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叫「黑色幽默」?20點

2008-01-13 5:06 am
甚麼叫「黑色幽默」?20點

請詳細解答!

並要附上資料來源!

Thank

回答 (1)

2008-01-13 5:32 am
✔ 最佳答案
黑色幽默」作為一種美學形式,屬於喜劇範疇,但又是一種帶有悲劇色彩的變態的喜劇。「黑色幽默」的產生是與60年代美國的動蕩不安相聯繫的。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荒謬可笑的事物和「喜劇性」的矛盾不是作家們憑主觀意志所能創造的,它們是那種社會生活的反映。

  這種反映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作家雖然也抨擊了包括統治階級在內的一切權威,但是他們強調社會環境是難以改變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觀絕望的情緒 …… 看全文

西方觀點黑色幽默
black humor

  指使用病態、諷刺或荒誕的喜劇成分來嘲弄人們愚蠢行為的幽默。1960年代常用這個詞來描述一批小說家的作品,如海勒,他的《第二十二條軍規》(1961)是一個傑出的範例;馮內果,特別是他的《第五號屠宰場》(1969);以及平欽的《V》(1963)和《萬有引力之虹》(1973)。電影劇本代表作是庫柏力克的《奇愛博士》(1963)。「黑色喜劇」則是用來指某些荒謬劇劇本,尤其是尤涅斯科的劇本。


  許多人在選擇交往對象時,總是會希望對方有一點兒「幽默感」,避免往後天天過著枯燥乏味的生活。只是,如果所謂的「幽默感」是「黑色幽默」呢?

  西方觀點指出,「黑色幽默」的表現是以「病態、諷刺或荒誕的喜劇成分來嘲弄人們愚蠢行為」,帶著些許社會批判的意含來傳達生活週遭荒謬、弔詭的現象。中國觀點雖肯定了「黑色幽默」為抨擊「包括統治階級在內的一切權威」所做的貢獻,卻不太滿意當中所流露出的悲觀絕望情緒。

  其實,「黑色幽默」為不同的創作者運用後,產生的效果也大不同。許多時候,「黑色著作」或「黑色喜劇」不僅消極地嘲弄了社會,更是積極地提點了社會該改進的地方,也誘發人們反思的能力。何況,既然是搞幽默,只要能為生活增添歡樂,也就不枉其原本的功能了。

以下的介紹是轉載自"中國翻譯網站". 黑色幽默(Black humor) 20世紀60年代美國重要的文學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編了一本短篇小說集,收入12個作家的作品,題名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詞即由此而來。它是60年代美國小說創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進入70年代后,“黑色幽默”的聲勢大減,但不時仍有新作出現,它在美國文學中至今仍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它的主要作家有約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馬斯·平欽、約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 | 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納德·巴賽爾姆等。

“黑色幽默”的小說家突出描寫人物周圍世界的荒謬和社會對個人的壓迫,以一种無可奈何的嘲諷態度表現環境和個人(即“自我”)之間的互不協調,并把這种互不協調的現象加以放大,扭曲,變成畸形,使它們顯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悶。因此,有一些評論家把“黑色幽默”稱為“絞架下的幽默”或“大難臨頭時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們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會現實,表達作家對社會問題的觀點。在描寫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傳統,小說的情節缺乏邏輯聯系,常常把敘述現實生活与幻想和回憶混合起來,把嚴肅的哲理和插科打諢混成一團。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平欽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嚏n。有些“黑色幽默”小說則嘲笑人類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煙草經紀人》和珀迪的《凱柏特·賴特開始了》。

“黑色幽默”作為一种美學形式,屬于喜劇范疇,但又是一种帶有悲劇色彩的變態的喜劇。“黑色幽默”的產生是与60年代美國的動蕩不安相聯系的。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荒謬可笑的事物和“喜劇性”的矛盾不是作家們憑主觀意志所能創造的,它們是那种社會生活的反映。這种反映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价值,作家雖然也抨擊了包括統治階級在內的一切權威,但是他們強調社會環境是難以改變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觀絕望的情緒。

2008-01-12 21:34:02 補充:
什麼是「黑色幽默」呢?尼克伯克曾舉了一個例子,通俗地解釋了這種幽默的性質。某個被判絞刑的人,在臨上絞架前,指著絞刑架故作輕鬆地詢問劊子手:「你肯定這玩藝結實嗎?」 因此黑色幽默又被稱為「絞刑架下的幽默」。這一派作品中充斥的諷刺幽默與傳統的幽默大不相同:並不表現一種單純的滑稽情趣,而帶著濃重的荒誕、絕望、陰暗甚至殘忍的色彩。作品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嘲諷態度表現環境和個人(即「自我」)之間的互不協調,並把這種互不協調的現象加以放大,扭曲,變成畸形,使它們顯得更加荒誕不經,滑稽可笑,同時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悶。


收錄日期: 2021-04-25 22:24: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2000051KK0419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