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澎湖,舊稱平湖、澎瀛、澎海、西瀛、島夷。澎湖群島位於台灣海峽,在台灣西方約50千米處;由90個大小島組成,在低潮時的總面積為141平方千米。其中以澎湖本島最大﹝含馬公市及湖西鄉﹞,其次為西嶼鄉、白沙鄉。目前僅19個島有人居住。
澎湖在元朝即設立巡檢司(即澎湖寨巡檢司),但在明朝時廢棄;直到荷蘭艦隊企圖佔領澎湖,明朝才派兵澎湖將荷蘭人驅逐。但荷蘭人仍舊於1622年7月成功佔領澎湖。1624年明朝派兵攻打澎湖,歷時八個月;最後明朝以荷蘭艦隊退出澎湖群島為條件,承認荷蘭的台灣島佔領權,重新獲得澎湖。對明朝廷而言,台灣雖大,卻遠不如澎湖重要;使荷蘭人意外的得到台灣。
澎湖群島目前實質主權屬於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為台灣省澎湖縣。
名稱由來及縣級建置
澎湖,因港外海濤澎湃,港內水靜如湖而得名。宋代正式列入版圖;元代時期,隨着移民日益增多,設置了巡檢司;明代曾兩度淪入荷蘭人之手,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在澎湖設置了安撫司;清代先後設置了巡檢司、通判;日本佔領時期設澎湖島廳,1897年改稱澎湖廳;臺灣光復後,就原轄地區設立了澎湖縣,並將縣治設於馬公鎮,1981年馬公鎮改制為縣轄市。澎湖縣隸屬於中華民國臺灣省,下轄:馬公市,湖西鄉、白沙鄉、西嶼鄉、望安鄉、七美鄉,以及34里、63村、1368鄰。
[編輯]
地理位置與島嶼面積
位於臺灣海峽東南部,隔澎湖水道與臺灣島西南岸相望。大小90島,分佈於北緯23°10′~23°50′,面積共141平方公里。中心部分為澎湖(64.24平方公里)、漁翁(18.20平方公里)、白沙(14.11平方公里)3島及另一小島中屯嶼接連環峙,其間水域為澎湖灣,雖通外海,水面遠較外海平靜,澎湖宋初因而有「平湖」之稱。澎湖島西南部有馬公(媽宮)灣,與澎湖灣相通連,為群島中最佳天然良港,亦為群島中心城市所在。
[編輯]
島嶼構成
群島除最西的花嶼主要由玢岩及花崗斑岩構成外,餘皆為玄武岩臺地經侵蝕破壞分割所成。地表起伏平緩,海拔不逾80米(最高的大貓嶼79米,澎湖島大武山僅46米)。海岸珊瑚礁發達,北部且有環礁生成。
澎湖本島,又名大山嶼,位於東經119°32.0′、北緯23°30.5′,面積64.2(退潮時79.0)平方千米,為列島中最大的島嶼。位於島西部的馬公市,是該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1974年以來先後建成成功水庫、興仁水庫和東衛水庫,基本解決用水問題。島上的制高點有:拱北山52米,太武山46米,紗帽山45米,奎壁山34米。海岸線全長114.52千米,海岸曲折,近海多礁石,沿岸多陡崖。其中,龍門村(良文港)至鎖管港位於島南部,海岸線長約11千米,細沙或沙、礫混合灘,低潮灘寬150—300米3山水 里(豬母水)南側潤曰位於島最南端,海岸線長約1.2千米,沙質灘,低潮時灘寬在100米以內,臺灣軍隊經常在這兩處舉行實兵登陸演習。
漁翁島,又名西嶼,位於澎湖本島西北,東經l19°27.6′、北緯23°33.6′,為列島中第二大島,水源較充足。島形狹長,南北長9千米,東西最窄處約l千米,面積為18.2平方干米。南端有數座標高50餘米的小高地,最高點為西南部外竣村東邊的58高地。海岸線長40.2千米,海岸曲折,沿岸多珊瑚礁盤。
白沙島,又名北山嶼,位於澎湖本島以北,東經119°32.7′、北緯23°37.2′,為列島中第三大島,面積約14.1(退潮時25.6)平方千米,最高點為40米高的瞭望山(又名煙墩山)。海岸線長31.9千米,海岸曲折,沿岸多被珊瑚礁環抱,岸邊風大流急。
[編輯]
氣候與農業作物
因地勢低平,海峽風烈,蒸發量大,年降水僅約1000毫米,淡水不足,土質磽薄,年均溫雖有23℃,最低月氣溫不小於16℃,卻不利於農作物生長。惟近海水產豐富,水域下可能有油氣層蘊藏。居民向以漁業為主,兼營農業。惟不宜植稻,作物以甘薯、高粱、花生等為主。
[編輯]
居民分佈
居民除多分佈於澎湖、漁翁、白沙3島外,尚有八罩、虎井、七美(大嶼)、將軍澳等處。全區人口過半聚居於澎湖島。唐、宋以來,中國大陸人民便以澎湖等島為從事海峽漁業活動基地。
[編輯]
地域政府建置與島嶼歷史
宋、元、明各代均曾設官置守,有福建晉江「外府」之稱。明代後期已成大陸海船往來臺灣島南各港所必經和移民臺灣的中轉點。17世紀初,澎湖島曾一再被荷蘭人侵入,皆為明軍所逐。1661年鄭成功自金門渡海,過此候風,進軍臺灣,驅逐荷人。光緒間中法戰起,法軍曾一度入據。1894年甲午戰爭,日軍於「馬關條約」前夕(1895年2月)攻佔澎湖,繼而諸島與臺灣全省盡為日本佔據。1945年臺灣光復,澎湖各島全部劃設澎湖縣。
我想要清楚ge地圖! ===在這找...
http://www.lib.utexas.edu/maps/taiw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