)

2008-01-14 12:00 am
✔ 最佳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次大戰、二戰;1939年-1945年),是至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大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英國、中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同盟國,與以德國、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國家組成的軸心國集團。戰爭進展到最高潮時,全球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有19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戰火遍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結束。
儘管在1939年9月前,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戰爭,中國的抗日戰爭(起始於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普遍持有歐洲中心觀的學者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告結束。這場戰爭總計造成了約7千2百多萬人的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據估計,大戰期間,錢財損失約13850億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壞。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樑的損壞,則難以估計。德國:第三帝國的迅速崛起

[編輯] 超重的賠款
德國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發起了統一德意志的戰爭,1871年,普魯士統一了整個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德意志帝國的工業化發展速度超過了同期的主要工業化國家,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工業國之一。20世紀初期,德國對以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和法國為主建立的世界秩序感到越來越不滿,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殖民地。德國、奧匈和意大利組成了同盟國集團,而英國、法國和俄國則組成了協約國集團,加上俄國與奧匈在巴爾幹的紛爭、法國在普法戰爭後欲奪回阿爾薩斯-洛林、英德之間的海軍競賽等,導致了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在一戰中,同盟國集團被協約國集團擊敗。1918年11月,戰爭結束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退位,1919年6月28日,德國簽署《凡爾賽條約》,承認戰敗。1919年7月31日,國民議會在德國南部小城威瑪的德意志民族劇院通過了一部憲法,宣告一個新的共和國——威瑪共和國成立。由於法國曾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受到普魯士的重創,因此一戰結束後,法國希望能夠對德國在經濟上進行報復,並最終削弱這個強大的鄰國。《凡爾賽條約》將發動戰爭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德國,從而對德國實行條件極為嚴厲的經濟與軍事制裁,德國失去了13%的國土和12%的人口,德國被解除武裝,德國的陸軍被控制在10萬人以下,不准擁有空軍以及超高額的賠款。德國雖然在一戰中最後戰敗,但德國的元氣並未受到過多的傷害,工業體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國本土並未受到戰火的波及,《凡爾賽條約》一面倒地只考慮戰勝國的利益分配,完全沒有考慮戰敗國自身的利益,加上條約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奪本質,使得德國國民對強加給他們的《凡爾賽條約》有極強的牴觸和反感情緒,引發了德國普通民眾強烈的民族復仇主意情緒。驕傲的日耳曼民族為了擺脫《凡爾賽條約》的桎梏,各派政治勢力、各種政治思想在德國你爭我奪,顯得尤為激烈,這為德國成為一次新的大戰策源地創造了條件。英法的綏靖政策
之後德國就開始進行實際的領土擴張活動,第一個目標便是同文同種的奧地利。1930年代中期,納粹運動已經波及到了奧地利,在得到了盟友意大利保證不會介入後,德國就在1938年3月12日正式宣佈兼併奧地利,當德軍開進奧地利的時候,在「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Ein Volk, ein Reich, ein Fuhrer!)的口號下,奧地利人走上街頭,瘋狂地擁護「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帝國」軍隊的到來,奧地利終於成了第三帝國下轄的一個省。
在奧地利加入第三帝國後,希特拉的注意力轉到捷克斯洛伐克。他提出的領土要求是捷克斯洛伐克東北與德國接壤日耳曼人佔多數的蘇台德地區(Sudetenland)必須併入德國。在繁瑣的談判後,英國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與法國領導人達拉第(Edouard Daladier)對納粹德國採取了縱容姑息的綏靖政策,通過犧牲小國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來保持自己的最大利益。在慕尼黑會議上英法放棄蘇台德,而捷克代表甚至沒有被邀請參加會議,只是在做出決定後他們才被告知。雖然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提出抗議,但在德國的武力脅迫與英法兩國拒絕出兵干預的情況下只能最終妥協。慕尼黑會議也被史學家譏諷為「慕尼黑陰謀」。幾個月後的1939年3月,希特拉又破壞了原先的承諾,佔領了餘下的捷克領土。3月14日,剩餘的斯洛伐克部分領土宣佈獨立並獲德國、英國與法國的承認,其他部分領土被併入匈牙利、波蘭等國。意大利:法西斯勢力掌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意大利的形勢和德國一樣嚴峻。中央政府無法控制地方,全國面臨無政府狀態,共產黨人與社會黨人控制著工會,很多人擔心布爾什維克式的共產革命將席捲意大利。
在幾個自由政府無法解決這些威脅後,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在1922年10月30日邀請右翼政客本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以及他所領導的意大利法西斯黨組成政府。法西斯黨人上臺後依然保留自己的非正規武裝,用以打擊無政府主意者、共產黨人和社會主意者。在幾年時間內,墨索里尼就鞏固了自己的獨裁地位,意大利也淪為一個警察國家。
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嚴重衝擊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斷定殖民地擴張是減輕國內經濟壓力所必需的,進而走向了擴張的道路。1935年1月7日,墨索里尼與法國外長皮埃爾·賴伐爾(Pierre Laval)簽署了意法條約。10月3日,意大利軍團入侵獨立的非洲王國阿比西尼亞(現在的埃塞俄比亞),在經過一場長達7個月的戰役之後,阿比西尼亞被征服。1936年,意大利加入日本和德國簽署的《反共產國際協定》,由此,德意日三國軸心初步形成。同年,意大利和德國一同支持西班牙佛朗哥政權發動叛亂,西班牙內戰爆發,1939年西班牙共和國政府被顛覆。在眼見德國把歐洲局勢推向戰爭邊緣的時候,墨索里尼趁火打劫,於1939年4月7日,佔領阿爾巴尼亞。
在遭到國際聯盟譴責侵略阿比西尼亞後,1937年意大利也退出了國際聯盟。意大利與同樣退出國聯的納粹德國在1939年5月締結了《鋼鐵條約》,從而加強了羅馬—柏林軸心。1940年9月27日,德國和意大利又接受了日本加入軸心國,簽署《三國公約》,羅馬—柏林—東京軸心正式形成。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1/WW2_TitlePicture_For_Wikipedia_Article.jpg/438px-WW2_TitlePicture_For_Wikipedia_Article.jpg
2008-01-13 10:35 pm
第二次世界大戰
何時:1941年至1945年。
何地:全球有60%的國家參戰,戰火遍及歐洲,亞洲,美洲及大洋洲五大洲
何國:以美國,中國,英國,蘇聯及法國爲首的盟國對抗德國,日本及意大利組成的軸心國。
爲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和約加深了國家之間的仇恨,加上世界經濟衰退,終於引發侵略戰爭。
如何:由德國入侵波蘭開始,至日本宣佈投降結束。
參考: me
2008-01-13 10:25 pm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促使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進一步加劇,更加尖銳了各國之間的矛盾。國際上出現了三大政治集團(民主國家集團、軸心國集團和共產主義的蘇聯)。

- 英法美對法西斯的縱容:
縱容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
縱容德意干涉西班牙內戰;
縱容日本侵略中國;
慕尼黑會議把縱容政策推向了頂峰;
(慕尼黑會議助長了法西斯侵略者的囂張,把英法美“靜坐觀戰”的國家以更快的速度推向了戰爭。)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58: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3000051KK0189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