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是禪讓還是世襲?

2008-01-12 5:56 am
商湯是禪讓還是世襲?
更新1:

I am not going to know the history about 商. I just want to know theanswer and give imformations for me! @

回答 (3)

2008-01-12 5:35 pm
✔ 最佳答案
商湯之得位是"貴族革命", 即商湯本是貴族, 推翻夏桀, 建立商朝
他得位既非夏桀禪讓, 亦非世襲而來,
商湯死後, 其子繼位為帝, 則是世襲相傳
參考: comment sense
2008-01-12 6:02 am
兩個都唔是,因為商湯是將夏桀打敗,從而得到個皇位!!!
參考: 我
2008-01-12 6:01 am
世襲:

商 成湯
商的開國君主。契之後,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放桀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西元前1783~前1754)崩。

商湯開以武力奪得天下的先例,使中華帝國以後的歷史變得多采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變的定律.是中國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商湯滅夏是夏朝向商朝過渡之間商族的成湯滅夏朝的歷史事件。
夏朝奴隸制國家距今約4000多年,是世界上古老的奴隸制國家之一。夏朝從禹開始,
到桀滅亡,傳14世,17王,有400多年的歷史。今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部是夏人統治的
中心。這個國家的範圍,北到山西的長治,南達河南伊水流域,西到陝西華山一帶,東
至山東河濟之間。據人推測,夏朝的勢力和影響已達到黃河南北和長江流域。
奴隸制國家是建立在殘酷剝削奴隸勞動之上的。奴隸不僅從事家內雜役,而且成批
地被奴隸主趕到農田裡去種地和放牧。少康流亡有虞氏部落的時候,還「有田一成,有
眾一旅」,一成田是方圓10裡的土地,一旅眾是500個奴隸。奴隸是社會生產的主要支
柱。可是,在奴隸主眼裡,奴隸只是「會說話的工具」,可以隨意把他們關進監獄,施
以重刑,甚至把那些不願為他們作戰的人,當做祭祀品殺死。
夏朝奴隸主貴族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夏啟整天沉湎在飲酒、打獵和歌舞中。傳說
啟創作了名叫《九韶》的樂舞,這可能是一個大型的音樂舞蹈曲子。啟的兒子太康更荒
淫無度,到洛水北岸打獵遊玩接連幾個月,把王位都丟掉了。
夏朝末年,社會矛盾更加尖銳。國王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夏朝開始走下坡
路。到夏桀即位,他更暴虐無道,荒淫無恥,「賦斂無度,萬民甚苦」。
夏桀手下有個叫關龍逢的臣子,聽到老百性的憤怒聲音,覺得大勢不妙,便對桀進
行勸告,要他節省用度,不然就危險了。夏桀不但不聽,反而把關龍逢殺了。夏桀以為
他的統治永遠不會滅亡。他說:「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老百姓一樣。
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滅亡。」他還召集所屬各部首領開會,準備發動討
伐其他部落的戰爭。可是,各部落對他更加離心離德。這就給商湯滅夏造成了有利的機
會。
商族興起在黃河下游,相當於現在的河南、山東一帶。商部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母
系氏族公社時期。這個部落的始祖叫契。傳說契的母親簡狄洗澡,忽然發現燕子下了個
蛋,吃了以後便懷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
黃河下游是一個洪水經常為患的地區,所以從契到湯,經過了14代,8次遷徙。商
部落的畜牧業發展很快,據說有名的先公相土作乘馬,王亥作服牛。就是馴養牛馬,作
為運輸工具。商部落傳到成湯當王的時候,已經很強盛,農業、畜牧業、手工業都有很
大進展,經濟力量逐步超過了夏朝。成湯採取積極措施準備滅夏。他首先任用了伊尹和
仲虺為左右相,提拔重用了出身地位低下而有才幹的人,他出兵攻滅了葛、韋、顧、昆
吾等夏朝屬國。成湯越戰越強,「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夏桀陷於孤立的境地。
商在湯之前,一直臣服於夏。後來成湯在伊尹的建議下,停止對夏朝納貢。夏桀大
怒,召集諸侯在有仍(今山東濟寧)地方會盟,準備進攻成湯。可是,夏桀的指揮棒不
靈了,有緡氏帶頭起來反對他,各諸侯誰也不聽他的指揮。成湯和伊尹見滅夏的時機已
經成熟,即起兵向夏朝進攻。
成湯的軍隊和夏桀的軍隊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東)大戰。
夏桀的軍隊眾叛親離,被打得大敵。最後,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壽縣東南),死
於亭山。夏朝滅亡。
成湯滅夏之後,向四方擴展了統治區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
商朝。
商滅夏後,成為黃河流域的主要統治者,勢力發展很快。
尤其是前期政治狀況較好,社會也比較穩定,經濟、文化都有很大發展。標誌這一
文明的,是甲骨文字的相當成熟和青銅冶煉技術的相當進步。歷時600餘年後商朝滅亡,
時間約在公元前11世紀。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25 22:17: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111000051KK039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