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意大利墨索里尼和德國希特拉崛起的背景以及所施行的政策如何導致二戰爆發。

2008-01-12 6:09 pm
比較意大利墨索里尼和德國希特拉崛起的背景以及所施行的政策如何導致二戰爆發。

中英亦可,如何作答比較分析題?
更新1:

請各位歷史高手回答本問題,精簡已可。

回答 (1)

2008-01-22 5:26 am
✔ 最佳答案
資料:
意大利:法西斯勢力掌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意大利的形勢和德國一樣嚴峻。中央政府無法控制地方,全國面臨無政府狀態,共產黨人與社會黨人控制著工會,很多人擔心布爾什維克式的共產革命將席捲意大利。 在幾個自由政府無法解決這些威脅後,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在1922年10月30日邀請右翼政客本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以及他所領導的意大利法西斯黨組成政府。法西斯黨人上臺後依然保留自己的非正規武裝,用以打擊無政府主意者、共產黨人和社會主意者。在幾年時間內,墨索里尼就鞏固了自己的獨裁地位,意大利也淪為一個警察國家。 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嚴重衝擊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斷定殖民地擴張是減輕國內經濟壓力所必需的,進而走向了擴張的道路。1935年1月7日,墨索里尼與法國外長皮埃爾·賴伐爾(Pierre Laval)簽署了意法條約。10月3日,意大利軍團入侵獨立的非洲王國阿比西尼亞(現在的埃塞俄比亞),在經過一場長達7個月的戰役之後,阿比西尼亞被征服。1936年,意大利加入日本和德國簽署的《反共產國際協定》,由此,德意日三國軸心初步形成。同年,意大利和德國一同支持西班牙佛朗哥政權發動叛亂,西班牙內戰爆發,1939年西班牙共和國政府被顛覆。在眼見德國把歐洲局勢推向戰爭邊緣的時候,墨索里尼趁火打劫,於1939年4月7日,佔領阿爾巴尼亞。 在遭到國際聯盟譴責侵略阿比西尼亞後,1937年意大利也退出了國際聯盟。意大利與同樣退出國聯的納粹德國在1939年5月締結了《鋼鐵條約》,從而加強了羅馬—柏林軸心。1940年9月27日,德國和意大利又接受了日本加入軸心國,簽署《三國公約》,羅馬—柏林—東京軸心正式形成。
希特拉政權的崛起
前述事件讓德國極端右翼勢力的興起提供了良機。由阿道夫·希特拉(Adolf Hitler)所領導的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簡稱國社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NSDAP)就是其中之一,他宣稱德國的困境之根源來自於戰後強加給德國的嚴厲條款、懦弱的威瑪共和國以及被指稱握有國家經濟命脈的猶太人。他的理論受到越來越多德國人的支持,到1933年時納粹黨已經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黨一躍成為國會內第一大黨。1933年1月30日,威瑪共和國年邁的總統興登堡元帥(Paul von Hindenburg)正式任命希特拉為共和國總理(Reichskanzler)。與此同時,希特拉政府通過行使憲法賦予總統在緊急情況下的特殊權力來執行公務,這些權力令希特拉可越過聯邦議會(Reichstag)進行實際獨裁統治。此時,威瑪共和國走到了其政治生命的終點,取而代之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為了擺脫英法等國對德國的束縛,希特拉在上臺之初就因擴軍備戰計劃受到限制而於1933年10月宣佈退出英法控制的國際聯盟。1934年8月2日興登堡去世後,希特拉又依據憲法繼任了總統,成為了第三帝國唯一的真正擁有實權的領袖,在德語中稱為「元首」(Führer)。
我個人認為,如果要答一啲比較分析題嘅話,你可以比較一吓兩者之間嘅唔同之處,例如兩者之間的施行的政策之別,執政者對佢所頒布嘅政策所持嘅態度等等。雖然我未能完全回答到你嘅問題,但我希望我俾你嘅一啲資料可以幫到你去解決你嘅疑難。
參考: wikipedia &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24 00:26: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2000051KK008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